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影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2019年08月14日07:2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影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每逢暑期,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去影院看電影。這幾年,總有人詢問我能否推薦一些適合孩子看的電影。這些“詢問”的背后,反映出當下適合孩子觀看的電影的缺乏。城裡的孩子,還有一些選擇。對於農村地區尤其是缺乏影院的西部偏遠地區來說,很多孩子可能整個童年,都沒有走進過影院,看過的電影也很少。這導致一些地區的孩子影視素養長期在低位徘徊。

  2018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發布《關於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3到5年內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基本普及,各地區要以不同形式讓影視教育進入中小學課堂,使看電影成為學生的必修內容。推進下一代影視媒介素養教育迎來空前的機遇。

  我們已經進入媒介社會和信息時代。如今對下一代的培養,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其中媒介素養佔據重要地位,它要求學生要具備對媒介的使用能力、批判取舍能力、信息傳播能力、互動能力和創造力。

  在國外,很多國家已將媒介素養教育列入正規教育,其中影視媒介素養教育最為普遍。20世紀60年代,日本部分學校開始進行影視媒介教育,學生通過看電影、評析電影的方式,了解大眾媒介的傳播特征。1976年,法國官方建議中學要用總課時量的百分之十來完成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在加拿大,媒介素養教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被開設,教師通過影視、動畫、視覺藝術等手段培養學生的媒介思辨能力。20世紀90年代,英國也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了媒介教育,成為最早全面實施媒介教育的國家。

  我國部分地區的中小學已經意識到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嘗試影視教育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工作。上海市是較早普及中小學影視教育的地區。目前,上海大多數中小學都配備了兼職影視教師,各學校積極開設電影類課程、組織校內外影視活動。在北京,2009年前進小學利用毗鄰北京電影學院、北京電影制片廠、電影頻道的地理優勢,開始進行影視教育探索,通過十年的不斷實踐,如今已形成一套適應不同年級學生心理成長需求的電影課程教學計劃。但整體而言,目前我國開展影視教育的中小學多集中於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全面推廣影視教育仍存在著很多困難。

  如何讓沒有條件開設影視課程的地區的孩子也享受影視教育?針對中小學影視教育存在的區域性差異,在偏遠地區影視教育師資培養方面,筆者所在的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自2004年起連續十五年向文學院學生(主要面向免費師范生)開設影視教育專業課,這些學生畢業后走上教師崗位,已將電影教育帶入不少偏遠地區中小學的語文課堂。除了為本科生開設專業影視課程,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還通過暑期專業碩士班講授、中小學語文教師短期培訓等方式,在廣大西部地區推廣影視教育。

  除了通過在中學小學開設電影課程、組織學生集體觀影等方式開展影視教育,社會各界也在探索多種形式的影視教育實踐活動。比如,自2017年起,每年暑期北戴河都會迎來一群8到17歲的孩子,他們在專業老師的培訓和指導下,從認識電影到學習電影、拍攝電影,用7天時間自編、自導、自演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作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活動主辦方北戴河同道電影坊,依托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的學術資源,將影視教育與研學旅行相結合,打造出了“教學游”於一體的實踐項目,使少兒影視教育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創造”,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學生創造力、合作精神及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

  提升孩子的影視媒介素養,要將影視教學納入課程改革計劃,走專業化路徑。目前大多數地區的中小學對影視教育重視不夠,沒有意識到影視教育的必要性,存在著影視教育無人問津、選修課開設不起來等問題。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共同努力,推進課程改革,早日讓影視教育以選修課、藝術課或與各學科有效互動的形式進入中小學課堂。

  隨著媒體技術的進步,還可以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等技術手段,打造立體化、數字化的中小學影視教育教材。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參與到影視教材的設計當中。從媒介素養培養的角度看,應鼓勵出版視頻、音頻、文字等多種媒介形式的影視媒介素養導讀本。

  此外,學齡前是一個人認知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和幼兒園應結合實際情況,幫助幼兒適當接觸影視資源,做好學齡前兒童的影視啟蒙教育。

   (作者:李雅琪,系陝西師范大學電影文化學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