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海外版:翻拍劇要走出"毀經典"的怪圈

胡 波
2019年07月20日05: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翻拍劇要走出“毀經典”的怪圈(牆內看花)

  近些年來,除去2017年的新版《射雕英雄傳》收獲了一定的成功外,更多的翻拍劇大都沒有再創輝煌,反而成為大眾吐槽與批評的焦點。近日,新版《倚天屠龍記》《封神演義》也相繼粉墨登場,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似乎又陷入了似曾相識的“怪圈”,故事空洞、人物形象扁平、改編用力過猛等仍舊成為觀眾“不買賬”的緣由。

  每個時代都需要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經典,經典劇翻拍本無可厚非,很多經典影視劇因為拍攝時間較早,在畫面質量、技術手段和風格類型上無法滿足新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然而,相較於過去,當下的影視劇拍攝無論是在資本投入、技術支持、服裝造型、畫面質感及后期制作上,都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經典劇的拍攝條件,又何以拿不出讓多數觀眾滿意的作品?

  其實,不少觀眾對當年“經典劇”背后的故事並不陌生,甚至很多故事已成激勵人們進步的“佳話”。老版25集《西游記》從1982年到1988年總共拍攝了6年,87版《紅樓夢》拍了3年,94版的《三國演義》1987年籌拍,1991年正式開拍,到1994年拍攝完畢。當然,拍攝時間並不能說明什麼,當年《西游記》和《紅樓夢》劇組遇到的資金和技術困難,也是拍攝時間之長的最大阻力,但是,困難重重之下,老一輩的導演對待原著的忠實與敬畏、對演員和場景地選擇的一絲不苟精神,還有演員們那種忘我付出、不計代價的奉獻精神,才是決定他們在貧乏年代也能創造出經典的根本原因。

  反觀現在,在“賺錢快”“多賺錢”的現代商業邏輯中,又隱藏著影視劇制作各方互相角力的復雜動機,不少翻拍劇大多將重心轉移到“偶像劇”“推新人”的包裝上,“小鮮肉”的顏值和大眾歡迎度、畫面特效的包裝等,已經成為快餐化、淺層次娛樂情境下的主要“看點”,諸如對原著的理解囫圇吞棗、浮於表面、演員形象與氣質與原作差距甚遠、故事內容沒有呈現原作的精神內核、改編的劇情胡編亂造、缺乏張力等,已經成為很多翻拍劇共同的“硬傷”。不少翻拍劇打著“致敬經典”“致敬情懷”的旗號,卻在做著“解構經典”“顛覆經典”“破壞經典”之實,在一輪又一輪的話題爭議中,“翻拍劇”似乎已成“毀經典”的代名詞。

  不得不承認,過去的年代可供人們選擇的電視劇本就少之又少,物質貧乏、精神食量稀缺的年代也是容易造就“經典”的年代。如今,電視劇拍攝和制作已經進入了商業化、規模化生產的時代,人們的可選擇面也遠遠超出了過去,再造“經典”也並非易事。但是,也要看到,人們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大眾對經典的需求與渴望並沒有降低,經典在新的時代依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隻要精心創作,也還是能夠涌現出緊跟時代發展、滿足觀眾需求的“上乘之作”的影視劇。

  (作者單位為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