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地名大會》:地名是賡續根脈的最重要線索

王建富
2020年01月14日07:0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地名是賡續根脈的最重要線索

《中國地名大會》節目現場 資料圖片

  地名的產生源於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體現了人們對自然與社會的認知觀念。一個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誕生。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時空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構建了獨特的識別和交往文化。而正是由不同區域地名所體現的不同文化內涵,構建了地名背后人們的不同生活記憶,由此使之成為鄉愁回憶的主體。古人雲:故土難離。然而,為了生存、為了求學,為了發展,或為國盡忠,或被迫離家,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許多人不得不或短期離家或長期遷徙。“人生一世何夢縈,思念家鄉故土情。”勾起游子思鄉回憶,“長使游子淚滿襟”的最典型符號就是故鄉的地名。

  作為一名在海島基層工作了30年的老地名工作者,我從事工作之初,正值兩岸通郵起步之時。當時,大量去台老兵尋親的信件因地名錯訛而積壓在郵局的封發室。造成這些信件積壓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去台老兵文化不高,他們的信件多以口述形式請人代書,從而出現信封地名與現今地名上的差異。然而,細細推敲起來,如果我們把信封上的字按相近的方言去翻譯的話,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正確地名。可見,即使不識字的去台老兵離開家鄉幾十年之后,故鄉的地名也深深地鐫刻在自己的腦海之中。而這,也正是他們此后賡續自己的根脈的最重要線索。此后,我又曾經通過比對地名的相似性,為大量的舟山海島村落接續了他們在大陸上的根源。正是這些經歷,造就了我們出題中的情感積澱。

  一個地方的地名,可能源自於當地最典型的自然特征,也可能來自於重大的歷史事件,或來自於地方的人文特色、生活習俗、精神追求、希冀向往等等。人們對自然與社會的各個方面,各個角度的認知,都有可能投射到小小的地名之中。中國的地名古老而又新穎,有的地名流傳了數千年也沒有變化,成為當地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有的地名則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演變,將這些演變串聯在一起,也可以成為一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

  然而,《中國地名大會》出題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將復雜的學術問題化解為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文化盛宴。《中國地名大會》題庫組匯聚了全國知名高校的博學專家,也匯聚了各個層級經驗豐富的地名工作者,他們有的化繁為簡,有的咬文嚼字,嚴謹把關,通過多學科、各領域的不斷碰撞,才薈聚了覆蓋全國各地,涉及歷史、地理、語言、民俗,以及涉及衣食住行、追夢逐新,豐富多彩、難易適度的地名題庫和地名故事,從而達到通過品讀地名來解讀地名背后的人、地名背后的文化、地名背后的生活和情感的目的。

  《中國地名大會》的本質就是一個文化的中國,一個情感的中國,一個能夠回望歷史、賡續傳統、思索當下、展望未來的中國。

  (作者:王建富,系舟山群島地名文化工作室專家)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