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海峡文艺出版社:借港台风来而成长

张福财
2018年10月11日14:4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海峡文艺出版社:借港台风来而成长

1985年,19岁的林玉平还是南京大学中文系大二的学生,一本《海峡》杂志让她认识了琼瑶,海峡文艺出版社引进发行的一本本港台长篇小说,更是伴随了她的整个学生时代。

林玉平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意犹未尽,时不时地开怀大笑:“每天排队等上一个同学看完书,到自己手上还得快速看完,就出现了打着手电筒夜读的现象,不能让后面排着大长队的同学等太久啊。”

改革之风,吹出台湾文学出版先导者

现在看来,可以说林玉平是“海峡”最原始的一批读者之一了。

创社于1984年的海峡文艺出版社,因独有的“海峡”特色在业界崭露头角,了解它还得从“海峡”两个字说起。

之所以使用“海峡”二字,是为延续当时福建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开辟的《海峡》文化刊物,以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福建文化繁荣发展。海峡文艺出版社成立后,《海峡》杂志归属于出版社第二编辑室。

20世纪80年代,文学热风靡全国,金庸、琼瑶等作家的港台小说引进。

当时根据新闻出版署分工,“海峡”侧重台湾文学,“花城”侧重香港文学,“友谊”侧重海外文学。海峡文艺出版社成为大陆出版港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的3个定点出版社之一。

福建出版业开先河,在大陆引进台湾书籍。1980年,第一部和大陆读者见面的台湾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便是产自福建。而后1982年,《海峡》杂志连载《我是一片云》,作为琼瑶作品传入大陆的开端,更是风行一时。

可以说海峡文艺出版社是掀起国内“琼瑶热”“金庸热”“三毛热”的先导。从1985年开始,海峡文艺出版社就陆续推出琼瑶的《我是一片云》,金庸的《碧血剑》《连城诀》,三毛的《夏日烟愁》等作品,每部单行本的发行量均以10万乃至上百万计。

“听说在海峡文艺社仓库外的货车都排起了长龙,全国各地的发行人都在海峡文艺社门口熬夜抢购,成功采购到书的发行人总会收获同行羡慕的目光。”至今老“海峡人”还会提及当年海峡文艺社的盛况。

“那个年代,港台小说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思想冲击。故事怎么还能写得这么的引人入胜,吊人胃口。以前从没想过爱情竟然还能那么美好。”林玉平说道,她认为当时港台出版物的流行也是思想解放的一种表现。

风过有痕,好作品总在读者心中

今天的林玉平不仅仅是“海峡”的读者。在林玉平大学毕业那年,让她最为兴奋的,莫过于成为海峡文艺出版社的一分子,自此福建出版人的标签与她紧紧相连。

如今坐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面的,是海峡文艺出版社社长、当家人林玉平。

“现在古装玄幻剧等蓝本与当年港台吹来的通俗文学之风不无关系。这类书籍的出版以及影视化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林玉平说。

海峡文艺出版社有过辉煌,也曾遇过低谷,但海峡文艺社对推进两岸文学交流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文艺社是台湾文学在大陆出版的重镇,在改革开放和两岸民间交流的初期,出版了一系列有助于聚合两岸人心、促进相互了解的文艺图书。

除了直接引进台湾文学作品,海峡文艺出版社还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专著对台湾进行系统性的介绍,1991年至1993年出版《台湾文学史》(上、下),被称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座里程碑。

大陆出版界首次赴台交流访问的先行者也是海峡文艺出版社,同时与台湾三丰出版社签署了《中国现代微型小说鉴赏》《朱元璋》《清官海瑞》《林则徐演义》等10多种图书版权贸易合同。

风过有痕,人们永远不会忘却那些对他有深刻影响的事物。

市场随时代变,两岸文学沟通之责不变

在90年代中期,随着大陆改革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快速全面发展,台湾文学作品在大陆市场日渐萎缩,而海峡文艺出版社还是不忘初心,创新开拓,借助改革开放打通了两岸文学的沟通之门,海峡文艺出版社又根据形势,找到了自身的新定位,以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为己任,致力于打造闽版文艺图书品牌。目前,海峡文艺出版社已成为两岸出版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长篇散文《过台湾》、长篇小说《原乡》和《大陆新娘》等一本本精品出版物的问世,都在见证着海峡文艺出版社在两岸文学交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过台湾》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原乡》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大陆新娘》的报告文学集和长篇小说双双入选闽台文化亲缘出版物。

今年,海峡文艺出版社还将陆续推出台湾文化名家创作的“台湾文创观察丛书”,曾任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的黄光男的作品《咏物成金》《楼外青山》将作为首批图书出版。

此外,海峡文艺出版社每年均派人参与两岸相关书展,加强与台湾出版界、文学界的联系,与台湾出版业进行编辑业务的交流,每年累计输送入台图书码洋约10万元人民币。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