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應求變

徐小紅
2019年06月25日13:4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應求變

融媒體時代,包括文學期刊在內的紙媒可謂進入“寒冬”。文學期刊除了積極尋求政府經濟資助、多渠道吸納社會資金輕裝上陣,以及能動開發各級文化資助項目等,要順利度過瓶頸期,還需注重在三個方面著力。

追求“高地”效應

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要在讀者心中佔有一席之地,首先要有“高地”意識,追求“高地”效應。文學期刊的“高地”效應就是追求內容的經典性、精品化,欄目搭配的最優化,內容與裝幀風格的相對穩定,並具有承上啟下的延續性特征。

各個門類的期刊都有自己的標志性“高地”。比如以選登中國各大媒體優秀小說為主要內容的《小說選刊》,以選登海內外優秀小小說作品為主要內容的《小小說選刊》等,都屬於佔據行業“高地”的文學期刊。找准自己的刊物定位,瞄准目標市場,以對特色的固守塑造標志性“高地”並堅守之,在融媒體時代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

一般來說,文學期刊吸引受眾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打“經典”牌,追求內容的精品意識。一般來說,期刊出版因為受時間限制,有時還因為要調配地域、題材、創作風格等,常常不能達到篇篇精品,這也給市場帶來了可開發空間——適時推出年度精選本、雙年選等,作為正刊的有益必要的補充。其二,打“系列”牌。文學期刊要積極對選題進行系列化、規模化、連續性、完整性開發,抱成“團”搶佔市場。

服務優質客戶源

盡管新媒體時代大眾閑余時間被各種以娛樂休閑為主的新媒體瓜分,但仍有一部分人追求有價值的生活,期待給自己的生活增加亮色。文學愛好者從讀者到作者的轉變即是其中一種,而如何讓他們迅速實現有創作成績、有高質量作品的理想,則是文學期刊深度開發智力資本的有益補充。

一方面手機的普及給網絡教學提供了便捷條件,教學的無線化推進可以說給文學愛好者帶來了時間成本的降低、資金的節省﹔另一方面,新媒體時代造成的學習便捷和學習內容魚龍混雜的狀況,需要作者增強鑒別能力和藝術欣賞水准,從而不被各種新媒體無效信息所淹沒。便捷的條件與市場需求相碰撞,便形成了經濟增長的新活力。如《大觀》《百花園》等期刊,紛紛開辦各種形式的文學培訓班,為文學期刊經營找到一個突破口。除了直接培訓的收益外,對於期刊還有以下好處:

培育優質客戶源。文學期刊要做好公眾號等新媒體內容的推送,畢竟,微信公眾號“永遠在握”。媒體自帶流量,可以輕鬆獲客,但隻有把用戶從“弱關聯”上升到“強關聯”,才能實現由“用戶導入”到“用戶沉澱”的轉變。

“標准化培育”帶來新的聲譽和客戶。基於“高地”內容的期刊對文學愛好者進行“標准化培育”,其結果是給刊物帶來優質作者資源和訂戶以及聲譽。高質量內容作者的不斷增多必然帶來刊物質量和聲譽的提升,二者互為因果,文學培訓可以成為紙質文學期刊新的羽翼。

實現載體與價值擴容

為了推進文學期刊的媒體融合,紙媒首先要與作者進行全媒體版權授權簽約,以免將來出現版權糾紛而處於被動。

紙媒的產品形態是一種固化的形態,一旦成形,唯一而永恆。而賦形於新媒體的新產品形態,諸如數字化期刊、微信公眾號鏈接,以及基於紙媒的廣播/朗讀等有聲類產品、動漫類產品、動畫類產品、影視類產品等,都比單純的文字“有聲有色”,可以一次制作,無限次分享。這種新的產品無疑具有獨特性,其傳播也具有便捷性、爆破般的迅捷性等特點。

從紙媒到多種媒介共融共通,實現的是載體擴容,借助新的載體,進而實現價值擴容。因此,文學期刊要做好公眾號內容推送,推行網絡出版和網絡經營。依托電腦、移動端等媒體,借助互聯網而打造的公眾號等是無形的,卻有著非常強大的觸角,可以探尋到無窮遠處,及早介入,及早得益。

同時,積極尋求與新媒介的合作,使文學作品獲得更廣泛的傳播。抖音等軟件的普遍使用使得微視頻遍地開花,以“小”為特征的詩歌、散文、小小說等與新媒介過了一把“結合癮”,隻要內容有吸引力,傳播效應明顯,“流量經濟”可期﹔與蜻蜓FM、喜馬拉雅等廣播電台以及影視、動漫、網游制作團隊合作,把紙媒內容轉化為音、視頻內容,使聽、看文學作品成為文學愛好者新的休閑娛樂常態,也可以為期刊內容打開多媒體傳播渠道,實現內容的有效、快捷傳播,從而實現價值的擴容。

(作者單位:鄭州小小說傳媒有限公司)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