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財評:AI關進籠子之前,“ZAO”們的用戶需謹慎

崔傳剛
2019年09月05日08:10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人民財評:AI關進籠子之前,“ZAO”們的用戶需謹慎

  最近幾天,一款以人工智能技術(簡稱AI)換臉為賣點的手機應用ZAO刷爆了朋友圈。利用AI,在手機上動動手指,通過把自己的臉替換到明星身上,完成與偶像同台飆戲、出演經典影視劇的夙願。

  這種深諳人性的產品設計得到追捧之余,也讓受眾產生了擔憂:根據 ZAO在用戶協議相關內容描述,該APP除了可免費使用並修改你的肖像,還可以將它任意授權給自己想授權的第三方,當做信息進行販賣。尤其是協議中“全球范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這些關鍵詞,深深刺痛了大眾的神經。雖然今天ZAO發布聲明稱,沒有採集任何個人生物識別特征。但是仍無法消除大眾的疑惑:在大數據和智能時代,我們的數據和隱私,到底是屬於誰的?

  我們毫無疑問已經進入了一個大數據的時代。眾所周知,當下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其發展的三大必需條件之一便是海量的數據。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數據的爆炸性增長,人工智能也因為有了更多的可學習數據,才得以不斷進化,變得越來越聰明。

  這樣的循環邏輯難免會使人工智能的企業因利益驅動盡可能地獲取和使用更多用戶的數據。

  但問題是企業並不生產數據,產生數據的其實是用戶。這使得企業和用戶之間產生了利益矛盾。

  矛盾一是,用戶的信息以及通過企業應用所產生的新數據,其歸屬權到底是誰的?用戶自然會認為自己是個人信息及其行為數據的產生者和所有者,但企業在利益驅動下,也希望因它而產生的數據,所有權歸企業所有。

  矛盾二在於,無論數據的歸屬權在誰處,如何保証數據的安全性。201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但是在ZAO的案例中,用戶無意間簽署了授權協議,“自願”將個人隱私授權給ZAO轉授和再許可。這種情況下,該如何保証數據的安全性?

  盡管存在這些亟需理清的問題,但在當下的數據歸屬和使用上,那些人工智能企業明顯佔有主導地位,而用戶則還基本上停留在小白鼠的狀態。到目前為止,由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大多數的用戶都不太了解這種自己所謂數據生產者的意義,因此也不清楚自己在這其中所應當有的權利。

  期待用戶覺醒然后主動和企業博弈是不現實的,雙方的力量對比始終懸殊。要防止數據出現被企業壟斷和濫用的情況,政府的介入不可或缺。當然應該承認,目前全世界對於數據的監管都還遠遠落后於其發展,因此政府應當以何種方式和何種程度介入,目前仍然還是一個待討論的議題。

  對於用戶來講,收集行為卻必須是透明的,必須被得到充分告知,像蘋果那樣的偷聽行為是堅決不能容忍的。絕大多數用戶並不願意自己臉出現在某些不必要的場合,更不希望隱私被利用於網上借款,盜刷銀行卡等違法勾當。在監管暫時仍跟不上技術發展的當下時刻,用戶應更加務實,更多地關注自己的隱私保護。AI好玩歸好玩,但如果它還沒有被關進籠子,我們最好還是要對它有幾分保守的警惕。

  面對以ZAO為代表的企業為制造出讓用戶心動的影片而搜集數據的行為,隻有對“ZAO們”如何使用及保管這些上傳數據有更加詳細、嚴格的合理管控,才能防止企業借機構成不必要的壟斷和濫用,避免傷害到用戶和社會的整體利益。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