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公眾號
阿裡雲公眾號
【新聞摘要】 2017年10月18日,全球首隻號稱使用人工智能選股的ETF(AIEQ)在紐交所上市。如今,AIEQ運作超過一年半,收益大幅跑輸標普500。AIEQ背后大腦Equobot的兩位聯合創始人——Chida Khatua和Art Amador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AIEQ需要從過往的數據中學習,但2018年市況復雜,這讓AIEQ有些措手不及。數據顯示,從2017年10月18日成立至今(截至2019年6月7日),AIEQ累計上漲3.03%,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12.27%。AIEQ漲幅還不到標普500的四分之一。(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我們每天都會使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模塊學習130多萬條新聞信息。經過學習,我們得出應該買哪些股票以及什麼時候買的結論。我們根據事件的變化持續改進模型。”Chida Khatua在接受採訪時表示,“AI炒股”的關鍵是持續的高速迭代,也正如他所說,經受了重創之后,2019年AIEQ迅速矯正,奮起直追,並在近幾個月已經跑贏了標普500,而這樣迅速、准確的調整能力顯然是人類所不具備的。人工智能或許不會成為一個“炒股高手”,但它在風險管控、異常行為監測等領域,將發揮重要作用。
【新聞摘要】 經過半年的籌劃后,德國政府近日公布了今年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資金投入計劃。今年德國將出資5億歐元用於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據德國經濟部介紹,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成果轉化、社會對話、評估以及數據應用等。這是德國落實其人工智能產業戰略的第一項具體措施。去年11月份,德國聯邦政府公布了“德國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以推動德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技術應用及產業政策。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曾表示,人工智能是經濟領域的關鍵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將為價值鏈體系提供一個全新的基礎。(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德國政府制定“人工智能發展戰略”,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即德國和歐洲要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要將德國發展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技術領先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明確提出,必須重視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向應用領域轉化,核心是讓廣大中小企業真正用上人工智能技術,用好人工智能技術。針對中小企業普及人工智能固然與德國本身的經濟構成有關,但更說明德國已經意識到,隻有中小企業用上了人工智能,才是真正將其能力滲透到了社會經濟當中。
【新聞摘要】 近日,微軟聯合谷歌推出在線付費課程,教授初學者編寫簡單的量子算法和代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國平表示,微軟試圖在全球范圍內搶佔和收割用戶,建立量子操作系統和量子軟件標准,“(此次推出在線付費課程)是微軟自兩年前推出量子開發套件后,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持續發力。”此外,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閆懷志表示:“量子計算產業還在萌芽狀態,離形成穩定、完善、成熟的生態系統甚遠。越如此,越要提早謀劃、搶佔先機,與量子硬件等基礎設施一起,形成以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為主導的量子計算生態體系。”(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量子計算機高性能的發揮需要依靠量子軟件,如果量子軟件出現短板,必然會制約我國量子計算的總體發展,即使具備了先進的量子計算硬件技術,也仍然會因為量子軟件的缺失而受制於人。事實上,在美國等國家,隨著量子計算進入工程化階段,業界和學界已經開始加大在量子軟件方面的投入,微軟聯合谷歌推出在線付費課程即是其中比較規模化的嘗試。我國需要加大量子軟件、量子編程等方面的投入,重視人才培養和技術演進,才能避免再次重現30年前微軟和英特爾的“Wintel聯盟”對我國核心處理器和操作系統“雙桎梏”的窘境。
【新聞摘要】 微軟和甲骨文近日表示,雙方達成一項協議,通過在兩家公司的數據中心之間建立高速連接,讓雙方的雲計算服務協同工作。據國外媒體披露,這兩家公司以大型企業用戶為目標,並聯合起來對抗雲計算領軍企業亞馬遜的亞馬遜雲服務(AWS)。雙方的數據中心之間的高速連接將從美國東部開始,然后再擴展到其他地區。此外,雙方還將共同努力,讓雙方共同的企業客戶以單個用戶名登錄到任何一家公司的服務,並從任何一家公司獲得技術支持。(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甲骨文的雲計算業務並不成功,2019年3月發布的2019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營收為66.6億美元,與2018年同期的65.9億美元相比僅增長1%,甲骨文雲許可和內部部署許可銷售額更是下滑4%至12.5億美元。通過與微軟的合作,甲骨文可以為其雲計算客戶提供Azure特色的服務,比如Analytics 和 AI,而微軟則可以獲得甲骨文雲上的大量大中型企業客戶,但更重要的是,兩家公司可以共同抗擊主要的競爭對手AWS。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甲骨文雲與微軟雲的連通,雲計算市場上的傳統IT企業的雲和中等規模的雲服務商正在減少,並逐漸向“幾朵大雲”靠攏。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CRM 巨頭Salesforce 宣布與數據分析平台 Tableau 達成收購協議,兩家董事會已經批准了這筆交易,該收購以全股票交易方式來進行,並且是Salesforce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案。該交易預計將在第三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Tableau將獨立運營,由首席執行官Adam Selipsky及其當前高管團隊領導。Salesforce首席執行官Marc Benioff在一份聲明中表示:“Tableau幫助人們查看和理解數據,Salesforce幫助人們吸引並了解客戶。”(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收購完成后Salesforce和Tableau會共同為企業客戶帶來哪些新的價值仍然有待觀察,但可以比較確定的猜測是,利用Tableau,Salesforce可能會在不同的產品中集成數據分析功能,讓AI下沉到客戶關系管理、營銷和銷售等業務的各個環節。在此之前,谷歌也宣布了以 26 億美元收購大數據分析公司 Looker,兩大巨頭對數據分析公司的青睞絕非巧合,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數據分析和數據可視化正變得與企業業務關系更加緊密,甚至本身成為一種新型態的業務,其價值自然會更大。可以說,數據價值的體現,正朝著阿裡巴巴的“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的方向發展。
【新聞摘要】 近日在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會談中,馬雲表示阿裡每天受到3億次黑客攻擊,但不要過度擔憂網絡安全,這是需要經歷的,要去面對和學習。他還補充道,可能現在我們沒有應對網絡安全的對策,但是未來肯定有,並且那些專業的互聯網公司(最終)會擁有這樣的技術。如果我們重視這個問題,具有憂患意識,那就一定會解決問題。相反,如果我們過度擔心,那我們的明天就要毀了。(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重視而不是過度擔憂,實踐而不是畏首畏尾,是對待企業安全問題的關鍵,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問題必然會出現一個“小高潮”,但如果過度擔憂這些安全問題,而不去實踐數據智能、不去嘗試上雲,那麼最終企業面臨的將是必然的淘汰。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大量的安全問題並不來自於技術,而是來自於人,以組織和管理為基礎,以數據為介質,以人工智能為手段,反而能夠屏蔽和減少人為錯誤,避免許多安全問題發生。
【新聞摘要】 英特爾公司於6月11日宣布收購網絡芯片創業公司Barefoot Networks Inc,從而在加強Barefoot網絡芯片技術的同時更好地與博通公司競爭。據Barefoot網站顯示,在英特爾實施這筆收購交易之前,Barefoot已經獲得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阿裡巴巴集團、騰訊控股公司、高盛集團以及一些風投公司的投資。Barefoot的技術之所以能夠從其他以太網芯片技術中脫穎而出,就是源於它的技術靈活性。(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正如文章中所說,盡管英特爾已經是美國最大電腦芯片制造商,但它目前並不生產通過以太網管理通信的芯片。這一芯片技術被廣泛用於連接龐大的電腦和服務器網絡。眼下,這一網絡芯片領域由博通主導。但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企業和政府不僅對數據分析的計算性能有著迫切的需求,更迫切的希望加速數據中心內交換數據的速度,這是Barefoot所提供的網絡芯片的巨大機會。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是在計算機、圖形、信號處理等其他技術領域,還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可編程性和高性能都可以在Barefoot的產品中得到完美的體現。
【新聞摘要】 近日,在拉斯維加斯的Re:MARS 大會上,亞馬遜發布了新版送貨無人機Prime Air,並且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推出無人機送貨的服務。新版無人機能夠飛行24公裡,承載5磅(約2.26公斤)重的貨物,用戶可以在30分鐘之內收到自己的貨物。亞馬遜的全球消費者業務CEO Jeff Wilke稱,隻有這項服務足夠安全,用戶們才會沒有顧慮地接受它。而亞馬遜的無人機“就和商用飛機一樣穩定”。它能夠在3維空間移動,並且聲音極小,用戶甚至不會感覺到它的到來。(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據稱,亞馬遜的新版無人機用上了熱像儀、深度照相機和探測傳感器等先進的硬件設備,同時會利用機器學習的算法和機載電腦自動識別障礙物並繞過它們,可以說,這是一架被科技武裝到牙齒的無人機。但2013年亞馬遜宣布無人機送貨計劃以來,物流和法規問題才是最大的阻礙,事實上,直到最近才有一家名為Wing的無人機公司獲得了美國第一個官方航空許可証。我們相信,無人機送貨必然會改變當前的航空物流業,也能重塑物流體系,但無人機送貨的路還很漫長,而且漫長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技術。
【新聞摘要】 據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道,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証實該機構遭到數據入侵,導致出入美國的旅客照片和車輛照片出現泄漏。CBP一位發言人在一份郵件中表示,這些照片先是被轉移到了某個分包公司的網絡上,之后通過一次“惡意網絡攻擊”被盜走。CBP在一份聲明中表示:“CBP了解到,該分包公司違反了CBP的政策,在沒有獲得CBP的授權,也沒有告知CBP的情況下,將CBP收集的機動車車牌圖像和旅客圖像轉移到了分包公司自己的網絡上。初步調查信息顯示,這個分包公司違反了合同中的強制安全規定和隱私條款。”(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雖然有媒體認為,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將分包公司推向前台是在“甩鍋”,但從目前的調查情況來看,確實是此家分包公司違反政策,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就把為CBP收集的車牌照片和旅客照片,傳到了公司自家的網絡上,而這些數據和分包公司的網絡並沒有受到高級別安全體系的保護,從而導致數據的泄露。從這件事情上能夠看出,即使是最高級別的安全體系,在人為的違規操作面前,仍然是不堪一擊的。因此,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強化甚至創造安全體系規則並對人為違規進行監測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聞摘要】 近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微軟目前已經悄然刪除其最大的公開人臉識別數據庫MS Celeb。MS Celeb數據庫自2016年建立,擁有超過1000萬張圖像,將近10萬人的面部信息。微軟描述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公開面部識別數據集,並被廣泛被用於全球科技公司和軍事研究機構的面部識別系統素材庫。據了解,數據庫中的面孔來自公眾人物,但許多人並沒有授權微軟使用自己的面部照片。相反,微軟是通過“知識共享”許可來抓取圖像和視頻的。(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 根據“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許可,研究者可以將照片用於學術研究,但照片中的人物並不一定授權許可,而是擁有版權所有者授權。與此同時,根據人工智能論文中的引文資料統計,在微軟刪除該資料庫前,已經有多個商業組織在使用MS Celeb數據庫,IBM、鬆下電氣、輝達、日立、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均有使用。這就意味著,許多個人照片未經授權就被商業公司予以利用,即便是用於學術用途,這也造成了不小的爭議。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相關的數據隱私爭議會變得越來越多,人工智能治理的話題需要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