雲棲科技評論第104期--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104

卷首語

人民網公眾號

阿裡雲公眾號

前沿科技驅動下,競爭對手很可能是跨界的闖入者
   廣播業在逐漸衰落的艱難時刻,迎來了意想不到的“拯救者”: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以及伴隨城市化發展而來的交通擁堵,廣播業竟然再一次成為了“主流媒體”,全國各地的廣播電台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廣播人也由此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同樣的意外也許會在出租車行業再次上演,隻不過這一次很可能是個悲傷的故事:根據瑞銀集團的報告,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價值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一旦汽車完全實現自動駕駛,僅紐約目前運營的出租車數量就可能減少三分之二。

   換句話說,就在全球出租車司機都在擔憂Uber、Lyft等網約車會搶了他們的飯碗時,出租車司機和網約車司機在10年后很可能會站在同一陣營,因為他們的工作將會同時被自動駕駛汽車所取代。

   眼前的對手不是對手,真正的競爭者竟然是跨界而來的闖入者,這樣的例子如今已經屢見不鮮,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驅動下,開始涉足原本並不擅長的行業。

   事實上,這些跨界中一些原本只是無意識的商業拓展,卻意外地成為某個行業的顛覆者,比如說,如今滿街飛馳的外賣,無意間已經將方便面等方便食品逼到了生死存亡的懸崖邊,外賣行業的背后是以雲計算為基礎、以大數據為介質的人工智能精准匹配技術的支撐。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競爭關系是常態,我們都有自己的“假想敵”。然而,看不見的“敵人”才可怕,跨界競爭的時代已經來臨,干掉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對手,而是來自於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企業。

   當然,這同時也意味著企業可以跨界去進行競爭並獲得成功,但這背后的關鍵,是你如何利用前沿科技創造新的業務形態或改變企業的運營方式。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重溫一下上一期的一個熱點事件:微軟和索尼(在游戲領域)結成戰略合作伙伴。每一個看到這一新聞的人都禁不住要問,為什麼兩家曾經勢同水火的公司會走到一起?原因很簡單:谷歌以雲計算為基礎推出了創新的雲游戲服務,並快速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微軟和索尼意識到,他們的跨界競爭者來了,而且還是一家極具實力的公司。

                                 阿裡雲研究中心 崔昊

  編輯制作:人民網研究院  內容提供:阿裡雲研究中心
  本刊僅用於行業交流,非商業用途。編輯或專家觀點獨立,不代表本刊立場。部分所選用內容,未能與作者取得聯系,請聯系本刊:yjy@people.cn

1、人工智能被應用於生物材料設計


人工智能被應用於生物材料設計

  【新聞摘要】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發表了華人科學家、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助理教授李林鮮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首次實現了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生物材料的設計。李林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傳統水凝膠的設計方法有限,效率低下,合成難度大,耗時長。大多數報導均基於原有的已知結構進行修飾,結構差異性小,進而導致其力學性能可調控范圍窄。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預測和指導具有不同機械性能的結構多樣的水凝膠設計。”(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組合化學技術快速創建了超過兩千種結構差異的水凝膠文庫,通過計算這些化合物的上千種拓扑和物理化學特征參數,實現了利用機器學習預測水凝膠的形成。研究人員實現了將凝膠的物理化學結構特征與其自組裝行為聯系起來,加速了用於生物醫學用途的新型自組裝水凝膠結構的設計。人工智能此次成功應用於生物材料設計,意味著在材料設計中非常重要的材料特性和生成過程的預測是可以被實現的,這將提高設計過程中的效率,甚至指導生物材料的設計。

2、SpaceX成功發射首批Starlink互聯網衛星


SpaceX成功發射首批Starlink互聯網衛星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搭載了 60 顆 Starlink 測試衛星的獵鷹 9 運載火箭於5月24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這意味著,SpaceX 龐大的 Starlink 衛星互聯網計劃正式踏出了第一步,埃隆?馬斯克構想的全球網絡覆蓋也因此而變得更加靠近現實。據悉,此次獵鷹發射的載荷超過了 18 噸(每顆衛星重量為 227 公斤 )這也成為獵鷹 9 運載火箭發射過的最大載荷。此外,發射約 9 分鐘后,獵鷹 9 一級火箭成功降落在“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海上回收船上。(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從回收火箭到全球衛星互聯網,埃隆?馬斯克曾經被認為不著邊際的構想在陸續實現,這不僅是人類想象力將在科技時代得到實現的最好例証,更是對許多當前創新創業者莫大的鼓勵。需要指出的是,Starlink項目成功的背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產能,SpaceX 需要在未來六年內發射所有這些衛星的一半,即 6000 顆左右。以此速度計算,SpaceX 每月平均發射衛星的數量將達到 80-100 顆,這對衛星的制造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要知道如此大批量的生產衛星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目前來看,埃隆?馬斯克已經基本上解決了產能問題,這意味著在衛星生產這一領域,美國商業公司已經遠遠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3、斯坦福團隊推出開源四足機器人


斯坦福團隊推出開源四足機器人

  【新聞摘要】 據斯坦福大學官網消息,該校一個名為 Extreme Mobility 的團隊開發出了一個四足機器人,不僅能夠進行跳躍、空翻等操作,還能夠穿越一些復雜地形。同時機器人採用了組裝而非定制的做法,幾乎所有零部件都能在網上輕鬆購買並自行組裝,這一設計能夠讓機器人的造價最終控制在 3000美元以下。據介紹,Doggo 是一個完全開源的項目,任何人都能獲得該機器人的所有代碼,並對其進行編寫。團隊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所有研究者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機器人,從而開發出更有意義、更具創新性的機器人產品。(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不止軟件可以開源,硬件也可以開源,這意味著未來硬件產品(比如機器人)可以被打造成為一個平台產品,每個企業或設計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應用需求,以開源硬件平台為基礎,通過加裝、改造、替換硬件及開發配套軟件(或算法)的方式,實現硬件設備的快速上市,並通過開源社區不斷完善這一平台,讓更多有能力、有興趣的人參與到開源硬件生態中來。開源、低成本、高性能,將會是未來開源硬件平台帶給使用者最大的價值,無論是在實驗室還是企業應用場景中,智能硬件(比如四足機器人)的入門門檻都將大幅降低。

4、谷歌 AI 在肺癌預測領域挫敗 6 位放射專家


谷歌 AI 在肺癌預測領域挫敗 6 位放射專家

  【新聞摘要】 近日《自然-醫學》報道了來自谷歌 AI 團隊的一項人工智能研究,該項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根據低劑量計算機斷層掃描圖像來預測肺癌,研究成果顯示,AI的表現超越了6名參與對比驗証的平均有8年放射科工作經驗的放射科專家的准確率。據介紹,這種新的機器學習系統則可以分析高通量的 3D 肺部圖像,不僅可以對整體腫瘤進行預測,還可以通過肺結節識別細微的惡性組織。再加上先前的掃描數據對比,就可以用來評估肺結節的生長速度。(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無論是94%的肺癌預測准確率,還是可以比醫生早一年查出肺癌,從而幫助患者提升40%的存活概率,人工智能在肺癌預測領域的價值已經非常明顯,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一AI誕生的目的,不是為了取代放射科醫生,而是為了提高醫生檢測結節的能力並確定它們是否有危險,更重要的是,在社區醫院等基層醫院醫療水平不足的情況下,AI可以幫助社區醫院(或是醫療水平較差地區的醫院)的普通放射科醫生提高判斷肺癌的准確率,這會成為肺癌篩查推廣的利器。在未來的醫療服務中,AI勢必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AI能夠以機器的方式,以較高的經濟性和准確率,幫助欠發達地區或基層醫療組織,為病患提供更加准確和專業的醫療服務,真正做到科技普惠。

5、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將在五年內結合


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將在五年內結合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很多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量子計算的強大處理能力可能在五年內開始改善人工智能系統。比如量子計算初創公司IonQ首席執行官皮特查普曼(Peter Chapman)近日表示,量子計算機可以開發基於人工智能的數字助理,具備真正的上下文感知能力,並且能夠完全理解與客戶所進行的互動。IBM雲計算和認知軟件高級副總裁阿爾溫德?克裡什納(Arvind Krishna)表示,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將攜手未來,量子計算機可以讓人工智能更加強大。微軟量子業務開發總監朱莉?洛夫(Julie Love)也與前述兩位業內人士持相同觀點。(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正如文章中所說,雖然算力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量子計算能夠提供遠超當前經典計算的算力,但量子計算能夠顯著改善人工智能系統,不僅是因為它們比傳統計算機運行得更快,還因為它們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人工智能系統依賴於算法對大量數據進行提取、分類和分析。量子計算機可以根據特定特征對數據進行更精確的分類。最終,基於量子計算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幫助識別經典計算機所不可見的模式。目前,不少公司已經在嘗試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協同解決商業問題,並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發現。例如,大眾汽車就利用這兩種技術開發了一個基於量子計算的交通管理系統。

6、GitHub上線打賞計劃


GitHub上線打賞計劃

  【新聞摘要】 在近日舉行的GitHub Sattelite會議期間,該公司推出了一個名為GitHub贊助商的新計劃:這是一種新的開發者支持計劃,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資助構建開源軟件的開發人員。不過,當有人資助開發人員的工作時,GitHub贊助商會收取支付處理費用。GitHub方面表示,為了支持這一新服務,該公司宣布將減免前12個月的支付處理費用,100%的資助都會交付給開發人員,同時GitHub贊助商計劃在GitHub開展業務的每個國家/地區都支持全球各地的付款。(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GitHub加入社交網絡常見的“打賞”功能,這意味著GitHub朝著“開發者社交網絡”的定位更進了一步,這也是自微軟收購GitHub之后,這個代碼共享平台最大的改變:加入更多社交網絡的色彩,強調開發者作為“獨立的人”的角色,意味著微軟很有可能將進一步推進LinkedIn和GitHub之間的相互協作,實現從商業網絡到開發者網絡的全面的、有交叉的人群覆蓋,從而支持微軟Azure雲計算業務的發展。

7、阿裡雲PolarDB發布更新


阿裡雲PolarDB發布更新

  【新聞摘要】 據網易科技報道,阿裡雲PolarDB發布重大更新,提供傳統數據庫一鍵遷移上雲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將線下的MySQL、PostgreSQL和Oracle等數據庫輕鬆上雲,最快數小時內遷移完成。據估算,雲上成本不到傳統數據庫的1/6。阿裡雲稱,目前,已有約40萬個數據庫遷移到阿裡雲上。根據官方介紹,PolarDB是阿裡雲在2018年正式商業化的雲原生數據庫,採用存儲計算分離、軟硬一體化設計,具備快速彈性能力、超大規格、超高可靠性以及兩倍於AWS Aurora的性能。目前已是阿裡雲上增長最快的數據庫產品。(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企業在使用傳統商業數據庫時,經常會面臨授權費用貴、硬件成本高、架構與運維復雜、遷移難度大等問題,此次雲原生數據庫PolarDB的重大更新針對此類痛點,實現一鍵快速遷移,並提供雲上的完整生態服務。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業務遷移到雲上,或通過移動互聯網為用戶提供服務,數據天然要更加接近用戶、更加接近雲上的業務系統,將傳統數據庫遷移到雲數據庫已經勢在必行。

8、2018年全球ATM數量首次下降


2018年全球ATM數量首次下降

  【新聞摘要】 據彭博社報道,在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后,原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曾稱自動取款機(ATM)是改善社會的最新金融創新。然而僅僅10年后,ATM的受歡迎程度就開始下滑。英國咨詢公司RBR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稱,由於銀行紛紛關閉分支機構,並將資源轉向數字支付,去年全球ATM數量出現首次下降。在ATM數量下滑最多的五大市場中,中國、美國、日本以及巴西分別下降了1%,而位居第五的印度“增長也開始大幅放緩”。(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銀行客戶越來越多地使用手機訪問日常金融服務,移動支付更是越來越普及,這不僅影響到ATM機業務,更影響到了信用卡市場,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信用卡發卡正在受到移動支付的影響出現增速減緩的情況。事實上,金融服務移動化、支付方式向移動支付轉型並非隻發生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去年削減了2%的分支機構,同時撥出108億美元用於開發數字支付技術,在這些舉措下,該銀行的活躍數字客戶增加了5%,活躍移動客戶增加了11%。

9、谷歌推出999美元智能眼鏡


谷歌推出999美元智能眼鏡

  【新聞摘要】 據CNBC報道,谷歌發布了其最新智能眼鏡——谷歌眼鏡企業版2(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2),它是專門針對商業用戶推出的增強現實(AR)設備。谷歌眼鏡企業版2運行在更強大的高通驍龍XR1平台上,谷歌說這將為其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世界最大風鏡生產商史密斯光學公司(Smith Optics)為其提供了看起來像普通眼鏡的鏡框,這意味著這款設備比微軟HoloLens和初創企業Magic Leap的眼鏡體積都要小。新款谷歌眼鏡售價999美元,但對於有些公司來說,這個價格可能會更低,這取決於它們所從事的業務以及與谷歌簽署的合同。(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谷歌方面表示,這款新設備可用於物流、制造業和現場服務行業,已有的用戶包括H.B Fuller、Sutter Health、Deutsche Post DHL集團和AGCO等多家公司,並且被用於一些人機混合的工作環境中,比如通過AR技術協助技術工人進行設備維修或日常檢查。谷歌眼鏡誕生於2013年,但首批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叫好不叫座,在谷歌調整策略轉而為商業場景下的專業工作提供支持后,谷歌眼鏡迎來了起死回生的機會。不僅是谷歌,包括微軟在內的一系列此類產品的供應商們都將市場從消費市場轉向了商用或某些專業領域,而這代表著VR/AR產品逐漸走向理性應用階段。

10、2030年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價值或達2萬億美元


2030年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價值或達2萬億美元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瑞銀集團(UBS Group AG)分析師表示,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價值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規模應用也將會對許多現有行業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包括戴維?萊斯內(David Lesne)在內的分析人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這一估計是基於瑞銀証據實驗室(Evidence Lab)對紐約一個自動駕駛出租車車隊的模擬。該模擬優化了行駛路線、乘客與車輛的聯系,以及運行成本、使用率、利潤率和充電站網絡規模等指標。他們表示,一旦汽車完全實現自動駕駛,僅紐約目前運營的出租車數量就可能減少三分之二。(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在全球的出租司機都在抗議Uber等網約車平台積壓了其生存空間的時候,瑞銀的這份報告意味著,出租司機和網約車司機很可能會成為同一批被自動駕駛影響的人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北美市場,正是網約車公司,比如Uber和Lyft在積極探索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相比之下,通用、大眾等傳統車企在這一領域卻是網約車公司的跟隨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尤其是在數字經濟時代前沿技術大爆發的當下,競爭對手很可能並不是與你同行業的那個,而是跨界的闖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