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 描繪“雲端”新生活

吳 姍
2019年10月16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描繪“雲端”新生活

  12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智能化轉型與技術創新高層研討會在京舉行,正式發布了《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參會代表圍繞雲計算產業,就如何更好地利用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加速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等問題暢所欲言。

  作用:提升工作效率,轉變生產模式

  我國雲計算產業已連續3年保持30%以上增速,2018年規模達962.8億元,各行各業積極部署雲計算技術,帶動了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在這個風起“雲”涌的年代,從政府部門到社會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利用雲計算技術提升服務水平。比如,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建設的“國土調查雲”集合了我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遙感影像和自然保護區等海量數據,提供信息實時查詢、驗証,相關部門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董小英表示,數字化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依靠雲計算、AI等技術,現在不少企業都在轉型為科技企業,生產模式、管理模式都隨之改變。

  “傳統經濟的發展需要基礎設施的支撐,數字經濟時代也需要大力發展數字基礎設施,以雲計算、人工智能、5G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逐步成熟和日益融合,為傳統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任宮晨光表示。

  趨勢:覆蓋更多領域,上“雲”將成常態

  白皮書對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到2023年,中國政府和大型企業上雲率將超過60%,全棧自主可控雲計算平台將成為政府和大企業的主流IT基礎設施,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

  “上雲是常態,不上雲是例外”。白皮書指出,從行業角度來看,當前,中國雲計算的主要用戶集中在互聯網、交通、物流、金融、電信、政府等領域。但近年來,各行業的數據量激增,更多領域開始利用雲計算技術挖掘數據價值。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中國區助理副總裁武連峰認為,我國各行業企業互聯網基礎架構向雲遷移已成為主流趨勢,以后要把高技術雲計算回歸成傳統產業,讓上雲成為傳統企業標配。

  雲計算技術在我國的迅速推廣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白皮書分析,一方面,財力扶持到位,從2010年開始,中國政府每年投入超10億元資金用於推動雲計算產業發展,現已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另一方面,相關政策規劃出台及時,比如從宏觀層面進行指導的《關於加強黨政部門雲計算服務網絡安全管理的意見》等文件。

  目前,“5G+雲+AI”的組合正朝著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間的融合效應是如何發揮的?白皮書介紹,過去由於帶寬、連接密度和成本等限制,能極大提升計算效率的雲計算難以向各行各業實現普遍延伸。當具有高速度、低功耗等特點的5G開始應用和普及,計算資源的普惠性得以大幅提升。而5G和雲計算的組合又為AI的普及“搭橋鋪路”。因為AI升級迭代所需的龐大數據資源需要5G幫助上傳下達,在雲計算平台的基礎上使用AI,能減少成本。

  建議:制定法律法規,完善安全措施

  “5G+雲+AI”將成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雲技術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持續融合,不僅拓展著雲計算的邊界與內涵,還進一步加強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互動互促,催生“智能制造”“智能網聯車”“智慧城市”等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華為雲中國區CTO肖苡表示,在Cloud2.0時代,華為雲致力於通過“5G+雲+AI”的技術融合,為用戶提供技術領先、穩定可靠、安全可控、開放創新的全棧智能雲服務,助力政企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

  然而蓬勃發展的趨勢背后,我國雲計算產業仍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產業規模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雲計算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嚴重不匹配,企業上雲率依然較低等。

  如何更好地迎接未來“雲端”新生活?白皮書建議,我國應繼續強化政府推動,加快制定雲計算產業的相關法律以及安全和服務質量標准,加強安全措施建設。同時堅持自主可控前提下的市場化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和研究機構開放平台資源,帶動產業鏈關鍵環節發展。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