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京商報:李子柒,不虞之譽 求全之毀

肖涌剛
2019年12月12日06:50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李子柒:不虞之譽,求全之毀

  海外爆紅,讓視頻博主李子柒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也引發了更大的爭議。

  做粥從種稻子開始,釀醬油從種黃豆開始,繅絲刺繡、竹制沙發、活字印刷……在近四年發布的長長短短的視頻中,一襲古裝的李子柒似乎無所不能。山風輕撫,泉水叮咚,天然寧靜的畫面和她的勞作,一同構筑了屏幕另一端的觀看者們所向往的生活。

  “把生活過成詩”的李子柒,近兩年的作品在國內全網播放量就已經以十億計。隻不過,這次跨洋傳播,攻陷YouTube后,網紅的標簽升格為了“文化輸出”。

  人紅是非多。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質疑者認為,李子柒不僅營造了一個不真實的農村,農村的文化符號也恰恰迎合了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還有論者指責,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通過一個網紅進行娛樂化的表達,不夠庄重和嚴肅。似乎唯有高鐵、5G、移動支付等新事物才是當下中國的代名詞。

  當然,暗許者也不在少數。《光明日報》12月9日刊文點出:“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敘事,其記錄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卻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這正是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價值共識。”

  毀之譽之,都逃不過“馬后炮”的嫌疑。將李子柒置於中西文化碰撞的大框架下,某種程度上也將討論引上了歧路。抽離圍觀者這一身份,聚焦到傳播鏈條的兩端,李子柒現象並不復雜。

  對傳播者來說,不論是設計好的畫面場景,還是出海YouTube,都逃不過自有的商業邏輯。在信息爆炸時代,流量是生存法則。但難能可貴的是,李子柒天然適合視頻中的角色,那雙粗糙的手勝過各種“表演”揣測。

  對視頻的受眾而言,第一位的始終是好看。這裡說的好看,不僅僅是種種形式感,鏡頭畫面、服飾和舉止,還包括內在的,通過視頻流淌而出的,治愈人們心靈的,那種安心妥帖的四時有序,自食其力。這與日本導演森淳一的《小森林》系列、梭羅那本赫赫有名的《瓦爾登湖》中流淌出來的力量,並無二致。

  “詩意地,人棲居在大地上。”百年前,荷爾德林和海德格爾就以此來反抗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對於21世紀被996掏空的、被鋼筋水泥圍困的觀看者而言,李子柒的視頻,在某個瞬間還原了生活本身該有的樣子,成為詩意棲居的寄托。

  不過,藏在李子柒身上矛盾而迷人的隱喻在於,當靜謐的田園生活撞上喧囂的網絡流量,當農耕文明的自然主義撞上工業乃至信息時代的消費主義,一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故事,被裹挾信息流的光纖傳播到了大洋的另一端。

  “我們缺乏新的語言、觀點、隱喻,用著過時的古老的敘事在形容新世界,我們缺乏講述世界故事的新方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托卡爾丘克說。在李子柒的敘事中,我們找到一種可能。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