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主流媒體走進基層 記下正在奔小康的那些人那些事

李美霖
2020年07月21日09:2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主流媒體走進基層記下正在奔小康的那些人那些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道組記者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採訪當地村民。湖南湘西州委宣傳部 供圖

  新華社記者王春雨(左二)、楊喆(左三)、楊思琪(右二)在採訪赫哲族魚皮技藝傳承人。新華社黑龍江分社 供圖

  6月11日,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道活動啟動。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主流媒體組成記者報道組,深入黑龍江、海南、湖南等地,走進社區、鄉村、校園、企業和普通家庭,用鏡頭、筆記錄基層群眾奔小康的美好故事。

  此次“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道活動,主流媒體精耕內容、突出特色,在豐富宣傳形式、融媒同步推進報道上下功夫,成為傳播、宣傳基層群眾奔小康的“好聲音”和“擴音器”。同時在深入基層一線的一次次採訪中,鍛煉了一支採訪報道的“輕騎兵”。

  精耕內容 策劃突出特色—— 傳播基層群眾 “好聲音”

  無論是編輯在專欄中充滿誠意的“開欄的話”、主持人娓娓道來的“開篇語”,還是一篇篇高質量、重細節、有特色報道的呈現,無不體現出主流媒體在內容上的精耕細作。

  7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登錄人民網並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為關鍵詞鍵入搜索,看到截止到7月18日上午,人民網共計發布126篇與“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有關的報道。其中紙媒共計61篇,《人民日報》44篇,《人民日報海外版》17篇。

  通過梳理近20期《人民日報》,記者看到,《人民日報》在7月2日01版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在開欄的話中有這樣的描述: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今起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通過一個個小康故事、一幅幅生活場景,彰顯我們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展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

  此外,《人民日報》於7月2日07版中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征文啟事,並陸續刊登《父女兩代人 同筑交通夢》(作者為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職工)、《跨越二十載 農忙大不同》(中鐵工程裝備集團隧道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職工)等文章,創新性地讓老百姓自己記錄身邊的小康生活。

  同時,新推出的《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充分調動報社內參部記者、江蘇分社記者、評論部編輯等,以《更好的日子在后頭》《讓“鏽帶”成為“秀帶”》《“家門口就業幸福感更強”》評論文章,使此次主題報道特色更鮮明。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國防軍事早報》欄目則分別以《廣東清遠:產業扶貧 將昔日貧困村打造成幸福村》《赫哲族: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因地制宜 產業規劃打通致富路》等內容報道“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連日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多路記者奔赴祖國各地,用心、用情記錄在黨和政府持續努力,和各族群眾不懈奮斗下,中國大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赫哲族: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中,《朝聞天下》主持人說道,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多路記者生動展現人民群眾切身可及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講述不同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

  活化形式 融媒同步推進—— 做好小康宣傳“擴音器”

  中央媒體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報道中,堅持線上報道與線下採訪相結合,網站、客戶端、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靈活的融媒體報道形式深受受眾喜愛。

  新媒體專頁、多媒體專欄、圖片、字幕、短視頻等形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擴大了央媒對基層群眾小康生活報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在人民日報客戶端,以短視頻形式記錄小康生活,廣受關注。記者看到,人民日報客戶端浙江頻道1分23秒的短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浙江杭州:走進桐廬莪山畬族鄉新封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獲得3萬播放量。

  此外,《新華日報》、《中國教育報》、雲南衛視、中國小康網等媒體在人民日報客戶端設置人民號,參與“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報道,以鮮明地方特色講述基層群眾奔小康的熱情。

  新華網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專版。共分為“專題首頁”“小康生活全記錄”“小康路上手牽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奔小康,看老鄉!”“吹響總攻‘沖鋒號’”“感受多彩小康”7個欄目。

  記者瀏覽該專題多篇文章看到,新華網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報道中注重圖、文、短視頻結合,文圖的比重在呈現上較為均衡,其中《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奮斗史》共有11幅新聞圖片。此外,4分09秒的視頻則由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小康生活全記錄”欄目中的“小康生活見聞”以9個不同顏色的圖標分別代表黑龍江、江蘇、河南等地。鼠標滑到該圖標下即可呈現有關該省份“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的全部報道。“感受多彩小康”則以一組組高清大圖捕捉、記錄下基層百姓的小康生活。

  此外,新華網推出#幸福奔小康#微博話題,在該網頁下點擊“點擊參與”即可直接跳轉到#幸福奔小康#微博界面。分為綜合、實時、熱門、視頻、圖片5個微博欄目,形式多樣。記者看到,截止到7月18日下午,該話題閱讀122.1萬次,討論261次。

  新華社客戶端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題,共分為“滾動新聞”“焦點新聞”“圖片報道”“視頻報道”“現場新聞”“評論”6個子欄目。

  其中,《焦點新聞》7月3日《迎著東升的紅日——走向小康之路的赫哲族》,除常規文字報道外,還推出18個圖片新聞和一條4分40秒的短視頻。記者看到新華社客戶端下該報道的瀏覽量為129萬。“評論”推出《小康成色映照初心底色》《住上好房子還要走出好路子》《確保少數民族如期脫貧全面奔小康》多篇文章,瀏覽量均在50萬以上。

  “央視新聞的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溫焌意,在疫情期間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央視頻客戶端推出了“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Vlog。這些微報道均釋放出大能量。其中,僅有3分31秒的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病不出縣 小病不出鄉 記者Vlog帶你看貴州四級遠程醫療系統》觀看2935次。而1分06秒的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70后”“80后”的手磨咖啡 你值得品嘗》介紹了位於閬中西南部的五龍村名為“素清”和“芸楨”的兩家“網紅民宿”。記者看到視頻中民宿主人85歲高齡的王素清與76歲的杜雲珍正在展示自己的“絕活”——煮咖啡。奶奶用布滿老繭的手在認真磨咖啡,說起感悟,她們紛紛表示“生活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嘛”“很快樂,過得幸福,日子好得很”。

  踐行“四力” 深入基層一線—— 練就採訪報道“輕騎兵”

  在深入黑龍江、湖南、四川一線的採訪報道中,央媒練就一支支採訪報道“輕騎兵”,“能領會”“可落實”,各路記者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深入一線,想群眾之所想,踐行了記者的“四力”。

  《人民日報》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開欄的第一篇報道《烏蘇裡船歌新唱》中,《人民日報》記者記錄下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赫哲人走向美好新生活的點滴故事。即興唱完一段新改編的說唱文學伊瑪堪后,赫哲族說唱文學伊瑪堪傳承人吳桂鳳這樣感嘆著所理解的小康生活:“這些年的變化唱不盡,現在鄉親們的生活,比歌裡唱的更美好!”新時代的赫哲人不再“船兒滿江”,卻有“幸福滿艙”。

  《新華時評》中《住上好房子還要走出好路子》一文,新華社記者楊紹功說,沖刺全面小康,補短板是關鍵。江蘇決勝全面小康,短板在蘇北,蘇北的短板主要是農村,農村的短板主要是住房條件……從“空心牆磚房”到小洋房,蘇北農民住得越來越好,成為邁向小康生活最生動的注腳,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攜手奮斗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中,新華社記者趙超、康淼、侯雪靜、楊靜在文章中寫道,全面小康,是一個個家庭夢想成真、笑顏綻放的鮮活故事,是千千萬萬中國人不懈追求、改變命運的奮斗歷程……從城市到鄉村,從邊疆到南國,今日之中國,追夢步伐如此鏗鏘。“讓我們以志在必得的信心、爭分奪秒的狀態、攻堅克難的干勁,共襄全面小康的歷史盛事。”

  記者們通過深入基層實地走訪,不僅以筆、圖、音頻、視頻記錄下這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役成果,還鍛煉了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歷練。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