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堅守戰地1200天》序:奮力向前是記者的本色

方江山
2019年12月09日07: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奮力向前是記者的本色

  經過激烈爭奪,大馬士革機場及附近地區在2012年底逐漸回到敘利亞政府軍掌控之中。圖為焦翔在大馬士革國際機場附近郊區採訪。新華社記者 張迺杰攝

  2013年,敘利亞政府軍投入大量兵力,解放了曾經沖突最為激烈的城市霍姆斯。圖為霍姆斯剛解放時,士兵在城市廢墟中巡邏。 焦 翔攝

  逐漸適應了殘酷戰爭的孩子們,也可以在陣陣炮聲中,歡樂地奔跑玩鬧。 焦 翔攝

  字字皆心血,行行透艱辛。這是我讀《堅守戰地1200天》書稿的強烈感受。

  中東是大國的博弈場、世界的火藥桶,從來不缺大新聞。始於2011年前后爆發的一系列政局動蕩,讓中東地區陷入血雨腥風,深刻改變了區域和全球政治版圖。作為人民日報社國際部的年輕記者,焦翔同志27歲那年,隻身趕赴中東現場,在中東地區常駐1200天,全程報道了埃及時任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利比亞時任領導人卡扎菲死於非命和敘利亞開始深陷戰爭泥淖的狀況。

  辛苦是獲取一切的定律。上百萬字文稿、6萬多張照片,以及眾多新媒體作品,是焦翔同志奔走在動蕩的中東大地上的嘔心瀝血之作。1200天,對於一個身處異國他鄉的年輕記者來說,一定是艱辛的。特別是還要冒著被監控、敲詐、搶劫甚至面臨狙擊、炮轟、空襲的危險,焦翔同志的不易可想而知。

  在艱辛危困中,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精神和氣節。焦翔同志在艱辛中,始終保持著一顆善良、樂觀的心,每每傳遞給人以正能量。他不僅以中國媒體的視角記錄著中東故事,同時,他也走入了故事之中,演繹著中東時局變遷裡的中國擔當、新聞力量。

  在焦翔同志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新時代黨報青年記者的銳意進取、堅忍不拔,堅守新聞輿論陣地,記錄國際時局變遷,不僅繪就了青春獨特絢爛的色彩,更用青春書寫了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和摯愛。

  《堅守戰地1200天》一書記錄了焦翔同志在動蕩之地的成長歷程。其中很多細節令人難忘:在利比亞大撤僑行動中日夜不眠,記錄下“祖國帶你回家”的豪邁﹔在聽力受損后堅守一線,於國際輿論場上發出中國聲音﹔在受到威逼利誘時,與對方斗智斗勇,堅持客觀公正報道﹔在面臨生死考驗時,克服恐懼,沖向前線,為中國外交建言獻策﹔在遇到顛沛流離的難民時,深深同情著他們的苦難掙扎,無私施以援手……

  “新聞是歷史的第一份草稿”。《堅守戰地1200天》一書收錄了大量珍貴的採訪資料和精彩的戰地照片,為了解黨報駐外記者的特殊工作,把脈中東時局的歷史變遷,感知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穩步發展,啟發人們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提供了一個生動的視角。

  奮力向前是生命的要務、記者的本色。記者是一個辛苦、特殊、光榮的職業,需要情懷,需要勇氣,需要擔當,引領浩然正氣,推崇道德風尚,勇敢面對問題,傳遞正向能量,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戰爭時期,“記者的筆能抵三千毛瑟槍”﹔和平發展時期,“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

  要成為一名好記者,需要努力同時具有政治家的大腦、實干家的品質、哲學家的思辨、文學家的語言和外交家的口才。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

  時代需要好記者,時代呼喚能在國際舞台上掌握話語權的好記者。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是無法預測的,誰也不可能事先就寫好自己的人生傳記。但是,人生的理想風標和價值坐標是可以選擇的,在青年時期樹立崇高的初心,並用一生來守護和踐行,就一定能畫出最美的人生軌跡。

  “想要成就大事業,要在青春的時候著手”。志存高遠是最鮮明的青春氣質,砥礪奮斗是最亮麗的青春底色。每一位青年記者都要立志成為一名好記者,並為之奮力向前,不懈奮斗。

  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新聞報道中彰顯家國情懷,展現人文關懷,青年記者是生力軍,也是主力軍,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是為序。

  於2019年記者節

  (作者為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