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少年的你》:青春片的深度解碼

楊洪濤
2019年11月07日08:2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少年的你》:青春片的深度解碼

青春片《少年的你》上映短短數日,在各大影評網站收獲了良好的口碑。所謂青春片是以青少年的成長經歷為主要敘事背景,以青春化的語態和視角講述故事、塑造人物,以青少年為主要目標觀眾的電影類型。近年來青春片的類型化創作日臻成熟,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閃光少女》《匆匆那年》等,都在主題提煉和話題延展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在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當中引起關注。

與青春有關的主題,往往和成長困惑、自我突圍、性別焦慮、叛逆思維聯系在一起。這些主題在親情的牽挂、愛情的萌芽和友情的羈絆之下有著廣闊且豐富的演繹空間。在現實生活中並未掌握話語權的青少年,在青春片裡總是急切地想要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構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創作青春片的難度在於在政策的規約下完成既有可信度又有說服力的故事講述,讓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深度的身份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而創作青春片最為忌諱的就是機械說教和強行拔高,淪為故作深沉的傳聲筒。

《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不遮蔽現實、不回避矛盾,把故事背景放到高三年級的復讀班,加上單親家庭、問題少年等命題,讓影片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警示價值。影片試圖進一步放大應試教育與人格塑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矛盾沖突,而引入的單親家庭、問題少年等命題讓這沖突來得越發猛烈。總之,從青春片的主題挖掘來看,無論是殘酷青春還是校園喜劇,雖然故事基調和講述視角不同,但它們都在試圖解鎖青少年群體的心路歷程,都在試圖為未知的青春尋找正確的打開方式。

走進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青春片才能夠成功。在長大成人的道路上,青少年時刻面臨著荷爾蒙的超常釋放。身體的快速成熟打亂了心理發育的節奏。對於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敏感、叛逆、激進、沖動、感性、脆弱、好奇幾乎成為每個人走過青蔥歲月的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又成為青春片裡角色的符號標志。主人公陳念和小北,一個是優質學生,一個是街頭頑童,偶合的命運與偶然的相遇,以及對於情感和溫暖的真摯渴望,讓兩顆孤獨又脆弱的心靈找到了繾綣的港灣,愛的初體驗也在懵懂中孕育。於是,“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他們用專屬於少年的意氣和行動去掩蓋罪責,試圖以此來掙脫命運的不公。施暴者魏萊、辦案民警、置身於校園暴力中的學生等角色,亦有可圈可點之處。

巧妙的細節、生動的鏡頭語言、飽含深意的角色名字、現代寓言式的台詞設計,都是這部電影在藝術水准上超越庸常的制勝之道。在看守所裡疊映在玻璃幕牆上的陳念與小北的面龐,二人相視無言、持久嗚咽時的極近特寫,在兩輛警車上跨越空間的對話等都顯示了創作者嫻熟的鏡頭掌控力。

此外,影片還把許多隱喻埋伏在劇情當中。如陳念與小北剃掉長發變成同款發型,是他們為青春獻祭的儀式,也是他們宣告長大成人的心理涅槃。又如在陳念出走時,鏡頭轉向暴雨擊打下蜷縮在街角的花朵,仿佛告訴觀眾:陳念雖然弱小無助卻依然執著倔強地守候著明天。再如影片末尾那堆疊如山的試卷,仿佛批閱的不是高考命題而是一場漫長的人生問答。《少年的你》主題凝練、筆觸凌厲、角色走心,針對校園霸凌提出問題又嘗試尋找答案,給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以真誠的提示與由衷的關切,正如影片中所言:“路上一直有陰影,但是抬頭總能看見陽光。”揮去校園霸凌的陰霾,青春終將迎來晴朗的天空。

(作者:楊洪濤,系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