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媒體亟待建立版權規范管理機制

2019年09月19日13:2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版權保護論壇上,來自媒體界和法律界的嘉賓共同討論媒體版權保護過程中的困惑與心得。

在新媒體以其新穎多變的形式引發受眾關注之時,“內容是否為王”的討論一度熱度頗高。大浪淘沙后,那些能夠提供優質內容的媒體以更高的關注度對這一討論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然而,雖然媒體在應以提供優質內容為己任這一問題上達成共識,但是如何將優質內容管理好、運營好仍然是尚無標准答案的難題。“洗稿”、惡意“維權”等現象的出現,更是讓生產優質內容的媒體叫苦不迭。

隨著傳統媒體向全媒體方向發展,媒體自身使用版權作品的頻次也在增加,版權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媒體有時是維權者,有時又會變成侵權者。媒體如何避免陷入侵權糾紛的泥淖,又該如何不再“守著金山要飯吃”?面對這些問題,在由觀媒(傳媒大觀察)發起主辦的第五屆觀媒峰會上,參加版權保護論壇的媒體界、法律界嘉賓的聲音為業界提供了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

讓作品更有價值?改變無版權意識運營模式

為了提供更好的新聞閱讀體驗,許多媒體大量使用視覺作品,如圖片、視頻等。然而如果沒有版權保護意識,媒體很容易陷入版權糾紛中。版權保護論壇上,諸多嘉賓就圖片、視頻使用中的版權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也分享了解決問題的經驗。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版權工作部副主任洪曉玲介紹,過去兩年,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接到的維權投訴與所涉案件中,涉及圖片超過千張,來維權的包括個人攝影師,也包括專業圖片公司。回想起從前自己作為維權者的經歷,洪曉玲感嘆媒體人的身份有時候從“維權斗士”變成了“救火隊員”。不過,在面對問題的過程中,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將音視頻圖片庫與已達成合作的商業圖庫接入採編系統,方便採編人員一鍵配圖,同時也降低侵權風險。

據統計,2018年地方人民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案件28.34萬件,其中著作權案件19.54萬件,佔知識產權案件總量的68.95%,而在著作權案件中,涉及圖片、視頻的案件數量非常多。

重慶華龍艾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龍艾迪)總經理張春霞說,媒體在使用圖片、視頻過程中容易侵權的問題應被重視,同時應被重視的是很多媒體在生產自己的圖片、視頻作品過程中獲得的版權費用很少,這已經成為媒體的痛點之一,而想要讓版權變得更有價值,就需要改變原有的無版權意識運營模式,打破技術、管理等層面的瓶頸。

視覺中國聯合創始人柴繼軍在談到視覺中國近幾年關於版權維權的感受時提到,視覺中國在近期整改過程中,正在將授權變成服務,從內容供應商轉變成內容服務商。他認為,媒體和圖片平台的合作空間非常大,希望通過發揮各自的能力形成更好的合作局面。

訴訟面前難舉証?提前防范是重點

媒體融合時代,新聞機構傳播的內容未經授權被直接轉發、改寫加工的現象屢見不鮮。東方網總裁、總編輯徐世平提到,東方網正在面臨的巨大挑戰,一方面是版權受到廣泛、嚴重侵害時,缺乏有效措施保障﹔另一方面就是使用作品的版權風險增大,媒體遇到的惡意“維權”現象頻現。

重慶郵電大學法學博士、副教授趙長江通過分析案例歸納了媒體在版權運營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分析道,媒體的首要問題是在版權運營及確權維權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這導致了后續出現問題時十分被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趙長江建議從明確職務作品權屬、做好存証等方面入手。

趙長江提到,很多媒體記者發表的報道屬於普通職務作品,即著作權屬於作者所有,但單位可以優先使用,兩年內記者想要允許其他人使用必須經過單位同意,媒體使用這種普通職務作品版權風險較高。那麼,怎樣盡可能地規避風險呢?最好的方法是在記者入職時,人事部門和記者簽署勞動合同的同時簽署一份職務作品的約定書,規定在職期間記者創作的所有作品著作權全部歸屬為特殊職務作品,這樣做的依據可以參照《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媒體維權時的証據不足。趙長江表示,在實踐過程中,媒體遇見“碰瓷式”維權時,常常面臨想要維權但是拿不出証據的尷尬局面。對此,趙長江建議媒體在報道時應加上版權聲明,並且提前做好版權登記工作。同時,趙長江建議,媒體可以多關注新型存証方式。比如,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第三方電子存証技術逐漸成熟,並受到法院認可。互聯網數據取証系統的研發,為打擊各種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是互聯網管理機關的好幫手。趙長江坦言,媒體維權成本較高也給維權之路增添了不少障礙,而成本高的原因除了存証取証方面的成本高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著作權案件的復雜性和難度較高,而從事版權訴訟的專業律師人才又較少。

轉型之路如何走?盤活資源是關鍵

面對版權問題,媒體該做什麼呢?徐世平認為,遇到版權問題是媒體轉型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媒體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辯証看待規則與發展、保護與創新、現實與傳播的關系﹔同時,地方媒體應該形成合力,建立保護版權、化解風險的工作機制,實現版權資源共享、版權糾紛談判互通、版權信息互聯,助力新聞網站的融合轉型、成本控制及閉環管理。

洪曉玲分享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在視覺作品領域的融合和轉型探索工作。她說,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重新修訂《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報網端著作權管理規范》,明晰了責任承擔主體,增加了相應懲罰機制,具體措施體現在:管理上,成立版權工作部,統一管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版權工作﹔宣傳上,對採編人員進行版權培訓,強化報社成員的版權意識﹔技術上,通過開發智能審核、人臉識別等功能,解決過去人工審核效率低、漏審率高的痛點,最大程度降低新聞生產過程中的版權風險。

在版權保護方面,華龍艾迪形成了從明晰權利到作品入庫、自主交易、全網監測、及時取証、高效維權一系列完整的程序閉環。張春霞進一步解釋說,華龍艾迪通過建立版權規范管理機制,與官方版權登記中心打通接口,進行在線版權登記,完善自有知識產權軟件檢查,在發生侵權時使知識產權律師可以第一時間介入,快速保証媒體權益。“媒體應該聯合起來打造版權運營平台,實現收益共享,共同探索版權發展新路徑。”張春霞說道。

華龍網近幾年在版權保護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華龍網集團董事長李春燕建議媒體建立白名單和黑名單,共享交流案例經驗,提升媒體人的維權意識。中國甘肅網總編輯張振宇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提出門戶網站更應該提升版權保護意識。甘肅網總編輯張振宇、齊魯網總編輯譚魯民、荊楚網總編輯陳明望、膠東在線總編輯劉鎮、膠東在線副總編輯殷守龍分別分享了各自網站關於版權保護的看法,他們一致認為,現在地方網站在版權方面應該向大型網站學習借鑒維權經驗。媒體之間應該建立聯盟機制,在技術領域加大開發力度,加強彼此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見習記者 隋明照 實習生 楊柳)

重慶華龍網集團 供圖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