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海外版:網絡募捐,請先織好安全網

王法治
2019年08月14日07: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募捐,請先織好安全網(雲中漫筆)

  網絡募捐靠譜嗎?這似乎成了很多人的“靈魂拷問”。如今,翻開微信朋友圈,隨便刷幾下就會看到“水滴籌”“輕鬆籌”“無憂籌”一類的網絡慈善募捐平台。本來,借助熟人傳播的社交屬性實現民間的互助幫扶是一件好事,但近段時間屢屢出現的網絡詐捐事件卻讓廣大群眾的愛心受了傷,也讓網絡慈善的口碑打了折。

  說起“詐捐”,其實在法律層面早有明確規定。無論是《合同法》《慈善法》《侵權責任法》還是《治安管理處罰法》都有相關定義和處罰條款。但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網絡募捐作為慈善制度上的一種創新和嘗試,使社會公眾更加便捷地得知相關信息和捐助善款的同時,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也挑戰著既有的法律框架。比如,如何界定網絡眾籌、贈與、慈善和救助?怎樣平衡個人隱私權和必要的資產狀況披露?網絡詐捐發生之后,平台與用戶都要承擔什麼責任?

  盡管各類“網絡詐捐”現象紛繁復雜,但究其根本,還是在募捐人與網友的善良之間缺少一個有效的信息証實環節。傳統的慈善組織有一套嚴密的認定程序,並可以對捐款的流向實現有效把控。到了網絡慈善時代,信息認定的主體責任顯然落在了平台肩上。但問題是,很少有平台有資格、有意願、有能力承擔這份責任。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某相聲演員籌款100萬元事件,且不論眾籌與募捐到底有多大差別,單是平台方回應自身無權利審核發起人的資產狀況,這一點就讓人倒吸一口涼氣:難道網絡募捐的生態隻能靠發起人的道德自覺?

  事實上,針對監管過程中的困境,有關部門也在優化公共服務。7月29日,民政部加強了慈善組織公開募捐備案管理服務,指導進行網上備案。按照《慈善法》規定,民政部先后公開遴選了兩批共20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為所有慈善組織發布募捐信息提供服務。與此同時,推動實現慈善信息全國“一網可查”,通過慈善領域數據信息的歸集、交換、共享,實施大數據治理。服務與管理雙管齊下,不僅填補網絡募捐的誠信空白,也織牢了安全這張網。

  決定人類命運方向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所承載的人性溫度。把慈善事業做得周密周全,不只是對廣大愛心者負責,還可以激發更多人的善心。當前網絡慈善領域出現的一些亂象,只是發展進程中的小插曲。如果網絡平台不斷利用技術手段和平台規則,更好地連接籌款人和贈與人﹔個人資產審核的相關部門有效配合,為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創造有利條件,就能營造一個互信互助、健康向上的慈善環境。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