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地市級媒體:重塑融架構 闖出新生路

杜一娜
2020年06月23日09:2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重塑融架構 闖出新生路

2020年5月,由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承辦的2020紹興“雲上茶博”成功舉行。這是該中心積極探索資源整合的又一案例。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 供圖

“廣電+報業”整合的案例近兩年來愈來愈多。自2018年以來,有大連、蕪湖、晉城、鄂州、紹興、淮北、湖州、珠海等20多家媒體掀起“廣電+報業”整合之勢。今年5月,《汕頭日報》、汕頭電視台等整合為汕頭融媒集團,再次將“報台合並”的話題拋給了業界。

在媒體融合改革上半場,中央、省級媒體憑借理念、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面優勢,不斷做大做強,傳播力、影響力持續提升。縣級媒體充分運用政策賦能,抱團發展、深耕本土,全面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縣兩級的媒體融合改革先行一步,改變了原有媒體發展格局,夾在其中的市級媒體,承受著來自上下兩級媒體的雙向擠壓,面臨“空心化”的風險。

那麼,擔心被“空心化”的地市級媒體,他們的“廣電+報業”是媒體整合還是媒體融合?是“兩張皮”還是一隻拳?如何在“報台合並”后盡快探出新路,發揮“合二為一”的效能?

破除瓶頸 融合上下裡外

“媒體融合不是簡單的機構改革,不能‘挂挂牌子’‘做做樣子’,而必須打破原有發展模式和利益格局,破除體制機制瓶頸,實現流程、機制、管理等各環節的融合,實現資金、資本、資源等各要素的融合,真正從相加到相融,實現機構整合、工作磨合、人心契合。”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紹興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立中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談到了自己對“廣電+報業”這一輪媒體融合的認識。

2019年4月23日,紹興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傳媒集團)組建實施方案。經過紹興市委宣傳部與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傳媒集團)黨委反復研究,最終明確“三個條線、五大中心”的整體架構,即行政、採編、經營三條業務線,在採編序列設置調度中心、採集中心、編發中心、新媒中心、技術中心5個二級採編中心。機構改革后,內設機構由改革前的49個壓縮到25個,精簡49%。尤其是按照“中央廚房”模式,新建了全媒體供稿的時政要聞部、社會民情部、專題部、地方部等部門,推進一次採集、多元傳播。

在重建干部體系上,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組建后中層職數由改革前的112個核減至75個,中層崗位精簡33%。對於因年齡原因退出中層崗位的原中層干部,結合個人意願,委派擔任部門業務指導,繼續發揮作用。全面實行部門定崗定編定經費,按照先行政、再採編、再經營的順序,分步推進1000多名員工雙向選聘工作,其中精簡行政崗位35%,增加採編、經營一線崗位員額,充分體現業務優先導向。

馮立中表示,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自成立之初,一直實施“移動優先”戰略,整並原兩單位新媒體部門,成立統一的數字傳媒事業部。整合原紹興日報社“掌上紹興”和原紹興廣電總台“今日紹興”客戶端,全新上線“越牛新聞”客戶端,打造新媒體拳頭產品。“越牛新聞”2019年8月14日正式上線,至今用戶量已從12.6萬迅速增加到400萬。同時,實施“網微端一體化”改造,關停紹興廣電網,上線新“紹興網”。整合提升傳統媒體資源,停刊《紹興廣播電視報》,推動報紙、廣播、電視等各平台的改版優化。

同樣,組建半年的河南濟源新聞傳媒中心也在重塑架構上下了大力氣。

“面對報台融合的新課題,我們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報台採編平台的互融互通,實現了內容編審、資源分發、協同管理和數據分析全流程管理。”河南濟源新聞傳媒中心黨委書記劉憲宗向記者介紹,在機構重置方面,其內設機構由整合前的28個減少為15個,精減率為40%。干部結構得到優化,中層正副職數由整合前的46個核減至31個,中層崗位精簡32%。精簡行政崗位54%,新聞採編業務人員由整合前的184人增加到299人,充分體現業務優先導向。他們探索實施“九大融合”工程,推動理念、職能、隊伍、平台、機構、機制、內容、渠道、市場等九個維度的全面融合,確保媒體改革“從頭到尾、從裡到外、從硬到軟、從事到人”實現融合。

聚融探路 推進產業布局

融合不僅需要重塑組織架構,更關鍵的是將各個媒體聚融之后,在產業上能夠有所發展。紹興市新聞傳播中心的做法可以為地市級“廣電+報業”媒體融合提供參考。

據馮立中介紹,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成立一年以來,他們在整合資源上在三個方面積極探索:加快產業整合、拓展傳媒領域、完善經營機制。

在加快產業整合上,他們圍繞傳媒產業鏈、傳媒生態圈全面梳理產業發展方向,對原紹興報業集團、紹興廣電集團下屬26家公司全面清理整並,對沒有發展前景、經營效益不佳的下屬公司堅決關停,對業務類同的下屬公司實行整合,一年來已清理整合下屬公司10多家,努力實現“瘦身健體、突出主業、規范運行”,形成傳媒服務、廣告會展、延伸產業、投資業務等四大板塊。

在拓展傳媒領域上,面對傳統媒體廣告下滑的態勢,大力拓展會展、文創等傳媒新產業。紹興傳媒集團成立后,立即籌建浙江越牛會展公司,積極參與市內、市外重大活動的策展服務,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8500萬元,利潤1200多萬元,目前已成為紹興會展的“金字招牌”。同時,還積極拓展文化創意、戶外廣告等領域,拉長傳媒產業鏈,目前正在規劃實施總投資4000萬元的越王城文創園項目。

在完善經營機制上,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對經營主體考核逐步從成本控制轉變為利潤考核。2019年先試行對廣播事業部進行淨利潤考核,年底考核結果實現淨利潤900多萬元﹔今年進一步對會展、創意、網媒、影視投資4家公司實際利潤考核,推動下屬公司實行獨立核算、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負盈虧。

此外,另外兩家地市級融媒體中心的做法也可借鑒。

河南濟源新聞傳媒中心在產業拓展方面,積極探索“媒體+”的運營模式。根據濟源發展實際,在經營板塊擬注冊成立集團公司,重點開拓“媒體+”延伸服務,聚焦報刊發行、影視制作、文化創意、演藝活動、旅游服務、傳媒培訓、電商貿易等業務,發揮傳媒優勢,做大做強傳媒品牌。未來重點是打破壁壘,探索融媒工作室等運作模式,通過機制打破人員、資源等生產要素的壁壘,促進更深層次的融合。

珠海傳媒集團在傳統業務經營上,重點圍繞重大活動節點嘗試採編經營聯合策劃機制﹔以技術驅動為引領,開發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九霄”融媒體平台,加快打造新媒體“第三極”﹔以發展多元產業為目標,整合市屬國有傳媒類資源,布局戶外媒體產業鏈,拓展原創活動、會展、教育培訓等多元業務,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匡文波認為,為政府提供服務是體制內媒體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地市級媒體的融合首先要考慮先生存下來,逐步減少政府補貼在收入中所佔的份額,慢慢市場化,做到在政府沒有投入的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生存。

其實,地市級媒體在新一輪的“報台合並”趨勢下,如何經營布局,也可以借鑒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的一些做法。

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社科規劃縣級融媒體中心項目首席專家丁和根,5月9日在浙江天目新聞客戶端上線儀式活動現場作為主講嘉賓之一,將過去一年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調研及思考與大家做了分享。其中,在經營策略上,他認為,縣級融媒體中心要真正扎根基層,就需要激活基礎服務功能,增強公共服務功能,讓百姓因為服務的剛性而離不開縣級融媒體中心。比如,疫情期間可以通過縣級融媒體平台購買口罩、領取政府發放的消費券等,平時可以解決衣食住行等基礎需求。同時,要爭取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把原先分散的工商、城管、交通、醫療、衛生等廣告資源全部打包交由縣級融媒體中心運營。

真融實融 打通業務流程

無論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還是“廣電+報業”的“報台合並”,需要思考的還是一個老問題:什麼是媒體融合?怎樣的狀態才算是真融?

中國教育電視台總編輯胡正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真正的融合是在組織架構層面上就融合了,然后在生產流程、產品流程上均能融合。他坦言,目前,真正做到在組織架構層面上就開始“真融、實融”的很少。

“我們現在看到的融媒體所謂流程打通是指新聞採編流程的打通,並不是在所有的業務流程上打通,即並不是組織再造流程或平台再造流程打通。”胡正榮說。

他舉例說,成立融媒體中心后,報紙、電視台、電台、網站等均在某一個領域有重合的板塊,比如,汽車、健康、房地產等,目前大多數融媒體中心僅僅就新聞類內容進行策劃,但很少能夠做到就某一類產品或者垂直類產品按照產業的定位進行流程打通,建立某某產品事業部。因此,他認為,在地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時,要考慮組織架構的真正融合。

當然,組織架構的真正融合,最重要的還在於頂層設計。如果沒有頂層設計,或者說頂層設計很完美而實際不能按照頂層設計執行,那麼資源配置時就不能進行合理的統籌協調。遇到稀缺資源,各個媒體都去爭搶,而貌似不太重要的,誰都不去干,這並不能算真正的融合。

打通業務流程、制定頂層設計方案,是媒體融合過程中中觀、宏觀的兩個層面。從微觀上看,胡正榮也給出了建議,融合后的媒體中心要打造自有平台,建設自有的APP,要把稀缺資源匯聚到自有的平台上。“這是融媒體中心在布局產業的時候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隻有抓稀缺資源,抓獨有資源,比如把當地的政府資源優勢全部匯聚到自有平台上,那麼融媒體中心的產業布局才會更大,垂直化也才會做得更好。”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