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小歡喜》濃縮中國家庭教育百態 觀眾連呼感同身受

龔衛鋒
2019年08月10日06:47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什麼家長們都這麼焦慮?

  海清、黃磊再扮中年夫妻

  三個高三學生的家庭各有各的煩惱

  從《虎媽貓爸》開始,《小別離》《帶著爸爸去留學》《少年派》等親子教育類劇集應運而生。這類劇中,總有一群還未定性、隨時失控的孩子﹔一群為學區房、補習班抓狂的媽媽﹔一群面臨中年危機的爸爸﹔一群對孫子孫女過度關愛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最近在東方衛視熱播的《小歡喜》堪稱這類劇集“家庭元素”的集大成者,裡面出現不少典型中國式家庭的縮影。該劇開播后熱搜就沒斷過,觀眾連呼“太真實”,劇中一些情節,如海清打兒子、陶虹罵女兒等,讓不少觀眾感同身受:“這就是我媽。”

  A 孩子的升學壓力

  高三孩子壓力有多大?看看老師、家長對他們的時間要求就知道了。年級主任李萌是數學老師,她不斷強調離高考沒剩多少天,要學生們有緊迫感。為了抓緊一分一秒,她在上課第一天取消了“師生互相問好”的課前禮儀環節,第二天取消了“舉手回答問題”的環節,要發言,直接說。

  家長對時間的控制更可怕。《小歡喜》裡最典型的時間控制狂是喬英子的媽媽宋倩(陶虹飾),她曾經是中學物理老師,后來為了照顧女兒,轉行成了補課老師。由於和丈夫離異,她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女兒身上,經典台詞是:“英子,你可是我的一切。”她把女兒的作息時間表細化到以分鐘為單位,每天有做不完的試卷。喬英子被媽媽逼得喘不過氣,轉而向更開通的爸爸求助。

  學生自己呢?最近播出的一集中有個細節:兩個班共有近100人,結果隻有不到20人去上體育課,其余學生都在教室裡自習,老師們還得求他們下樓運動。

  現在親子教育劇裡的孩子通常都是00后。相對而言,00后城市學生面對的教育資源和以前有很大不同,鋪天蓋地的補課班、聽不完的網課、更多的升學選擇、更豐富的業余愛好……這些元素也催生了00后更加強烈的個性特征,“421家庭”(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問題表現也更為明顯。

  B 媽媽的火爆脾氣

  《小歡喜》裡高三學生的媽媽們聚到一起聊孩子時,彌漫著焦慮的氛圍:“我們家孩子上的補課班是套課,去年就訂好啦。”“趕緊搬家啊,節約多少時間呢。”“多一分,就多戰勝一操場的人。”……越聊越焦慮,媽媽們的脾氣也自然越來越火爆。

  方家媽媽童文潔(海清飾)經常為兒子大發雷霆。外甥林磊兒成績年級第一,兒子方一凡年級倒數第一。童文潔經常對兒子一頓猛踩,用的還是“別人家的孩子”型套路——“看看別人磊兒,再看看你。”不聊成績還好,一聊成績,童文潔就寢食難安,逼著老公方圓早起一小時,就為給孩子勻出上洗手間的時間﹔眼看外甥、兒子睡眠質量沒保障,急匆匆地舉家搬進月租1.2萬元的學區房。

  喬家媽媽宋倩更夸張。雖然女兒喬英子已是年級第二名,但她還不滿足,以第一為目標,逼著女兒沒日沒夜地學。為了方便隨時監控女兒學習,宋倩甚至在房間和客廳之間安裝了一扇玻璃窗。為了增強女兒的免疫力和記憶力,宋倩除了隔三差五燉藥膳,還發明了“生吞海參”的食療方法……但也因過度掌控,她與女兒的摩擦越來越多。

  C 爸爸的中年危機

  與“虎媽”相對,近年來,國產親子教育類劇集人設流行“貓爸”。“貓爸”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表面上凡事都挺老婆,但私底下講究教育方法,容易和子女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前不久完結的《少年派》裡,當閆妮飾演的媽媽和女兒吵得不可開交時,張嘉譯飾演的爸爸總能成為緩和母女關系的潤滑劑,媽媽吐槽爸爸最常用的一句話是:“孩子跟你一個德性。”

  但在親子教育劇中,爸爸通常會面臨“中年危機”:與老婆關系惡化,爭吵不斷﹔家庭開銷變大,應付不來﹔遭遇事業危機,甚至下崗失業。在《小歡喜》中,方圓(黃磊飾)在全家搬進學區房的關鍵時刻失業了。為了照顧孩子情緒、不讓家人擔心,失業后的方圓每日到商場、超市“上班”。聽聞金庸去世時,他一下子就崩潰了,和好友喬衛東喝醉酒后,在家門口對老婆吐露心聲:“我曾經以為自己是令狐沖,沒想到混成了岳不群。”

  《小歡喜》中的另外兩位爸爸也遭遇了中年危機。喬衛東(沙溢飾)的女友想和他再生一個孩子,但他覺得會對不起與前妻生的女兒英子,猶豫再三﹔任職區長的季勝利(王硯輝飾)常年不在兒子季楊楊身邊,導致父子關系很陌生,為了重建父子關系,季勝利傷透了腦筋,甚至為了了解兒子的興趣愛好,去開賽車、玩街機。

  D 爺爺奶奶的寵溺

  在親子教育劇裡,爺爺奶奶總是對孫子、孫女溺愛有加,往往還帶有對兒媳或女婿的嫌棄。在《小歡喜》裡,目前長輩出場不多,但風格都很明顯。

  劉靜(詠梅飾)和季勝利夫婦常年在外出差,兒子季楊楊不得不交給舅舅和姥姥、姥爺帶。季楊楊眼看就要上高三,季勝利夫婦調回北京工作,想親自照顧兒子。在接兒子回家的晚上,全家人一起吃飯,姥姥對沒到場的女婿季勝利一頓暗諷:“好不容易聽說季區長回來了,想請他吃頓飯,人呢?”雖然劉靜再三解釋,姥姥還是不依不饒,實際上,老人是想孫子在自己家繼續住下去。

  方家也如出一轍。童文潔的姐姐去世后,姐夫再婚,外甥林磊兒今年上高三,童文潔怕繼母對他照顧不周,於是前往福建把他接來在北京上學。婆婆背地裡就跟兒子吐槽:“文潔真是的,把她外甥接過來,也不跟咱們事先說一聲,現在正是高考復習最緊張的時候,兩個孩子在一起,那就剩下玩了,還怎麼復習啊?”當童文潔發現方一凡撒謊、要打他時,爺爺奶奶第一時間站出來“護犢子”。

  老人們對孫子、孫女的“隔代教育”極易走向誤區,比如,呵護備至,孩子本來能自己做的,祖輩代為其勞﹔什麼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經常檢查孩子的行為﹔批評多於鼓勵,責罰多於獎勵等。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