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學生運營公眾號:讓世界聽見我們的聲音

2020年01月20日07:4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世界聽見我們的聲音

  2019年10月2日,上海一所中學的攝影社成員在上海市政府門口冒雨拍攝升旗儀式。陳淑珉/攝

  “淺談青少年愛情觀”“聊聊偏見那些事兒”“自控!自控!”打開公眾號“走心Psychlone”,你會看見好文推薦欄這樣顯示。

  “走心Psychlone”是上海一所高中心理社的公眾號,除了學校心理老師的偶爾指點,策劃、撰稿和美工由十幾位高一、高二學生完成。它在非考試季每周推送一次,內容包括心理學科普文章,以及同學們對成長煩惱的討論。

  “爸媽覺得我們自己做公眾號好厲害,我覺得其實門檻很低。”“走心Psychlone”負責人、高二女生徐逸清說。向來喜歡傾聽同學“吐槽”心事的她,在運營公眾號的過程中找到了成就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療愈’他人,是很神奇的事情。”

  近幾年,高中生依托學生會、社團或出於個人興趣而創立、運營的公眾號在上海大量涌現。他們會為了策劃推送而主動發掘身邊的故事,為了讓圖文更加精彩而瞞著宿管老師熬夜,更會在朋友圈看到轉發的“小作文”推薦語而激動不已……

  公眾號正逐漸成為這群少男少女重要的社交紐帶和情感寄托。

  成就感來自“被更多人看到”

  “攝影是講故事和表達思想的一種方法,我希望通過攝影和推送,發掘生活中別人看不到的美感,做時代的見証者,同時也想讓更多人了解我們。”上海一所中學的高二女生管晨毓負責運營學校攝影社的公眾號。

  愛好攝影的管晨毓一進高中便加入了學校的攝影社。新生報到、軍訓、運動會、學農、文藝比賽、元旦迎新……學校裡大大小小的活動都有她的身影,圖文編發后,每當看到同學和老師在朋友圈轉發、點贊,她都會有“滿滿成就感”。

  讓管晨毓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國慶假期,攝影社連續第12年組織愛國主題外出採風。“受台風影響,10月2日那天一早就下著大雨,但大家依然6點多就來集合了,每個人都小心地用塑料薄膜包著相機。升旗的情景特別壯觀,結束后我們還給值勤官兵送了紀念相冊”。

  “被更多人看到”“讓世界聽見我們的聲音”是這群高中生的願望。

  “去年國慶,我記得在市政府門口拉起社旗高喊出口號的樣子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那是我對攝影社最美好的初印象。這是一個溫馨充滿熱情的社團。今年,作為社長,我不僅要拍攝自己的作品,更要記錄大家認真拍攝的場景。”在3天后的推送中,管晨毓這樣寫道。

  和徐逸清同校的高二女生劉怡然負責運營學校裡學生電視台的公眾號。作為電視台採編組負責人,她希望帶領組裡的小伙伴,把公眾號做成展示校園的媒介。

  每年軍訓期間是公眾號大量“漲粉”的時機。去年8月,劉怡然“靈光一現”地想在軍訓前一天策劃一期“特刊”,讓新生了解校內的標志性建筑,於是一個人完成了策劃、撰稿和美工的全部任務。“當時住在夏令營,直到凌晨一兩點才做完推送,但是能讓新生了解校園,我覺得熬夜也值得”。

  軍訓期間的推送讓劉怡然和小伙伴們感受到齊心協力努力的快樂,推文的反饋則給予他們成就感。那幾天,他們接連策劃制作“軍訓小貼士”“軍訓照片大放送”“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等內容,都有不小的閱讀量。有家長在推文下評論“你們的努力工作給我們家長帶來了莫大的快樂。”劉怡然覺得很感動。

  “熬夜”不是“煎熬”,而是“堅持”

  當被問及“做公眾號時難忘的經歷”時,一個共同的關鍵詞出現了:熬夜。但在這群高中生看來,“熬夜”不是“煎熬”,而是“堅持”。當團隊主動留下來,打磨出一篇優秀的推文時,他們更多感受到的是幸福。

  管晨毓回憶起去年暑假時參與的滬台夏令營攝影工作,“夏令營成員休息了,我們就開始工作了”。在一周夏令營期間,她帶領社員們拍照、篩照片、傳照片、編輯推送,為了確保參加夏令營的每個學校都能“露臉”,大家每天都忙到深夜。

  在夏令營結束的當天,為了剪輯視頻、完成一期“7天回顧”的推送,社員們甚至一起工作到凌晨4點。“其實我們有時候不需要那麼多人手,但大家出於熱愛,都想主動留下來陪你去做,這讓人很感動。”管晨毓說。

  對於“熬夜”,與管晨毓同校的高二男生劉驍羿有相同的感受。

  劉驍羿是學校團委宣傳部成員,和另外4位同學負責團委公眾號的運營。去年國慶,學校師生按往年傳統策劃了“國慶通宵夜”活動,從9月30日下午3點至10月1日凌晨4點,排滿了文藝晚會、主題班會、義拍義賣、海外校友連線等節目,並在社交平台上直播。

  “我們宣傳部幾乎通宵忙推文,隻要前線的記者有新聞,我們必須馬上反饋,5個人輪流上,幾乎全程無‘尿點’,但個個興奮,看著明顯上升的點擊量特有成就感。”劉驍羿說。他覺得,一年一度的熬夜雖然累,但能認識這群“能一起熬夜的朋友”,是他進入高中以來最重要的收獲。

  在學習之余忙著公眾號推送的高中生們,並非不知道熬夜的壞處。

  有過熬夜做推文經歷的同學,幾乎都表示自己有瞞著家長或宿管老師,偷偷操作電腦的經歷。“平時社員們每3周輪到一次更新,頻率並不高,但還是會有作者在夜裡一兩點甚至凌晨3點趕完稿子發給我,我都被‘嚇壞’了。”一位負責在推送發送前“把關”的女生說。

  劉驍羿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媽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也給了他不少建議。當然,媽媽最擔心的就是做推文是否會佔用太多學習時間。“這也讓我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他說。

  是樹洞,也是紐帶

  和前述為學生社團做公眾號推文的學生不同,就讀於上海某高中的高一女生徐思琦,和在美國上學的好朋友共同運營著一個“樹洞”型公眾號。

  這個公眾號不僅裝著兩人對日常學習生活的記錄和感悟,還匿名刊登朋友們的投稿。比如,至今耿耿於懷的一件小事,與父母關於未來學業方向的一次爭執。

  徐思琦形容自己是個喜愛文學、美術和音樂的內向女生。一年多來寫作、編輯推文的經歷不僅幫助她和朋友們找到情緒的出口,無意中還訓練了自己觀察生活的能力和寫作技巧。

  高一女生靜怡(化名)負責運營學校辯論社公眾號。在她看來,這個“樹洞”型公眾號在給作者提供表達自我契機的同時,還能保証私密性,“能夠滿足尋找自己的存在感”。“我很喜歡當樹洞裡躲著的人,尤其當那個朝樹洞裡說話的姑娘與我有共鳴的時候。”靜怡說。

  徐思琦的家人也訂閱了這個公眾號。“父母在看到那篇記錄爭執的文字之后,我們交流了很多”。

  隨著越來越多的同學、朋友訂閱,這個公眾號還成為同齡人之間友誼的紐帶。“他們在朋友圈轉發時會寫‘小作文’式的推薦語,在文章內容比較壓抑的時候,還會留言安慰”。

  公眾號成為聯結這群青少年之間的紐帶,也是運營者們的意外收獲。

  徐逸清說,“走心Psychlone”最初由2016屆學長創立,每個新學年開始時,高二的社員都會輔導高一新生如何運營﹔而已經從高中畢業的社團前輩也會持續關注后輩們的表現。

  在靜怡看來,“中學生做公眾號這個浪潮的出現不是毫無原因的:當大家意識到做公眾號是一個更好的表達、宣傳方式,且成本、門檻頗低的時候,就會選擇去這樣做”。(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魏其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