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從爆紅到下滑再到止跌 八年“好聲音”后續開發困難

2019年10月10日08:10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八年 “好聲音”

從2012年7月第一季開播,《中國好聲音》不知不覺已經走過八年的征程。這檔節目依然是每年第三季度最受矚目的音樂選秀節目,沒有之一。但同時,它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波折: 從爆紅到下滑 今年終於止跌

開播八年,《中國好聲音》經歷過現象級綜藝的“高光時刻”,第一季平均收視率突破4%,三甲學員梁博、吳莫愁、吉克雋逸如今已成為樂壇新生代的中堅力量。

拐點出現在2016年。由於《中國好聲音》的節目模式是燦星制作從荷蘭Talpa公司以200萬元低價引進的,沒想到這檔節目一下爆紅,Talpa公司提價未果,遂轉手以4億元天價賣給唐德公司。燦星、Talpa、唐德圍繞版權歸屬問題糾纏了兩年。其間,2016年、2017年燦星制作的《中國好聲音》被迫更名為《中國新歌聲》,模式也換了,海選時的導師“轉椅”改成了“滑滑梯”。

名字一換,節目的話題量和關注度明顯下滑。與此同時,《歌手》《蒙面唱將猜猜猜》《天籟之戰》《夢想的聲音》《中國有嘻哈》等熱播音樂綜藝進一步爭奪音樂資源,觀眾也開始審美疲勞。雖然節目組不斷加入“魔鏡”觀察、隨機點歌、導師封麥等創新環節,但仍止不住收視率下滑:《中國新歌聲2016》平均收視率跌至3%,《中國新歌聲2017》收視率2%﹔2018年,《中國好聲音》回歸,收視率在1%和2%之間徘徊。今年,節目止住了跌勢,其收視群體基本定型。

難題: 人才資源匱乏 后續開發困難

目前,《中國好聲音》面臨的最大問題,恐怕是人才資源陷入困境以及優秀學員后續開發困難。去年,李健在節目中曾用“竭澤而漁”來形容內地原創音樂的匱乏,而且,《中國好聲音》一直選取全能型的現場歌手,很多錄音棚歌手甚至進不了海選。此外,節目“盲選”的特定模式,也決定了學員選拔及后續開發的“先天不足”。所以,在邢晗銘之前,連續四年的冠軍學員發展都不理想:2015年的張磊、2016年的蔣敦豪、2017年的扎西平措、2018年的旦增尼瑪,都是“出道即巔峰”。

不過,相比其他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的江湖地位依然穩固。尤其是最近兩季節目,在網絡上的傳播相當火熱。《中國好聲音2018》設立了李健的“段子手”人設,燃爆微博熱搜﹔《中國好聲音2019》則注重打造李榮浩的專業形象,其選歌能力多次登上熱搜,並帶起了邢晗銘、李凡一、劉佳琪等學員的認知度。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