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走中见真情 融合出新意

《湖北日报》记者 刘申
2019年02月19日14:0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走中见真情 融合出新意

  隆冬的早晨,硬着头皮出门,路边的枯草上铺着一层银白色的霜花。赶到位于武汉东西湖区的府河湿地时,辽阔的滩涂上却是万鸟翔集、鸭叫鹤鸣。

  1月26日,在这里,我和两位同事一起采访志愿护鸟队。护鸟队共有25名队员,他们有的是东西湖区柏泉街林特站的职工,有的则是附近的村民志愿者。护鸟队在湿地沿线拉起一人多高的铁丝网,圈出了一片3600余亩的水面,禁止外人进入,他们轮班24小时值守,一干就是7年。

  在简陋的护鸟帐篷里,我们接连采访了队长和几名队员,从护鸟队成立聊到公众环境科普教育基地,从偷猎天鹅聊到候鸟天堂。64岁的护鸟队员汤国社,穿着藏青色安保制服,发红的脸颊一直面带微笑,腼腆地看着我们。

  记者的直觉告诉我,他一定是位有故事的人。如何打开他的话匣子?谈话间,汤国社起身交接班,准备例行巡湖。我喊道,“汤叔,我跟你一起去!”

  寒风凛冽,帐篷里虽然四处漏风,但走出去还是冻得不由地哆嗦了一下。拿着钳子、垃圾袋、望远镜等工具,我们出发了。

  府河湿地因枯水期被分割成了多个小水洼,水面上每隔几百米,就有大群水鸟簇拥在一起,少则十来只,多则数百只。“那是天鹅吧?”我指着一只惊起的鸟问。“不对!白鹭。”谈到鸟,汤师傅不禁打开了话匣子。

  跟着汤师傅巡湖,他不用望远镜,用眼一瞥就能分辨出水鸟的种类。“那是豆雁和灰雁,数量最多,远处是白琵鹭和鸬鹚,还有几只白鹭和苍鹭。”品种繁多的鸟类,只有形体和嘴部的细微区别,在我眼里几乎一模一样,但汤师傅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走在齐腰深的荒草滩上,汤师傅时不时清理垃圾,修补破损的铁丝网,耳朵和手都皴裂出一道道血口子。汤师傅给我们介绍,他原本是建筑工人,2012年冬季加入护鸟队。此后每年候鸟来此越冬,他都会跟队员们一起在岸边守护。7年下来,他由“一鸟不识”变成了“百鸟通”。

  走了两公里后,来到一处护鸟帐篷。跟第一站采访地的帐篷一样,里面陈设简陋,一张大通铺,可供四五个人平躺。汤师傅说,因为要考虑防洪安全,不能建房子,护鸟屋无水无电,又不能生火,冬夜冻得不行,“只能靠不停地巡逻来取暖”。

  这一路,我在“闲聊”中了解到汤师傅7年如一日守护候鸟的经历和故事,他的喜怒哀乐引起了我的共鸣,他的坚守让我肃然起敬。与以往采访不同的是,我们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广大网友“在现场”与现场记者一起感同身受。当日,汤师傅和队友的护鸟故事在直播平台上收获了超过8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互动。

  紧接着,我们在《湖北日报》上刊发了《守出府河一片“候鸟天堂”》,在官方微信上推出《7年!为了它们,这25个人每天24小时值守!》,同时,还发布短视频《府河护鸟人》。此后的几天里,在新媒体平台和微信朋友圈,相关报道纷纷被转载、转发,众多网友和读者留言、点赞,好评如潮。

  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没有深入湿地与护鸟大叔一起巡逻,如果没有发现故事和细节的敏锐,如果没有多视角展示和全媒体矩阵立体传播,就不会有“刷屏”的效果。

  不仅是护鸟人的报道,春节前后,我们走村串户,下工地进车间,通过温情的故事,动人的细节,带着网友、读者一起生动地感受新时代大发展,感受社会的生机和希望。

  在湖北省大悟县,我们航拍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记录村民们“搬”出来的幸福新生活。在罗田县,我们见证贫困户领取产业分红款的喜悦。在孝昌县,我们倾听“90后”残疾大学生唐根根讲述他赶着羊群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多年来,《湖北日报》坚持春节期间“新春走基层”。网友评论称,今年的系列融媒报道,延续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传统,不仅内容丰富,还动起来了、活起来了、亮起来了,新风扑面,质朴感人。

  通过再次俯下身、沉下心的报道实践,我更加坚信,脚下的泥土有多厚,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靠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的作品,能感动我,也能感动广大网友和读者。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