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絕殺慕尼黑》“絕殺”之技何在

章紅雨
2019年06月27日14:2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絕殺慕尼黑》“絕殺”之技何在

近日,俄羅斯影片《絕殺慕尼黑》獲得中國觀眾好評,有觀眾在豆瓣上直呼“熱血高燃”。這部引進片在中國觀眾中這麼有眼緣,除了其體育題材、情節緊張刺激外,更為主要的是導演將影片的“燃點”揮洒得淋漓盡致。

首先,影片所反映的1972年,是蘇美冷戰時期。蘇聯國家籃球隊戰勝無敵的美國隊,無疑具有特殊意義。其次,以3秒的時間實現結局逆轉是個懸念,但是蘇聯籃球隊在3秒中實現逆襲,以1分的優勢戰勝了美國籃球隊,摘得了冠軍。再次,影片現場感超強。在歷時135分鐘中,用了近60分鐘的時間再現那最有爭議的3秒鐘,讓觀眾身臨其境,忘卻了是在看電影。

近年來,體育題材的電影開始受到中國觀眾關注,其原因就是影片沒有為體育而體育,而是注重把故事講得細致入微,《絕殺慕尼黑》就是如此。比如,影片中蘇聯籃球隊運動員出國比賽帶回一箱子毛線送給七大姑八大姨的畫面,讓觀眾發出陣陣會心的笑聲。再比如,加蘭任當主教練是為了攢錢帶兒子出國治病的故事情節,激起了觀眾的同情心。此外,有心臟病的運動員、眼睛近視的運動員、想“叛逃”的運動員及管理團隊的意見分歧等,都讓觀眾為主教練能否帶領團隊打贏美國隊捏了一把汗。這些細節在影片中可謂渲染得很到位,為影片實現“為祖國而戰”主題作了豐盈的鋪墊。

這不由地讓人想起2017年火遍中國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同樣是被中國觀眾直呼“熱血高燃”,足見取自運動員作者的IP更有感染性。

毋庸諱言,具有愛國、勵志因素的影片,通常往往有“說教”嫌疑。可是,《絕殺慕尼黑》卻引發觀眾想了解俄羅斯電影、了解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等諸多學習聯想。那麼這些聯想的激發點是什麼?是一個好故事——這就是《絕殺慕尼黑》的“絕殺”之技。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