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大數據殺熟網絡黑公關等嚴重侵蝕網絡誠信

完善互聯網領域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

侯建斌
2020年01月20日07:18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完善互聯網領域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

電商平台頻現大數據“殺熟”亂象,網絡“黑公關”事件愈演愈烈,網絡謠言呈現“病毒”變異式傳播態勢……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新技術在為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引發誠信缺失問題。

形形色色的失信行為,不僅嚴重侵蝕互聯網文明,而且對網絡誠信造成傷害。如何在網絡空間構建誠信體系,杜絕網絡失信行為,成為互聯網領域一項重要課題。

“要加快完善互聯網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中央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說,要加強協調聯動,夯實誠信基礎。主管部門要各司其職,堅決打擊和整治網絡誠信缺失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互聯網企業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嚴格管理審核,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各級網絡社會組織要扎實推進誠信教育、行業自律等工作,通過行業公約、行業標准、誠信倡議等形式,引導互聯網行業規范運營。

大數據殺熟違背誠信經營原則

2019年12月24日,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回應攜程大數據“殺熟”的質疑時稱,“以前攜程在價格方面太復雜,給某些客戶造成了‘殺熟’假象。”

2019年3月,一篇題為“攜程的牌坊塌了”的文章熱傳網絡。文章稱有消費者購買一張機票,攜程總價為17548元,隨后,由於沒有選擇報銷憑証而重選時,攜程App顯示無票,退回重新搜索機票之后,相同機票的價格變為18987元。相比之下,同一時間海南航空官網相同的票價是16890元。這篇文章直指攜程存在大數據“殺熟”嫌疑。

事實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殺熟”現象並非隻在旅游平台出現,電商平台、外賣平台、出行平台同樣因此備受詬病。

2019年3月,北京消協發布的《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報告》顯示,44.14%的被調查者經歷過購物類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37.17%的被調查者認為被打車類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16.26%的被調查者有外賣類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經歷。

短期來看,大數據“殺熟”或許能給企業賺取更多利潤,但從長遠來看卻透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專家認為,大數據“殺熟”不僅背離最基本商業倫理和企業價值,違背誠信經營原則,而且損害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杜絕此類現象,不僅需要整個社會營造誠信氛圍,還需要互聯網企業自律,更需要監管部門加大對企業的監管力度。

對此,政府部門也一直在行動。2019年6月,國家網信辦公布《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將大數據“殺熟”納入規制范圍,明確網絡運營者不得對個人信息主體價格歧視等﹔2019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將重罰存在價格歧視(大數據“殺熟”)行為的平台。

可以預見,大數據“殺熟”等亂象將迎來強監管。

網絡黑公關嚴重破壞市場秩序

2019年年初,一則“網易雲音樂偷偷刪除用戶本地文件”的謠言將網易雲音樂推上知乎熱榜。與此同時,“卸載重裝網易雲音樂得會員”“網易雲音樂已死”等大量針對網易雲音樂的惡意攻擊內容在網絡散播。

2019年7月6日,網易雲音樂發布聲明稱,“近期遭遇大量謠言與惡意攻擊,已收集証據,向公安機關報警。”同時,網易雲音樂還拿出10萬元向網友征集線索,表示要堅決抵制惡意造謠傳謠的行為。網易雲音樂同時稱,“卸載重裝網易雲音樂得會員”的謠言,是網絡黑手對網易雲音樂有組織的攻擊。

《法制日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近年來,網絡“黑公關”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僅2019年以來,包括阿裡巴巴、騰訊、美團、拼多多、360等在內的企業,均多次遭遇“黑公關”。

為遏制互聯網“黑公關”等違法犯罪活動高發態勢,2018年,國家網信辦、公安部等部門開展針對網絡敲詐、“黑公關”的專項治理行動,立案調查多起“黑公關”案件。

“網絡‘黑公關’實質上是通過謠言惡意攻擊、搞垮同行,這種不公平競爭行為嚴重破壞了正常市場秩序,應堅決制止和打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告訴記者。

劉俊海說,治理網絡“黑公關”,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另一方面,競爭者要樹立公平競爭觀念,通過提高服務質量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贏得尊重。

“‘黑公關’嚴重破壞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社會秩序,嚴重損害了受害方的信譽和相關利益。建議盡快建立包括網信部門、公安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在內的多個部門聯動懲治機制,同時出台打擊‘黑公關’的司法解釋,依法予以治理。”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潘懷平說。

網絡謠言如同病毒防不勝防

互聯網時代,網絡謠言呈現“病毒”變異式傳播態勢,讓人猝不及防。

“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國家統計局給出標准:年收入36萬元以下均是貧窮戶﹔和艾滋病毒感染者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共同進餐等行為會感染艾滋病毒……”2019年12月27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公布2019年12月的十大熱點謠言榜單,上述幾條謠言在列。

網絡謠言泛濫成為網絡誠信建設的難點。騰訊公司公共事務副總裁陳勇說,網絡謠言不僅嚴重干擾公眾的網上活動,而且危害現實社會,成為引發社會動蕩、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利因素。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詐騙信息網頁瀏覽量超5000次即可定罪﹔2015年,網絡傳謠正式入刑。

2018年8月,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主辦的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正式上線運行,積極開展網絡辟謠工作。與此同時,公安部、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多部門先后組織開展“淨網”“劍網”“護苗”等治理行動,網絡謠言在整治之列。

2019年1月,國家網信辦啟動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對網絡謠言等12類負面有害信息進行集中整治。中央網信辦有關負責人透露,僅僅一個多月時間,專項行動累計清理涉網絡生態問題的有害信息4437萬余條。

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王四新說,治理網絡謠言需加強制度建設、落實平台主體責任,需從完善規則角度入手,減少謠言產生和傳播的社會條件。

專家普遍認為,治理網絡謠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過一種手段就可以完成,不僅需要法律、行政和技術手段多管齊下,還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媒體和公眾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可喜的是,就在前不久,人民網、新華網等16家網站、平台簽署了《共同抵制網絡謠言承諾書》,向社會承諾:“主動發現謠言、堅決遏制謠言、有效治理謠言、聯動辟除謠言,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

中央網信辦有關負責人指出,加強網絡誠信建設,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互聯網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推動構建更加完善的網絡誠信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綜合治理,堅持依法治網和技術管網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對違法行為的檢測、預警、發現、處置能力。要加強協調聯動,夯實誠信基礎。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