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非常兩會"屏上見","全媒採訪"大比拼

2020年05月30日08:14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觀會 | 非常兩會“屏上見”,“全媒採訪”大比拼

  編者按: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2020全國兩會畫上圓滿句號。會內會外、線上線下……新聞人火力全開,用全新的“打開方式”記錄重要時刻、傳播兩會聲音,借“雲端”採訪、“雲端”傳播為受眾烹制了一道道精彩的“新聞大餐”。記者們主動擁抱新技術,使出十八般武藝,努力成為“專門家”和“全能手”。非常兩會非常報道,令人耳目一新。

  新華社國內部記者吳雨:

  是“專門家”,也是“全能手”

  特殊時期的特殊兩會,讓這次報道經歷注定不同尋常。

  “啥,不能面對面採訪?”剛得知這一消息,有些難以置信,多次參加兩會報道的我,頭一次面對這樣的採訪難題。哪知道正式投入工作后才發現,特殊的兩會報道有著全新的“打開方式”。

  在防控疫情的要求下,今年兩會新聞主要通過網絡、視頻、書面等方式進行採訪,但這並未妨礙新華社兩會報道的“惹眼”和“新鮮”。隔屏採訪、5G全息異地同屏訪談、兩會vlog、雲直播、視頻連線……這些採訪形式讓人眼前一亮:原來兩會報道也能這樣做!

  變的是採訪形式,不變的是履職盡責。抗疫時的眾志成城,匯聚成兩會期間的滿腔真情,傳達出中國開放而自信的聲音。作為國家通訊社的一員,我是親歷者,近距離見証了這段特殊的歷程。

  空間上的距離並沒有影響報道的貼近性。脫貧攻堅之路上的“硬骨頭”,農民工和大學生的就業難題,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困境,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和教育問題,民法典“為民所需”的特點……新華社緊扣國計民生的熱點報道一個也沒少,讓推遲了兩個多月的兩會報道成色絲毫未減。

  我一方面按照會前策劃“打有准備之仗”,參與人大開幕側記、新華全媒頭條等重點欄目稿件﹔另一方面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會上觀點,主動參與策劃貨幣政策如何發力、上億市場主體怎麼穩住、民法典問答等熱點話題稿件。保証每天都有新視角,讓自己保持新鮮勁。

  今年會期縮短,法定程序卻一個不少。更為集中的議題,讓每天兩會報道熱點不斷、“干貨”滿滿,也要求參與報道的記者運轉更高效。

  業務精湛的編輯老師和同事夜以繼日地創新謀劃總書記報道,准確安全地做好國家領導人參會等程序報道﹔盯發布會的同事清晨6點就出發去搶佔“有利地形”,晚上10點還在會場“奮筆疾書”。受他們的敬業與熱情感染,我也火力全開,聽會、記錄、拍照、採訪、寫稿,像一支不停旋轉的陀螺,在所負責的四個代表團間奔波著。

  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採訪工具和報道呈現方式更為豐富,上會記者也要精通“十八般武藝”。技多不壓身,那雙敲打鍵盤、執筆拿書的手,也要會按鍵抓拍、穩住鏡頭、持杆自拍……特殊的兩會要求上會記者是“專門家”,也是“全能手”。

  我興奮地嘗試用相機捕捉今年兩會的“不同尋常”,定格部委“雲”旁聽的瞬間,帶著文字記者的視角、用鏡頭解讀這份“特殊”。

  不光是我,周圍的同事都在適應新變化新挑戰,努力“出圈”:老記者嘗試視頻連線,“后浪”新手創意vlog……忽然在某一刻,不禁感嘆:“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不管你是否准備好。

  這個兩會如此特殊,帶著初夏的暖意,透過上會記者的筆觸與鏡頭,凝結成歷史的注腳,烙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上。

  中國日報新媒體中心記者葛天琳 劉浩:

  “普法欄目劇”,一次“燒腦”的創作

  民法典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審議是2020年兩會的重點,這部草案醞釀多年,字數逾10萬,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該怎樣向大家普及它呢?中國日報視頻團隊這次又腦洞大開,把“它們”的故事做成了“普法欄目劇”。

  劃重點

  民法典草案是一本“大部頭”,非法律行業相關人士很難把它從頭到尾通讀下來並理解運用。怎麼為大家劃重點,把大部頭讀薄,是媒體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這次採取的方法是,在草案的七編裡分別挑選了七條社會熱議的法律條文,拍攝成了七幕“普法欄目劇”進行解讀,從而以此為切口,讓大家了解民法典草案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特性,讓大家知道這部法律關鍵時刻可以成為一門維權的“武器”,引發大家關注草案審議工作的興趣。

  講故事

  故事要精彩,大家才愛看,傳播才能入腦入心。

  這次創作中,我們廣泛搜集了社會關注的“維權難”熱點案例,比如被高空拋物砸到無人負責、見義勇為反被索賠、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等案例,以廚房裡的各種食物為“演技擔當”,將這些案例演繹了出來。而如何將食物的自身屬性與案件結合,這頗廢了一番腦筋。比如在第一個案件中,我們需要解讀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編的一條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經過反復的頭腦風暴,我們選取了雞蛋和鬆花蛋作為故事的主角,利用蛋類易破碎以及鬆花蛋內部是黑色的特性,將一出“大婚之日隱瞞重大疾病慘遭翻車”的戲劇生動活潑地展現了出來。

  摳細節

  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的代入感營造,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初心。這部《誰來保衛廚房》,不僅是一則有時效性的熱門話題報道,也是一部值得反復玩味的藝術作品。

  你可以在芒果洗澡的畫面中看到浴缸前用胡蘿卜做成的“地墊”﹔看到挂面君理發時,鏡子裡映出的理發圍布上的小吹風機標志﹔看到煎蛋被高空墜物砸到,蛋黃慢慢滲出來的過程……

  這些細節在一起,共同為觀眾營造了一個沉浸式的觀看體驗。

  一年一度的兩會報道,往往被媒體們稱為“戰場”,每完成一年的“武藝比拼”后,都會有一種渾身解數已用盡的感慨。明年該怎麼辦呢?我們的民主與法治、技術與生活都未曾停止過前進,明年,自是一番新圖景。

  人民政協報記者修菁:

  “委員記者”奪目綻放

  今年兩會報道,我所在的《人民政協報》在會議報道形態上大膽創新,把報道的主體——全國政協委員推到了前台,委員們由過去的被報道者,轉身成為報道者。

  “森森的危機感,再拍要搶我們飯碗了吧?”

  “會攝影、能直播、擅寫稿……委員‘后浪們’干啥像啥,‘前浪們’著實要加把勁兒了!”

  5月21日,本報微信公眾號兩會特別策劃“委員出鏡”欄目首期一經推出,圈粉無數。很多網友因為天天坐等這一欄目,而記住了氣象小哥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張興贏﹔養馴鹿的市長,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副市長杜明燕﹔能剪會拍最后還會放催淚彈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洪明基。

  也許本報這些特邀委員記者們、“新聞后浪們”綻放得如此奪目,報社兩會報道策劃組也沒想到。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召開的這次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本報的報、網、端、微,因為這些“新聞后浪們”——本報特有的資源,並沒有因為上會記者比往年縮減,報道內容單薄、報道面狹窄,反而因“后浪們”的加入,而意外鮮活、視角獨特、受到讀者歡迎。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要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本報主動突圍創新,不就是在主動踐行總書記的指示精神?

  這次本報兩會報道形式上的創新與嘗試,同時也在驅動記者們於危機感中勇於走出舒適區、勇於跨界,以順從和尊重受眾接受方式、閱讀口味之勢,成為政協會議的好故事講述者。

  一次主動創新報道形式而意外衍生對記者編輯的倒逼賦能,是本報兩會報道創新形式的可圈可點之處。

  而於委員們,新角色的“加持”,讓他們嘗試通過媒體思維、媒體視角看待政協會議,對如何講好政協故事有了更多理解。在“新”字上下功夫,報道者與被報道者在這次政協大會上通過角色的互認重識,也是寫好中國故事的新嘗試,是媒體與委員雙向賦能的新嘗試。

  黑龍江廣播電視台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向國銳:

  縱橫自有凌“雲”筆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今年兩會新聞報道形式有所調整。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如何保証兩會宣傳報道聲勢不弱、力度不降、精彩不減?黑龍江廣播電視台前方報道組三名成員開拓新思路,嘗試新形式,通過全息“雲”對話、全員“雲”採訪等方式,走出了一條特殊時期兩會報道的新路子。

  5G遠程同屏新“訪”法

  《兩會訪談》是黑龍江廣播電視台《新聞聯播》歷年兩會報道的品牌欄目之一。今年,為應對新形勢,《兩會訪談》也有了新“訪”法。

  節目組在全國兩會地方媒體中首次應用5G全息虛擬投影新技術。跨越一千多公裡,在哈爾濱的演播室出現三維立體的全國人大代表全息投影,與真人無異。主持人與在北京的代表隔空對話,如在同一空間,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實現了“無縫銜接”。全息成像技術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影像,營造亦真亦幻的視覺效果,而5G網絡的千兆級超高帶寬和毫秒級低延時又打破了距離限制,當5G傳輸與全息投影“雙劍合璧”,就實現了遠隔千裡,猶如對面交流﹔身處異地,也能同屏互動。並且創造性地在5G全息投影技術的基礎上,又“錦上添花”,增加了前置虛擬、在線包裝等多種科技元素,讓訪談內容更加場景化,讓形式與內容、技術與藝術完美融合。

  黑龍江廣播電視台記者在黑龍江代表團代表住地調試全息系統。

  黑龍江廣播電視台在5月18日前,就在黑龍江代表團住地搭建好了全息訪談區,三名前方記者在5月20日到達代表團住地后,第一時間學習並掌握技術環節各項流程,和后方團隊多次調試,在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的當晚,就實現了全息訪談。

  整個兩會期間,共有近10位黑龍江省全國人大代表走進前方全息訪談區,接受黑龍江廣播電視台主播小翟在哈爾濱進行的專訪。

  黑龍江廣播電視台主播(左)通過5G全息投影技術“面對面”採訪全國人大代表。

  “兩會觀察員”幫大忙

  黑龍江廣播電視台三名隨團採訪的記者要承擔時政報道、會場實錄、對央媒供稿、新媒採集等多項任務,難度可想而知。

  特殊情況採取特殊辦法,黑龍江廣播電視台創新思路,創造性地實行“網格化”對接,進行“點對點、人盯人、不見面”式的遠程採訪。同時,在前方代表團住地的三名記者在不影響代表正常履職、參加大會的前提下,選擇幾位全國人代表作為特約通訊員,指導她們用手機拍攝視頻、錄制採訪。

  黑龍江廣播電視台記者(左)為黑龍江省全國人大代表演示手機拍攝視頻。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當天,幾位特約通訊員在人民大會堂外給我們拍攝了大量視頻素材,並採訪了幾位代表,表達了大家在特殊時期參加會議的激動心情和特別感受。隨著會議進程不斷推進,一批代表委員畫面感、鏡頭感也越來越強,成為半專業的“兩會觀察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