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青年報:"網絡搬家"不過是躲起來的自由

朱昌俊
2019年08月20日06:4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搬家”不過是躲起來的自由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在進行“網絡搬家”。微博博主“語文指揮中心”對其下定義:“網絡搬家”指的是為了怕別人關注或者監視,把自己的號從一個搬到另一個的行為。而“網絡搬家”的原因,只是為了找一個地方自說自話。

  隨著網絡社交工具的迭代,從博客、人人網、QQ空間到微博、微信,相當一部分網民都經歷過一個“網絡搬家”的過程。但是,當前受關注的“網絡搬家”現象,主要指一種基於取悅自己的“逃離”。比如,不少人因工作需要而不得不使用微信,甚至有被綁架的味道,所以在工作之外,就想找一個能夠自說自話的空間。

  對此現象,受訪者的理由說得很明白——搬家不是因為“舊家”的消失或衰敗,而是“看心情”。換言之,它是為了照顧自己的情緒。在快節奏且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幾乎每個人的內心都積壓著一定的負面情緒。而這種情緒的釋放,往往無法在朋友圈這種面向熟人的網絡社交場所進行——因為部分負面情緒,本身就是由“熟人”制造的。從這個角度說,人際交往變成“人機交往”,並沒有真正“解放”我們的社交壓力,相反,它可能變得更加無處不在,也無時無刻不存在。人們在朋友圈的一言一行,早就被嵌入到一套隱性卻又標准化的規則之下——說什麼,怎麼說,都比線下交流顯得更復雜。

  有人說,微信朋友圈就是一個自我表演場。這話其實隻說對了一半。人們在朋友圈凹造型,盡力展現自己光鮮、獨特的一面,當然是一種表演。但極少有人表演“悲慘”,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表演是不夠完整的。所以,與其說是自我表演,不若說是自戀。“網絡搬家”的流行証明,即便再自戀,朋友圈“人設”打造再成功,也沒有人可以永遠“陽光燦爛”。自我展現的光環,終究無法稀釋掉內心“負能量”的一面。

  更耐人尋味的是,網絡搬家並不代表逃出網絡。按理說,人們在微信朋友圈“累覺不愛”,可能會更願意投入到線下的親朋互動交流之中。但實際情況是,網絡搬家和線下交流的萎縮幾乎是同步發生的。它所反映的現實是:網絡社交和線下社交,其實都處於一種淡化的階段。更多人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世界”,而不是與他人的關系。這其實是自戀時代的一種本質特征——人們更多以自我中心去思考問題,更加在意的是自我表達的“舒適”,而不是傾聽。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人們不願意在熟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真性情”,也是因為隨著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矛盾和對立情緒也表現得更加突出。這不僅體現在人們關注的事物和信息更加碎片化,也因為立場和價值觀層面的分歧越來越顯性。為了避免“一言不合就拉黑”,一些人自然就要學會隱藏觀點,隻在“小號”各抒己見。

  事實上,“網絡搬家”並不真正意味著個體情緒的釋放和自我的實現。一方面,所謂“小號”裡的自說自話,本質上也同樣是一種自我展示,同樣會不自覺地加入自我表演﹔另一方面,在強大的屏社交時代,人們的選擇看似很多,但當一切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時,個人隱私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就如電影《楚門的世界》所展示的一樣,絕大多數人都逃不出那無處不在的“監視”。

  更為關鍵的是,逼迫人們隻能去“小號”放飛自我的現實很難被改變。人們一生下來,其人生的“程序”可能就被設定好了,從上學到求職、結婚、照顧家庭,都被置於一套單一而強大的社會標准中,多數人的選擇空間並不多。所謂到“小號”發泄,也只是暫時性的,大致相當於一些人在回家前躲在車裡靜坐幾分鐘的“自由”。而這之后,依然得面對真實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戴著面具表演。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