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帶著體溫的新聞,也常常與危險相伴。8位記者50多天的戰“疫”行動,詮釋大眾報人精神——

那一刻,他與病毒的距離隻有1.5毫米

2020年05月19日08:4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2月9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吳軍林(右一)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儀式上做直播採訪。 大眾報業集團 供圖

大眾報業集團奔赴湖北戰“疫”一線的7名記者,日前圓滿完成任務凱旋。參加山東省赴英聯合工作組的1名記者,也結束隔離休整勝利歸來。近日,大眾報業集團舉行戰“疫”記者代表座談會,歡迎8位勇士“回家”。

座談會上,王凱、賀輝、李鋼、趙豐、吳軍林、黃翔、孫先凱、逄春階8位記者先后作了精彩發言。

大眾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梁國典代表集團黨委,為他們頒發抗擊疫情工作模范記者証書,並送上鮮花。梁國典表示,在疫情最緊要關頭,8位記者奔赴戰“疫”最吃勁的地方,發回大量高質量的報道,用實際行動展示了過硬的政治素質、高尚的精神境界和硬核的業務水平,展現了新時代大眾報人精神。

“戰士就得上戰場,上戰場當然要進戰壕”

“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盡管面臨危險,但我心裡很清楚,最生動、最鮮活,帶著體溫的新聞,一定是出現在最前線的病房裡。”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賀輝在回憶一線報道經歷時說。

“戰士就得上戰場,上戰場當然要進戰壕。”3月18日,在院感防控組組長的幫助下,賀輝穿好防護服進入病房,幾名患者正在收拾行李准備轉院到其他院區。“當我靠近拍攝一名氣管切開的重症患者時,他一陣咳嗽帶出的飛沫直接噴濺在了我的護目鏡上。那一刻,我與新冠病毒的距離,隻有護目鏡的1.5毫米。”

雖然危險就在身邊,但這8位記者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離現場更近些。

“如果沒有這兩個月朝夕相處的隨隊採訪,我對醫護人員不會有這些認識和理解,更不會寫出有溫度的作品。”在武漢的52天裡,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吳軍林寫了70余篇稿件。他說:“如果跟採訪對象朝夕相處,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如果寫稿寫得累,寫得別別扭扭,一定是採訪不夠深。”這一點,他在3月31日的返程直播時也深有體會。作為文字記者,出鏡本非專長,吳軍林卻發現他早已對每個人的故事“爛熟於心”,直播採訪便游刃有余。

“隻要不被病毒打倒,就會堅持,保証稿件不斷”

在戰“疫”最前線,8位記者克服困難,日夜奮戰,共採寫報道和新媒體產品1000余件,全網總點擊量近10億,生動記錄了以醫務工作者為主體的干部群眾齊心戰“疫”的生動事跡,全面彰顯了山東“搬家式支援”的硬核擔當。

55歲的《大眾日報》記者逄春階是從事新聞工作近30年的資深報人。疫情發生后,他反復請纓到湖北戰“疫”前線。他先后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黃梅縣、武穴市、蘄春縣、團風縣、浠水縣醫院採訪山東醫療隊隊員,挖掘他們的先進事跡,寫出了《大別山與沂蒙山見証》等稿件。3月21日,他又趕到武漢,深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金銀潭醫院、武漢三院、江夏醫院,採訪白衣戰士和患者,深入社區採訪志願者,寫出了《生命之托,重於泰山》等感人至深的稿件。

《大眾日報》記者王凱大年初一在省衛健委採訪時接到出征湖北的任務,當晚9點多就匆匆告別家人出發。在湖北的57天,王凱深入抗疫一線,平均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他開設的《黃岡日記》專欄,記錄了山東醫療隊成立臨時黨支部、入駐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等歷史瞬間。

王凱說:“在黃岡的57天裡,每天都是白天採訪、參與醫療隊各類活動,晚上擠時間寫稿、發稿,經過近一個月的高強度工作,我的體力、精力明顯透支,而《黃岡日記》作為《大眾日報》抗疫報道的標志性欄目不能停!對領導的關心,我說:要寫!隻要不被病毒打倒,就會堅持,保証稿件不斷。”

“用報道展現面對困難不低頭、不退縮的山東品格”

一篇題為《一根皮筋的抗疫》的報道發出后,受到點贊:很真實,很感人。該文作者、《大眾日報》記者趙豐回憶說:“2月中旬的一天,我偶然發現,醫療隊隊員們將每餐盒飯上的皮筋攢下來,帶到病房裡去用。我很好奇,一根皮筋能發揮什麼作用?有隊員告訴我,最開始他們在每層手套外加一根皮筋勒緊,防止滑落。但時間長了,手臂血流不暢,出現了深深的勒痕。后來,皮筋又有了別的用途。當時系式口罩短缺,隊員們就將挂耳式口罩用皮筋連起來,綁在頭后。這既是醫療隊不講條件、想盡辦法堅持完成戰‘疫’任務的生動寫照,也是面對困難不低頭、不退縮的山東品格的具體展現。”

在援助湖北抗疫報道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推出了圖文音視頻直播、H5等全息報道,發起了“點亮齊魯”“如你所願”等大型活動策劃。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李鋼介紹,山東援助黃岡醫療隊返程時,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提前策劃,成立“黃岡收兵”虛擬報道小組。3月21日一早,在黃岡前線指揮部發出出發指令的同時,將准備好的圖文、海報、直播等新媒體報道全平台推出。僅該節點,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就生產了原創稿件120余篇(條),部分稿件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轉發,創造了多個1000萬+的話題,全網總閱讀量達3.6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黃翔說,從他出發第一刻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組建的對接小組便開始全力運轉。“我採訪到的素材回傳到對接群后,對接小組成員便以最快速度制作成圖文、短視頻、Vlog等全媒體產品,發布在不同平台。這樣的默契配合下,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繼承發揚戰斗精神、犧牲精神,堅定捍衛輿論主陣地”

趙豐之前主要從事輿論監督報道,沒有太多醫療衛生報道經驗,但他向報社請戰說:“戰爭年代,《大眾日報》的前輩們扛過槍,不怕流血犧牲。今天,拿筆的我一樣可以上戰場,履行一名黨報記者的職責與使命。”在武漢的50多天裡,趙豐發稿60余篇。在最緊急的時刻,他還與山東醫療隊隊員一起,3小時搬運了十幾噸救援物資。

隨著國際疫情形勢的發展,根據中央安排,山東省派出聯合工作組赴英國為留學生、華僑華人提供幫助。《大眾日報》記者孫先凱作為工作組成員,連續參與視頻連線活動,幫助回答在英留學生、華僑華人和中資機構人員關心的問題,同時廣泛採訪各界人士,發回大量消息、圖片和短視頻。

孫先凱在座談會上說:“承平日久,我們可能習慣了平靜安逸,忘記了危機和艱難困苦。但是當危機再次來臨時,我們還能不能像前輩一樣拋頭顱洒熱血,能不能像前輩一樣屏住一口氣、擰成一股繩?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大眾報人繼承發揚了戰斗精神、犧牲精神,堅定捍衛了輿論主陣地。”

大眾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趙念民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集團共有857名記者挺身而出,奔赴戰“疫”前線。截至4月20日,各媒體推出戰“疫”報道和新媒體產品21.6萬件,總點擊量突破122億。“參加座談會的8位記者,是集團戰‘疫’記者的代表,全體大眾報人都要學習他們的忠誠品格、職業素養和擔當精神,不斷增強‘四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更大力量。”(見習記者 陳妙然)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