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京日報:硬核防疫何必糾結"土味"

閻維民
2020年02月25日06:5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硬核防疫何必糾結“土味”

鼠年春節臨近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洶洶來襲。對於治理者來說,這無異於一場能力測驗,誰在真抓實干,誰在虛與委蛇,一目了然。此次,在網絡輿論場上向來低調的廣大鄉村,就因“硬核防疫”,大獲關注。

都有哪些“硬核”法兒?比如,為勸說鄉親們宅家,多地村干部借大喇叭“暴躁喊話”﹔為減少人員流動,村口值班組拿掃帚棍子等嚴防死守﹔為讓宣傳入腦入心,各類橫幅標語簡單直白……種種手段,見事早,接地氣,執行快,營造出濃厚的防疫氛圍。

這般防疫,初看“土味”,細思可敬。然而,在許多人點贊的同時,亦不乏聲音對“土味方案”嗤之以鼻,認為如此這般不夠“高級”,話裡話外一股精英視角的優越感。是的,或許以教科書的角度,這些防疫方式是不夠光鮮,但什麼又是所謂“高級”呢?現代化的治理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還是基於發展程度生長出來的呢?

台灣大學教授朱雲漢講授中國研究課程時,第一節課就向學生強調,理解中國要注意三件事:中國非常大!中國非常非常大!中國非常非常非常大!這個“大”,不僅是指面積之大、人口之巨,更意味著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發展程度不平衡不充分。

就拿此次來說,疫情消息一經傳出,各大城市立即緊張地行動起來,但在廣袤的農村,人們關注最多的,顯然不是新聞或科普。信息缺位導致防控意識不足,雪上加霜的,還有走親訪友的濃重年俗、並不寬裕的醫療條件。人命關天,是守著文明的形式犧牲防控效率,還是頂著“土味”的帽子守護村民安全?事緩從恆,事急從權,實效才是硬道理。

之所以要為“硬核防疫”分辯幾句,不僅在於其治理實效,還在於其治理思路。什麼是真正的巧婦?不是拿著海參鮑魚做出滿漢全席的那位,而是拿著白菜豆腐端出四菜一湯的那位。“硬核防疫”就可貴在,思路的以人為本、為民負責,手段的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沒有為了追求形式美而透支落地的可行性。疫情防控如此,其他工作何嘗不是如此?

借由“硬核防疫”,我們看到一次成功的鄉村治理,也得以一窺真實的中國農村。許多人的意外甚至不解,恰恰說明對國情社情了解得並不全面。傳播學有個回音室效應,在媒介的篩選下,人們會隻看想看的、隻聽想聽的。一旦身處“信息繭房”,也就豎起了一道阻礙認知的高牆。且看網絡世界,大城市永遠處在高光之下,“人均985”“月薪過萬”成了社群中的常見標簽,那些失語的地域和人群則容易被忽略。看不到一個全面的中國,更遑論對一項公共政策進行公允評價。

有一部紀實性鄉村調查叫《中國在梁庄》,寫的正是城市化進程中,河南一座縣城裡普通人的命運起伏、悲歡離合。或許再經過許久的發展,“梁庄”們也不見得能達到批評者口中的治理水平,其中的張三李四也難以獲得網絡關注,但那裡藏著一個真實的中國,也孕育著強勁的生命力。一套接地氣的治理方式循著自己的軌道悠悠運行,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還會給外界一個“硬核防疫”式的驚喜。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