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绘本《芬兰人的噩梦》走红 今天,你"精芬"了吗?

张知依
2018年08月08日05:49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今天,你“精芬”了吗?

  近日,“精芬”一词成为不少朋友之间见面的问候语,这可并不是对“精神分裂”脑洞大开之人的揶揄,而是另一个流行语的缩写——精神芬兰人。芬兰人好理解,那精神上的芬兰人又是什么表现呢?一切都要从一本有趣的另类芬兰社交指南绘本《芬兰人的噩梦》说起。

  《芬兰人的噩梦》在中国反响超预期

  在这个小绘本里,芬兰漫画家卡罗利娜·科尔霍宁用简单的画作,呈现出芬兰人种种内向表现。他们需要空间,他们不善于与人保持过密切的接触,比起很多人一起聚会,他们更喜欢一个人呆着。

  在绘本中,主人公马蒂(Matti),总是出现在社交生活的噩梦里:当马蒂准备出门,却发现邻居在走廊里不断和他尬聊;当电梯里只有马蒂和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他因为不知道说什么而感到尴尬;下雨了,唯一可以避雨的空间站了人,马蒂宁愿站在雨里也不愿意和陌生人挤在狭小空间里……总之,有一点点社交恐惧症的马蒂总是会在与人交往中感到尴尬。

  这些小插画本来是作者在社交网络上随手画的,后来集结成绘本,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绘本中文版由广西师大理想国与译言网共同出版后,迅速引起了中国年轻网友的呼应,大家纷纷感叹:这不是我吗!于是乎,很多患有轻微“社交恐惧”的网友自嘲是“精神上的芬兰人”。

  这里说的“马蒂式的社交恐惧”并不是紧急到要就医的精神状况,多半是对密度过大的社交生活的一种回避。在这本书里,人们能够看到内向的芬兰人向往的“白日梦世界”:安静,一辆空无一人的公共巴士,一部只有自己的电梯,一种不需要打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打扰的生活。但更让记者觉得有趣的,是国内读者纷纷在书中看到了自己。

  “虽然在出版前对市场做了一些调查,但《芬兰人的噩梦》出版后引起的反响还是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出版负责人、译言网副总裁郭晶晶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在豆瓣上看到很多‘社交恐惧’的小组都在热评这本书,很多中国年轻网友都说在书里找到一种熟悉感,然后笑称自己是精神上的芬兰人。”

  在网友留言里,很多人都留言自己的“精芬”状况:我这个人有特别的运动爱好,为了不和人打招呼,宁可绕路500米;为了不和人打招呼,立马找地方躲起来;看见熟人的话,哪怕是在公交车上前后挨着,只要他没看见我,我就装作没看见他;最烦一群人没事凑一起扯聊是非,单位里不好好工作的都是这样的人……

  新闻内存

  《环球时报》:“精芬”在中国引起共鸣

  据《环球时报》昨天报道,英国《卫报》8月5日发表题为《数以百万的中国人为何想要成为“精芬”》的文章,以下是文章内容:

  如今在中国各地,人们在几乎任何场合都能心情愉悦地躺下来小睡一会儿:无论是在办公室的储藏间内,还是在公园的长椅上,甚或在博物馆或音乐厅的休息室内……好像公共空间就是他们的起居室。

  因此,当看到马蒂——芬兰系列漫画《芬兰人的噩梦》(如图)中害怕社交的卡通人物——成为中国网络空间的“名人”着实令人感觉意外。为描述像这位芬兰“英雄”的中国人,一些中国网民甚至创造出一个中文新名词:精芬。按照中国社交媒体对该词的定义,“精芬”是指那些不喜欢社交——就像芬兰人那样——且对其私人空间极度重视的人。芬兰卡通人物马蒂对人群和聊天的恐惧及其容易感到尴尬的倾向,已引起众多中国读者的共鸣,他们似乎如释重负:终于有人通过一位来自遥远国度的剪贴画人物表达出他们对隐私的渴望。

  年轻人为何会认同“精芬”

  那么,为什么“精芬”会成为当下部分中国年轻网友认可或者自我认同的状态呢?这的确是一种很值得研究的心理状态。“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都害怕孤独,但我们更渴望自我空间和个人隐私得到最大的尊重。”该书出版方广西师大出版社编辑如此总结道,“我们对于社交的恐惧并不是不愿意与朋友相处,而是很多时候,社交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人我界限,我们常常忘记了考虑他人的感受;强迫的性质也让社交‘美德’变成一种负担。”在出版人眼中,“精芬”们渴望的是一种和陌生人保持礼貌距离的空间感。“我们也观察到,认为自己是‘精芬’的大部分是20岁上下到30岁中间的年轻人,大家希望自己独处的空间能够被尊重。”郭晶晶说。

  年轻人对空间感的要求与今天很多都市年轻人的另一种生活状态有些类似——他们将“撸猫”作为日常生活之必要项目,甚至于说和猫在一起比和人在一起更轻松。在他们眼中,与其被迫陷入一种假笑式社交,最理想的人际关系,几乎就像是人跟猫的关系。“它跟你作伴,但是又不干扰你,你又要尊重它的空间,尊重它的独立性,不要过分骚扰它,大家的界限还是存在的。”在网络视频节目《看理想》中,梁文道如是道出当代都市人与猫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对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芬兰人的噩梦》是给渴望独处的朋友的礼物,但这本书也是一次“面向大众的尝试”——该书是译言网翻译社区第一次做大众类图书翻译的尝试,此前译言网大多针对技术哲学、科技文化等垂直领域话题进行集体翻译,此次译介芬兰绘本也是译言网第一次把目光投向大众——为那些孤独的大众出本书。结果一不小心,渴望独立空间的人凑到一起,找到了极大共鸣,让书成为了畅销书。

  相关新闻

  《单身女性的时代: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将出版

  与此同时,译言网与广西师大理想国的另一本翻译作品也于近日与读者见面。有趣的是,这部作品关注了社会上另一个日渐庞大的看似孤单的群体——单身女性。这本名为《单身女性的时代:我的孤单,我的自我》的非虚构作品讲述的是美国的单身社会情况,作者特雷斯特聚焦这一群体,从近百个原始访谈中选取了约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当中有叱咤职场的女强人,有兼两份零工的单亲妈妈,有敢爱敢恨的女大学生。尽管她们的肤色、族裔多样,生活环境与教育背景不尽相同,但这些单身女性都在为积极争取自身权益不懈努力。“虽然看起来大家都是孤独的个体,但是总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让大家产生共鸣。”郭晶晶告诉记者,“我们希望为大家找到这种共鸣。”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