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陳可辛用《奪冠》為中國體育電影開了個好頭

2020年01月21日07:29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陳可辛用《奪冠》為中國體育電影開了個好頭

  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對陣巴西隊的場景。圖是電影劇照。

  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對陣巴西隊的場景。圖是真實照片。

  【聚光燈】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取與舍

  以郎平為主線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想還原30多年歷程,135分鐘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舍。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杯,中國女排在最后一場3比2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影片把重點沒有放在與塞爾維亞的決賽,而是放在了與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隊的8強戰。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在大鬆博文的調教下一度創下118場國際賽事連勝紀錄。中國隊能在大阪從日本隊身上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提升國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說,“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你們后悔一輩子!”

  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

  之所以選擇郎平為主線,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成績和影響力,更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全程見証和參與了中國女排成長的人。郎平運動員時期隨中國女排拿到4個世界冠軍,執教期間又率隊拿到3個冠軍。中國女排的10個世界冠軍中,有7個直接跟郎平相關。

  早在1995年,郎平就曾出任過中國女排主教練。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1998年日本世錦賽,郎平率隊兩進決賽,但都輸給了如日中天的古巴隊。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執掌中國女排8年的陳忠和卸任。此后4年時間,中國女排先后歷經蔡斌、王寶泉、俞覺敏3任主教練,那也是中國女排的一段蟄伏期。

  影片中,無論是放棄競聘的原陪打教練,還是2013年因病去世的隊友,都說郎平是中國女排主教練的最佳候選人。情況確實是這麼個情況,當時的中國女排隻有郎平一個人能接手。轉年意大利女排世錦賽,中國女排盡管決賽1比3不敵美國隊,但那已是16年來在世錦賽的最好成績,復蘇勢頭漸顯。

  2015年世界杯,中國隊時隔11年再度奪冠,這也是郎平執教中國女排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裡約奧運會,中國隊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連勝巴西、荷蘭和塞爾維亞等強隊奪冠。2019年9月,中國女排在第13屆世界杯中以11連勝的成績拿下第10個世界冠軍,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一份大禮。

  放棄了對中國女排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部分人物,放棄中國女排三十多年來很多驚心動魄的場景,選擇最能突顯主題的,這種技法為這部電影加分不少。

  虛與實

  中國女排10名隊員本色出演

  體育電影不好拍,尤其是紀實性的。

  難點之一便是比賽場景的拍攝手法,既不能有太多賽事轉播那樣的場景,又不能過多運用電影手法破壞掉比賽的流暢性。中國此前少有優秀的體育電影,多是困在“電影人不懂體育,體育人不懂電影”的怪圈裡出不來,而《奪冠》很好地處理了這一關系。

  如果說《我和我的祖國》中徐崢拍攝的《奪冠》只是賽前熱身的話,陳可辛版的《奪冠》更像是一場完整的比賽。其中,裡約奧運會部分由中國女排現役隊員拍攝完成的,她們讓影片更完整,也足夠真實。

  情感沒有特效,隻能用心去交流,中國女排現役隊員們在文戲上的表現遠超陳可辛和觀眾預期。其實,姑娘們不是在拍電影,只是在展示她們的訓練日常,展示金牌背后我們看不到的血和淚而已。

  裡約奧運會前一年還以中國女排隊長身份拿下世界杯冠軍的曾春蕾沒能進入大名單。因傷落選裡約讓曾春蕾大哭了一場,她說那是一種打碎骨頭的疼。

  曾春蕾在片中得知無緣裡約奧運會后,哭著問郎平自己每天訓練超過10小時,減重十幾斤就是為了跳得再高點,她不明白自己狀態這麼好,為什麼去不了裡約?郎平說正因為曾春蕾打得太好,對方已把她摸得透透的,並真誠地向曾春蕾說了聲對不起。

  “一個運動員能有幾個4年呀,我不知道4年后自己是不是還有機會。”曾春蕾在《奪冠》中的這句台詞更像是說出了自己4年前的心聲,其真摯的情感流露讓人為之動容。

  中國女排給了《奪冠》足夠多的支持,裡約奧運會12人中有10人本色出演。除已退役的楊方旭,正在孕期的魏秋月則由姚迪飾演,她也曾是國家隊隊員。裡約奧運會前一個多月,二傳姚迪和副攻楊珺菁最后時刻落選大名單。這次盡管隻在影片中拿到奧運會冠軍,一定意義上也算是圓了姚迪一個奧運夢。

  此外,前中國女排隊員陳展飾演老女排隊長,兩人都是江蘇女排出來的。2014年,陳展曾隨隊拿到世錦賽銀牌。盡管職業生涯沒有世界冠軍,但陳展通過飾演老女排的方式彌補了遺憾。

  電影中,實現五連冠的老女排隊員及主教練、幾乎伴隨郎平職業生涯始終的“陪打教練”,這些大家都能對號入座的人物,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們是中國女排的群像代表。因為老教練說過,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隻有我們。

  片中,朱婷說自己打籃球人家嫌太單薄,去賽艇隊人家問她腿往哪裡放,陳鹿則告訴郎平說,從來沒有人問過她愛不愛排球,她一點兒也不愛,她想上大學,想要自己的生活。這一實一虛兩個人物,平實自然,就像在你身邊一樣,既有體育能夠改變命運的現實,又有體育要回歸快樂本質的追求。

  過去和現在

  女排精神在延續和升華

  1981年是中國體育大年,國乒隊年初包攬了第36屆世乒賽全部7個冠軍,中國女排則在歲末拿到了第一個世界冠軍,北大學子就此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女排精神傳遍神州大地。

  從時間軸上看,中國女排的發展與改革開放同步,她們也是中國體育40年發展的親歷者。《奪冠》一開始,直接把觀眾帶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的漳州中國女排訓練基地。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中國女排訓練條件極其簡陋,能打出來全憑一股精神勁。

  片中有個小細節,李現飾演的國家體委科教司工作人員坐車兩天兩夜趕到漳州女排訓練基地,向教練組介紹美國隊正在嘗試用計算機協助訓練。中國女排沒有這樣的條件,老教練隻能通過把球網升高15厘米這樣的非正規訓練方式,去追上美國隊和日本隊。

  2016年裡約奧運會打巴西隊時,中國女排的科研團隊已能實時分析出對手的技術數據。助教袁靈犀快速匯總,並實時傳遞給場邊指揮的郎平,迅速找出對手的弱點和破綻。如今,國際化的團隊、科學的訓練手段和后勤保障,已成為各項目中國國家隊的標配。

  體育是展示國家實力和面貌的重要方式。上世紀80年代,締造世界排壇史無前例五連冠的中國女排也成為中華民族騰飛的象征。國人對中國女排的喜愛和期待,已經超出了體育的范疇,它不僅是時代的集體記憶,更是國人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符號。

  關於女排精神的延續和升華,《奪冠》處理得也非常到位。郎平在二次執教中國女排初期曾因改革受到各方質疑,她深知她們那一代是苦過來的,她希望姑娘們能打快樂排球,不僅成為優秀的排球運動員,更要成為優秀的人。

  裡約奧運會前,郎平把姑娘們帶回漳州中國女排訓練基地。在那裡,新老女排完成了跨越時空的一次“見面”。在那個熟悉的訓練館,郎平遇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也在那裡“喚醒”了朱婷,“喚醒”了這支年輕的中國女排,女排精神得以延續和升華。

  新老女排跨越時空的心靈對撞,不也是我們所有人經常會用到的嗎?用過去激勵現在,用現在安撫過去。1980年代,中國需要一種精神支撐,女排橫空出世,成為超級英雄。如今,我們依然需要一種精神引導。影片中,郎平說,一個外國記者曾經問她,你們中國人為什麼把輸贏看得那麼重?她覺得,怕輸,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隻有建設好自己,才能應對一切復雜局面。

  這是陳可辛的《奪冠》告訴我們的。

  □孫海光(新京報體育評論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