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

河南省舞钢市广播电视台王少钏:大国工匠

王少钏
2017年11月09日14:0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国工匠

  王少钏

  提起鸟巢,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要说起撑起鸟巢3万多吨顶棚的24根钢柱,大家一定有兴趣。

  我手中这块钢板就是建设鸟巢时留下的一小块,就是它的研制成功让奥运工程用钢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而它来自一座美丽的小城——舞钢。

  舞钢,中国第一家特宽特厚钢板生产基地,它为国家重大工程量身定制特殊钢,它生产的钢材不仅撑起了国人的骄傲,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4年前,我来到这里,成为这座小城的一名记者,也让我有机会去寻找一直留存在我心中的疑惑。是什么让中国在这场国际化竞争中一次次地获胜?

  我找到的第一个答案是他,他叫庞辉勇,舞钢核岛级核电用钢课题组负责人。

  我对他的第一次采访就在实验现场,钢花伴随着嘈杂的声音,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承接这样的项目?

  话音刚落,正在闷头写数据的他,猛地抬起头看着我说:2万块一吨的钢板,别人卖给你8万。你说呢?还没等我接话,他又大声地对我说:外国人能做我们中国人也能做。

  第一炉40吨的大钢锭试制出来,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要求。但是钢板经轧制、热处理后,他的心却一下子跌到了谷底,钢板的冲击功性能不合。

  在冲击硬度室,他说,这儿是失望和希望并存的地方。工作十几年,每次来到这,看到摆锤拉起,他的心都是悬着的。当听到“啪”的一声脆响,他知道这试验还得从头再来。

  此后,数月时间里,反复改进工艺,23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

  他吃不好!他睡不着!

  他每天都和团队一起调整工艺,改进数据!

  3个月瘦了十几斤!头发也开始往下掉。

  终于,在第24次改进工艺后,冲击摆锤试验机发出了“砰”的一声闷响,他的心一下子就振奋了起来。试验成功了,试验成功了!这次成功,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更使中国的三代核电项目用钢,第一次完全实现了“中国制造”。

  这样的感动还在继续,而我找到的第二个答案是它——大厚度20MnNiMo。

  它是中国国产大飞机配套项目中的核心设备——世界最大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用钢板。轧制这个钢板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钢板的表面质量,不平度不允许超过每米6毫米。

  这项任务落在了舞钢公司首批轧钢高级作业师,47岁的任亚强身上。

  在采访中,他告诉我说:这次试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为什么不能失败?是我本能的疑问。

  任亚强解释说:“因为这个钢太贵了!”

  这钢太贵了!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才知道,他说这个贵,并不单单说的是价格,他说的是这块钢板,从承接到研发再到轧制,饱含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他说的是这项技术空白,要让中国这些年白白付出多少真金白银。

  于是他大胆提出工艺改进方案,他每天和功勋轧机并肩作战8个小时,每块钢板的成功轧制需要手脚并用操作50多次,相当于每5秒就要操作一次。

  几个月后,中国大飞机配套项目用钢轧制任务圆满完成了,而大压机的研制成功,更是把中国高端重大装备的制造能力托举到国际顶级水平。任亚强说:那一刻,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

  望着疲惫的任亚强,看着拼搏的庞辉勇,我明白我已经找到了,他们才是中国在这场国际竞争中一次次获胜的原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工匠。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钢铁一样的脊梁!

  中国制造,他们义无反顾;中国创造,他们一直在努力。他们是平凡的,但他们又是不平凡的。正是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提升神话、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奇迹!这种工匠精神是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弥足珍贵的力量!

  作为一名记录者,我有幸记录他们的故事,记下他们深刻在大地上的足迹。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