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冯雪松

时间:2015年6月16日下午14:00
地点:人民网演播室
嘉宾: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 冯雪松

★观看视频   ★文字实录


    背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方大曾三天后奔赴前线,成为首个报道“卢沟桥事变”的记者,他以“中外新闻学社”摄影记者及《大公报》特聘战地记者身份,连续发表了多篇报道后,在河北一带失联,年仅25岁。

    如果方大曾还在世,已是百岁老人,但知道他名字的人们至今仍称呼他为小方。也许正如余华所说:“方大曾的形象几乎是纯洁无瑕的。他25岁时的突然消失,使他天真、热情和正直的个性没有去经受岁月更多更残忍的考验。”

    1999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冯雪松开始了追踪采写方大曾的历程,次年完成纪录片《寻找方大曾》,而后的15年间,他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用20万字的工作笔记,40个小时的素材资料,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渐渐拼接成了一个鲜活的战地记者方大曾。

方大曾旧照

  1. 
方大曾从抗战前线寄给母亲的照片
    方大曾从抗战前线寄给母亲的照片
  2. 
方大曾在矿区
    方大曾在矿区

方大曾摄影作品

  1. 士兵和百姓士兵和百姓
  2. 防化军人防化军人
  3. 瞭望远方瞭望远方
  4. 战利品战利品
  1. 运送军用物资运送军用物资
  2. 日本妓女日本妓女
  3. 前线前线
  4. 军事训练军事训练
  1. 军乐队军乐队
  2. 防化演习防化演习
  3. 扒汉奸的衣服扒汉奸的衣服
  4. 医院里医院里

文字直播间隔       手动刷新  全文实录

简介

    冯雪松
        回族,生于1970年,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南开大学硕士,纪录片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曾任中央电视台澳门记者站首席记者。多次担任春节联欢晚会、建党八十周年、澳门回归五周年、第四届东亚运动会等重大宣传报道的主创、策划和组织工作。
        主要作品:大型文献纪录片《使命》、大型纪录片《澳门十年》《寻找方大曾》《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史》等,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中国电视奖一等奖、全国人大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特等奖等奖项。
        1999年底开始寻找战地记者方大曾之旅,并拍摄纪录片《寻找方大曾》,十五年来,曾多次前往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蠡县寻访,查询大量史料,采访百余人,数易其稿,完成了首部反映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的作品《方大曾:消失与重现》,2014年11月出版发行。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方汉奇先生称,冯雪松的这部专著,对于中国新闻史是一大贡献。2015年5月25日,中国记协组织召开了“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

    方大曾
        原名方德曾,笔名小方,1912年出生于北平。“九一八事变”后,他以相机和文字为武器,为抗日救亡而奔走,留下了很多反映前线战况的摄影作品和新闻报道。在失踪之前,方大曾留下的新闻报道串起了他最后的一段足迹。
    ●1937年7月10日 离家前往卢沟桥,采访报道“卢沟桥事变”,是首个报道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战地记者。
    ●7月23日 由北平寄出《卢沟桥抗战记》。之后陆续发出《我们为自卫而抗战》《日军炮火下之宛平》《抗战图存》《为国捐躯》《卢沟桥事件发生后之北平》等照片,被国内外多家报纸、杂志、画报采用,反响极大。
    ●7月底 经过良乡和窦店,徒步七十里,走到琉璃河车站,挤上平汉路客车退往保定。
    ●7月30日 在保定与著名新闻人范长江会合。
    ●8月初 经范长江介绍,开始担任上海《大公报》战地特派员。
    ●8月初至8月20日 独自一人由保定到南口、居庸关前线采访,写下《血战居庸关》。
    ●8月中旬至下旬 由平汉线转至山西,在同蒲铁路沿线进行采访,写下《保定以南》《保定以北》《从娘子关到雁门关》等报道。
    ●9月18日 从河北蠡县寄出《平汉线北段的变化》一文。这是方大曾留在人世间的最后音讯,该报道发表于9月30日的《大公报》上。

我有话要说

  • 署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