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光明日報:網絡文學如何走好下一個二十年

趙明昊
2019年08月22日06:5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文學如何走好下一個二十年

近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閉幕,這個會議給大眾帶來了不少驚喜。據媒體報道,2018年我國重點網絡文學總體營業收入342億元,主要網絡文學駐站創作者達到1755萬人。2018年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計2442萬部,讀者規模為4.3億人。特別是在網絡文學IP轉化方面,大會發揮了良好的平台作用,自第二屆大會以來完成219部網絡文學IP簽約,總交易額近7億元。總體來看,網絡文學產業正逐漸走向更高定位,成為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現象、類型到產業、生態,網絡文學至今仍充滿生機活力,關鍵還在於不斷地深化內涵、拓展外延。野蠻生長時期,網絡文學“流量導向”特征明顯,大量修仙、穿越、靈異等題材作品涌現,這種“爽文”雖然過癮,但顯然缺乏長久的生命力。在進入市場化運作並構建日益健全的監管體系后,網絡文學才真正迎來了飛躍。當前,網絡文學作品的生產有著明確的價值導向,通過競爭與篩選,高人氣有口碑的IP無一不是市場價值與社會價值俱佳並得到多方認可。

不過,雖然網絡文學產業已經步入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網絡文學作品也逐漸量質齊升,成為中國文化揚帆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從“高原”邁向“高峰”之路依舊坎坷,需要從業者為之思考並努力。其中,尤為需要關注的是市場化力量的“雙刃劍”作用。文化發展有著獨特的邏輯,雖然扎根於所處時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卻也並不完全依賴於這一因素。流傳至今的經典作品,都有著明顯超越文字、故事、類型本身而可以凝練為藝術的東西,這恰恰是由利潤驅動、工業化生產、商品化銷售的文化產業所排斥的。當一項具有藝術特質的創作工作被置於商業邏輯之下,它就很難逃避標准化的規范和大眾口味的挑揀,文學作品中關於揭示、反思、批判以及回應時代問題、實現心靈解放等諸多特質則可能遭到侵蝕。我們需要認識到,迎合大眾口味和消費主義絕不是人民性、時代性的表現,反而是網絡文學自身異化的標志。

當然,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分野在於互聯網這一新事物,它具有的開放、包容、平等和大眾化等諸多特點,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多樣選擇。在這種環境下,創作者可以找到群體歸屬,時刻面對觀點和意見的挑戰,在多方彼此呼應的過程中不斷升華文字,不過這有賴於創作者本身的心體智識是否強大。正如有人開玩笑地講,金庸作品大多是“爽文”,堪稱網絡文學“鼻祖”。但他之所以能成為那個時代的大家,還在於金庸的小說之中不僅限於對武功的想象、俠義的稱頌,還有對人自身的關切、對命運的思考、對社會的認識,將“武俠”類型文學進行了重新解釋,這才讓他超越了同時代的其他作品。

中國網絡文學走過了21年發展歷程,人們對它的未來充滿信心,對它的期盼也越來越高。如何能走好下一個20年,除了不斷保持對既有政策和模式的支持外,還需要秉持更加寬容的態度、構建更加寬容的環境,讓創作者有時間和空間成長、成才、成為大家。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