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二輪劇"霸屏衛視黃金檔 好用不貴是主因

徐顥哲
2019年08月21日07:1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二輪劇”霸屏衛視黃金檔

  劉家成執導的京味兒劇《正陽門下小女人》,今年上半年被7家省級衛視重播。

  69部,是今年上半年各大衛視首輪播出的新劇總數,而上半年有2/3的衛視播出劇,是在“炒冷飯”。來自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衛視晚間黃金檔共播出221部電視劇,首輪劇僅佔比1/3。

  “一劇兩星”政策(即一部電視劇隻能在兩家上星衛視同時播出)實施之后,衛視減少新劇播出量的現象早在2016年上半年就已顯現。2015年上半年衛視開播首輪新劇超過110部,2016年上半年低於100部,2017年上半年不足80部,2018年上半年跌破70部,今年上半年雖然提升了1部,但新劇萎縮成為大勢。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58部、2002集,是今年電視劇月備案數量首次降到60部以下,創備案數新低。7月的數據略有回暖,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74部、3030集。

  “二輪劇”搶佔衛視黃金檔,好用不貴是主因

  近年來,二輪劇在衛視中的地位越發突出。首輪新劇買不起,晚間黃金檔空虛,“好用不貴”的二輪劇自然成為衛視們的首選。今年上半年,重播二輪劇的衛視以二三四線衛視為主,但一線衛視也有涉及。四川、山西、廣西、陝西這四家衛視均重播了10部次二輪劇﹔一線衛視中,中央台八套重播了3部次,北京衛視重播了1部次。

  作為國產劇市場的風向標,近幾年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已經首輪播出過的電視劇的存在感依然不低。多位二三線衛視購劇代表曾告訴記者,這幾年參加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基本都是洽談“二輪劇”的業務。

  “趁勢蹭熱”式編排二輪劇,成為很多衛視務實的選擇。劉家成導演的京味劇《正陽門下小女人》在去年10月首播后,今年上半年不僅被7家省級衛視重播,而且也帶動了劉家成執導的老劇《正陽門下》的回流,后者在4家省級衛視重播,正向拉動3家平台收視,在河北衛視和山西衛視溢出率更是達到了63%和57%。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人員李紅玲直言,經過歷史檢驗的二輪劇與前途未卜的首輪劇相比,其播出風險較小,對於二三四線衛視而言,非常劃算。

  為了應對巨大的成本壓力,當前的不少衛視在編排方式上靈活多變,力求更高的性價比,採取了“跟播”的方式。李紅玲介紹,跟播劇也就是所謂的1.5輪劇,指兩家衛視播劇時間一前一后,后者在前者輪次內開播,通常在首家衛視播出一半集數時插入。跟播劇在2017上半年播出10部,2018年上半年僅2部,今年上半年則回升到7部。今年上半年,湖北衛視的跟播行為最為積極,跟隨安徽衛視接連播出了4部不同風格的首輪劇《義海》《主婦也要拼》《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親愛的婚姻》。

  一線衛視構成“聯播圈”,成本分攤利益共享

  在視頻網站不斷崛起,衛視話語權不斷式微的當下,哪怕是湖南、北京、上海東方、江蘇、浙江這五大一線衛視,購劇和排播也並不像過去那樣強勢。一線衛視中,浙江、江蘇、上海東方與北京這四家衛視構成一個“聯播圈”,不再與其他衛視合播。常年位居省級衛視老大的湖南衛視,以及中央台八套、中央台一套依然堅持走獨播劇的路子。今年上半年,浙江衛視的聯播劇最多,7部中有5部與江蘇衛視合作,有2部與上海東方衛視合作﹔上海東方衛視隻與浙江和北京衛視合作,分別聯播2部和3部﹔北京衛視僅和上海東方衛視聯播3部﹔江蘇衛視5部聯播劇全部聯袂浙江衛視。

  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總收視率超2%的首輪劇有兩部:社會倫理劇《都挺好》(浙江衛視/江蘇衛視,2.28%)與都市生活劇《帶著爸爸去留學》(浙江衛視/上海東方衛視,2.05%)﹔單頻道收視率超過1.4%的首輪劇有2部:《少年派》(湖南衛視,1.43%)、《老中醫》(中央台一套,1.41%)。在跨年劇中,中央台八套的《姥姥的餃子館》、湖南衛視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和北京衛視和上海東方衛視聯播的《大江大河》收視率均超過1.2%。

  上半年的熱播劇,毫無意外都出現在五大一線衛視,越來越成為“贏家通吃”的游戲。在李紅玲看來,聯播劇能夠成本分攤、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獨播的高風險。她也認為,今年上半年聯播劇市場一個鮮明的變化是聯播衛視間的合縱加深、連橫減弱,條塊趨於分明,“不同實力平台構建各自的‘小圈子’,以往二三線衛視搭車一線衛視的‘出圈行為’大幅減少。”

  國產劇“注水時代”將過去,當代題材成主流

  開年以來,國產劇備案單部劇目平均集數達到39集以上的月份寥寥,在剛過去的6月,這一數據僅有34集。7月份的數據為41集,行業有回暖的趨勢。但不止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影視寒冬並沒有過去。總體來看,國產劇備案集數的下降率普遍大於部數的下降率,這意味著,單部電視劇的平均集數正在縮減,國產劇“注水時代”將過去。

  事實上,近期電視劇主管部門的聲音也成為國產劇“去泡沫化”的重要標志。7月3日,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調研中,他特別強調,針對注水劇、宮斗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症結,始終保持高壓。

  從7月備案的國產劇情況看,古裝劇依然非常低迷,僅為2部、100集。自“限古令”出台后,審核制度的不斷收緊促使市場對劇集選擇更加謹慎。根據藝恩視頻智庫顯示,截至7月18日,古裝電視劇數量佔比與2017年相比降幅達19%。湯唯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原本計劃今年暑期檔在湖南衛視播出,但目前看來播出遙遙無期,而暑期檔的《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等精品古裝劇,都隻能通過網絡渠道播出。制片人大楠指出,至少在今明兩年,影視行業少拍或不拍古裝劇,是最務實的選擇。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代題材將會成為主流。7月備案的58部當代題材作品,佔公示總數的78.38%,其中當代都市題材達到40部、1686集。不管從政策導向,還是市場選擇來看,越來越倡導現實題材創作的當今劇集市場,都市劇無疑是更容易與現實題材靠攏的題材類型。不過,需要警惕的是,如今的都市劇不少是追求熱度迎合政策的“偽話題劇”,普遍存在“談判都去華爾街,戀愛都去巴黎秀”這樣的浮夸劇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