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技術問題政治化"是網絡安全領域面臨的最大風險挑戰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駐歐盟記者 鞠輝
2019年11月13日06:4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技術問題政治化”是網絡安全領域面臨的最大風險挑戰

  個別國家持續炒作所謂“5G供應鏈安全”問題,將其與所謂“治理模式”挂鉤,企圖以意識形態劃分5G發展陣營,將技術問題政治化。但大多數國家的領導人和學者並不認同個別國家的做法。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近期訪華時表示,法方對中國企業赴法合作持開放態度,不會針對中國企業關上市場大門。德國總理默克爾11月8日在柏林與歐盟委員會候任主席馮德萊恩共同會見記者時也強調,華為作為設備供應商已經積極參與過德國的2G和3G網絡建設,德國將加強網絡安全立法並提高5G網絡的安全標准,但不會針對個別設備供應商制定規范,所有設備供應商都遵守同樣的安全標准。

  日前,一場題為“網絡安全:真正的風險在哪裡”的國際研討會在布魯塞爾歐洲議會總部舉行。與會中歐官員、學者及企業代表圍繞5G等熱點問題展開深入討論,普遍反對將技術問題政治化,認為歐盟與中國應通過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網絡安全風險。

  主持研討會的歐洲議會對華關系代表團副團長斯比拉齊指出,隨著5G時代的來臨,網絡安全風險是所有國家共同面臨的一個時代大課題。她表示,包括中、歐在內的國際社會應在制定和完善全球網絡安全規則等領域進行深入探討和務實合作,但前提是“不應把技術問題政治化”。

  歐委會通信網絡、內容和技術總司網絡安全處處長米格爾·岡薩雷斯·桑喬表示,5G技術與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緊密相關,將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重大變革,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桑喬介紹說,歐盟高度重視網絡安全,新一屆歐委會已將數字領域作為未來施政的三大重點之一。一方面,要在歐盟層面圍繞法律法規、政策工具與資金保障等領域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另一方面,要在國際層面針對技術標准和共同規則等問題加強與各利益攸關方的磋商與合作。

  中國外交部網絡事務辦公室官員岳萍表示,在中國文化裡,機遇與風險常常相伴相生。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按市場原則行事,選擇經濟和技術上最佳的5G建設方案,跟上5G潮流,就是抓住了機遇。反之,如果出於政治目的,在沒有任何証據的情況下濫用國家安全原則,人為干涉運營商的自主選擇,增加5G建設和運營成本,實際上是為自身的數字經濟發展增添了不必要的風險。“針對當前網絡安全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我們要從技術層面對網絡安全風險進行客觀評估,同時要堅決反對將網絡安全問題政治化。”岳萍強調,“技術問題政治化才是當前網絡安全領域最大的風險挑戰。”眾所周知,“棱鏡門”揭露了有的國家在全球范圍內實施了最大規模、無差別的網絡竊密和監控行動,不少歐洲國家也是“棱鏡門”的受害者。一些歐洲國家為此在聯合國提出了“數字時代隱私權”相關決議,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和共鳴。這充分証明了網絡安全與“治理模式”毫無關系。

  岳萍表示,中方期待與歐方一道,客觀公正地就5G網絡安全國際規則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並提出可行建議,共同維護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推動中歐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與合作。

  海康威視美國公司網絡安全高級主任查克·戴維斯在研討會上表示:“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無數案例表明,數字網絡的不斷普及和飛速發展,在為人們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風險,任何國家、企業和個人都難以獨善其身。進入5G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通過相互合作來加強網絡安全,而不是以政治因素人為劃線。”

  中國信息安全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專家孫彥、比利時魯汶大學信息安全中心主任普雷尼爾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唯有在技術創新和規則制定等領域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有效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威脅。

  正如馬克龍總統和默克爾總理近日表態所顯示的那樣,盡管面臨來自美國的不斷施壓,歐盟及其主要成員國到目前為止在5G問題上仍堅持奉行非歧視的原則。

  歐盟委員會在10月9日發布的“5G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報告”中承諾,將“以事實為依據研判安全風險,而不會限制特定企業參與5G建設”。

  德國政府近期推出的最新版安全規則手冊草案顯示,德國將會就技術層面等進行評估,會為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不會預先排除任何廠商。德國政府發言人塞伯特表示:“我們不會先發制人地禁止任何一方或者任何公司參與5G建設。”

  匈牙利外長西亞爾托11月5日在上海表示,沒有証據顯示華為的設備會對匈牙利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華為將與英國沃達豐、德國電信合作參與匈牙利5G網絡項目建設。西亞爾托強調:“我們不會根據企業所屬國家來區別對待他們。”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