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 描摹點滴變化奏響決勝序曲

2020年01月21日13:1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描摹點滴變化奏響決勝序曲

年關將至,街上拿著紅色禮盒的人漸漸多起來,車站的人流量也大了起來,再過幾天,就是中國人最看重的農歷新年。在這個團圓的節日中,人們常常回顧過去一年,憧憬新的一年,感慨與希望並存。

在喜慶歡樂的氣氛中,很多媒體從1月8日起相繼開設2020年度“新春走基層”相關欄目。在開欄語中,很多媒體都提到了這樣一句話:“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的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面對這樣一個重要年份,各路媒體記者深入第一線,傾聽在脫貧攻堅、創新路上、春運旅途中具體但又不平凡的故事,記錄普通百姓質朴但又情真意切的話語,突出變化、突出年味,用多種方式呈現,展現了神州大地的廣闊圖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奏響了振奮人心的序曲。

突出變化:感受脫貧攻堅一線奮進力量

《家門口上班 靠雙手干出好日子》《好日子加了“雙保險”》《幸福路 把幸福串成串》……這些文章都出自《人民日報》的《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欄目。在1月8日“開欄的話”中,編者說:“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記者走進貧困山區,走進城市鄉村,走進群眾生產生活,捕捉溫暖人心的動人鏡頭,感受時代發展的強勁脈動,聆聽大國前行的鏗鏘足音,洞察美好生活背后的奮進力量。”

的確,《人民日報》的“新春走基層”故事都圍繞著“美好生活”這個關鍵詞展開,呈現貧困戶、貧困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分析變化背后各不相同的原因。比如開欄后刊登的第一篇文章《家門口上班 靠雙手干出好日子》的主人公劉建平因病致貧,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借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東風,縣裡出台政策,設置村級保潔員、護林員、安全員等公益崗,貧困戶自願申請,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新活計,劉建平便承擔了分片打掃村道的工作,經過努力,劉建平一家摘掉了貧困帽子。而《好日子加了“雙保險”》則體現了金融政策給脫貧工作帶來的實際影響。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日哈鄉覺呷村的彝族漢子石一古爾通過駐村第一書記得知了畜牧保險,又申請到小額貸款和無息借款,讓他安心“甩開膀子”擴大養殖規模。

《光明日報》的“新春走基層”欄目則細分出了《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新春走基層·吾鄉吾土吾家》《新春走基層·今朝篤定前行》等不同主題。《寧夏海原:脫胎換骨的安居之變》是《新春走基層·吾鄉吾土吾家》欄目中的一篇,講述了寧夏海原人居環境從“沒門沒窗、少衣少被,還有野狼出沒”的窯洞到“自來水通到了灶台,裝上了熱水器”的新房的轉變,用一個家庭的改變,展現了西海固貧困地區發生的對於百姓生活起到實實在在影響的變化。

《經濟日報》的“新春走基層”欄目中同樣有關注西北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行動的稿子——《甘肅省臨夏縣漠泥溝鄉:“拉面村”辦起了培訓班》,該文通過描繪村民參加培訓的情景,展現了培訓教育對於脫貧致富的巨大作用。同時,該報“新春走基層”欄目的稿件大多會列出數據,用數字對比直觀地呈現變化。

《河北康保以易地搬遷促脫貧:“看到我住的好房子,兒子也想回鄉了”》是《中國婦女報》的“新春走基層”欄目中的一篇,這個先聲奪人的標題,用簡單的一句引語寫出了鄉村變化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

提到農民和農村,少不了要提《農民日報》。在《農民日報》的“新春走基層”欄目中,脫貧致富的農民朋友是絕對的主角。在《西藏曲水縣四季吉祥村:四載起新村,脫了千年貧》《廣西天等:不等不靠 致富奔康》等稿件中,《農民日報》記者充分發揮長期關注農業與農村的優勢,對促進農民脫貧的政策及其作用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呈現。

作為地方媒體,《內蒙古日報》的“新春走基層”欄目中有篇報道《興安大地“冬忙圖”》,文中提到,“農民群眾一改冬日窩家做‘閑農’的習慣,或發展養殖業,或到村裡合作社打工,正在用汗水澆灌收獲,忙著致富奔小康。”這樣的對比,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反差。同時,也感受到在奔小康路上,農民們做出的實實在在的改變。

突出年味:營造濃郁祥和的中國年氛圍

中國人過年,盡管天南地北習俗各異,但相同的是要准備各種年貨,還要圖個喜慶熱鬧的好彩頭。各大媒體在“新春走基層”的稿件與圖片中也非常注重捕捉這些有年味的元素,營造了濃濃的過年氣氛。

新華網設置了“新春走基層”專題頁,點擊進入此專題頁,紅黃兩色搭配,營造出濃郁年味。專欄中的新聞圖片十分亮眼,新華社充分發揮攝影記者的專業優勢,捕捉百姓准備年貨、布置村居的情景,他們深入村鎮,到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庫宗橋鎮和源村、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等地區,拍攝與記錄當地富有特色的年俗活動。肥美的河魚、大紅的燈籠、開心的笑臉,喜迎春節的氣氛通過一張張圖片展現出來,一圖抵千言。

《四川日報》1月16日的頭版上,從空中俯拍的幾十隻紅燈籠的照片牢牢吸引了讀者的目光。在這些美麗耀眼的燈籠背后,還牽出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故事。原來,這些紅燈籠出自成都市金堂縣金龍鎮鴻發燈籠廠,該廠總經理陳洪介紹,他們做了20多年手工燈籠,在全國燈籠制作行業中小有名氣。2019年,鴻發燈籠廠制作的500萬隻大紅燈籠銷售到全國各地,10萬隻燈籠通過中歐班列銷售到歐洲,還有一些燈籠銷售到東南亞地區,展現了節日的喜慶,傳遞了中國的發展。

除了紅色的裝飾物,喜慶的鮮花也是年節期間的熱門商品。《人民鐵道》的“新春走基層”欄目中的《親,您的鮮花出發啦!》便呈現了鐵路昆明站和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為做好鮮花運輸付出的努力。《中國婦女報》也關注了昆明的鮮花產業,不過與《人民鐵道》不同的是,《中國婦女報》關注鮮花加工工作背后的女性們,一篇《亞洲最大鮮切花交易市場裡有個花卉婦聯:“讓斗南花卉和斗南女性走向世界”》既呈現了春節前夕昆明的熱鬧景象,也介紹了花卉婦聯在凝聚女性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讓人印象深刻。

對於在外打拼的游子來說,坐上回鄉列車的那一刻,才真正開始過年。不少媒體將“新春走基層”的目光投向春運路途中的旅客和工作人員,呈現了精彩的故事。

1月10日,春運首日,《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今年春運廣東開出的首趟列車上的旅客,並了解了廣鐵集團為春運所做的准備,呈現了旅客的歸心似箭,關注了為春運順利進行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們。

《黑龍江日報》的“新春走基層”欄目也關注了為保証春運順利進行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一篇《寒風裡的列車“上砂工”》介紹了一個並不為人所知的職業。原來,冬季降雪結冰會導致鐵軌摩擦力下降,給機車上砂便成了保証行車安全必不可少的步驟。《黑龍江日報》記者採訪了在零下26度的氣溫裡工作的上砂工,體現了對於幕后英雄的尊重。

突出新意:多種形式立體展現生活圖景

對“新春走基層”活動的呈現,各家媒體各顯其能,突出新意。

新華網“新春走基層”專題頁中,視頻形式豐富多彩,有記錄黑龍江糧食豐收的Vlog,也有呈現雄安特色年夜飯的美食視頻,還有充滿趣味的《反向春運》短視頻,形式多樣,生動活潑。

1月9日,《四川日報》6版用一整版呈現春運路上的人們,並採訪了“川籍農民工春節返鄉專列”上乘客的新年願望。整個版面元素雖多,但繁而不亂,令人感覺賞心悅目。1月11日,該報4版再次推出“新春走基層”整版報道,不同的是,這一版右下角還附上了二維碼,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觀看記者拍攝的採訪返鄉路上人們的畫面。

《河北日報》的“新春走基層”欄目中《昔日“麻壇高手” 今日“網紅主播”——尚義縣劉面煥村貧困戶李秀梅變身記》展現了一個“新潮”的村子,在河北省尚義縣三工地鎮劉面煥村,每條街道都有一個特別的名字:火山路、映客道、抖音道、快手道、頭條道……原來,這個村子是電商扶貧直播村,不少村民靠直播售賣土特產脫貧致富,李秀梅便是其中一個。除了文字報道之外,還附上了記者拍攝的視頻,視頻中呈現了村民們直播賣貨的場景,呈現了村子的新面貌,讓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變化。(見習記者 隋明照)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