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周泉泉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增强"四力"才能无愧新时代

2019年07月16日07:4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央视制片人周泉泉优秀事迹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增强“四力”才能无愧新时代

“好作品永远需要用心去打磨。对于周泉泉而言,新闻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为了让观众更懂国防,她坚持每个拍摄地点都选在最艰苦的地方;职位晋升后,本不用再做一线采编工作,她却提出‘让我当大组长可以,但不能不让我干编导’……”7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以《增强“四力”才有好作品》为题,在《今日谈》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文章的主角,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夜线》栏目副制片人周泉泉。

6月6日,周泉泉带队前往广东珠海担杆岛采访。为拍摄《热血边关》第三季,摄制组要进入一处山洞勘察。在勘察坑道时,周泉泉不幸被落石击中,陷入昏迷,虽经全力抢救,却终因伤势过重,生命定格在了46岁。她永远长眠在了担杆岛,留在了她热爱的军营里。

为新闻而生的战士

“我们常说做这种选题,能力不强,啃不动;胆子不大,做不了;情商不高,做事不严谨周到,会惹事儿……亏了是她!”《夜线》主持人张越在给周泉泉的悼词中写道。

“这种选题”之一是社会调查类选题。比如,2006年7月,周泉泉对盗挖金矿及盗猎野生动物现象进行调查采访。作为队伍中唯一的女性,摆在周泉泉面前的难题数不胜数。此外,持有武器的盗矿匪徒极其猖狂,甚至将威胁电话打到周泉泉在北京的家中。

周泉泉经常面对“这种选题”,并在其中渐渐成长为大家口中的“全能女战士”,成长为团队的“定海神针”。从演播室导播,到节目编导、记者、摄像,不管哪个岗位需要,她都能顶上去。

2017年,在“八一”特别节目《边疆故事——致青春》中,近距离接触20岁上下的边防战士给了周泉泉很大触动,让她萌生了策划《热血边关》的念头。

“《夜线》体验式季播特别节目《热血边关》已连续播出了两年,摄制组的足迹从大漠延伸到高原,从北疆跋涉至东海。周泉泉要求每一季《热血边关》的拍摄地点都要‘成色十足’。”《中国青年报》7月11日在文章《周泉泉:“全能女战士” 热血洒边关》中,记录下这样一段话。

“我们都是一线记者出身,什么苦没吃过?”周泉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中尼边境拍摄时,陡峭的山口突然刮起大风,在高寒缺氧、海拔近5000米的半山腰,周泉泉全程依靠自己登顶。随后,她认真选定拍摄角度、特写镜头。后来大家才知道,她并不是天生体魄强健,而是为了完成《热血边关》的拍摄,一直偷偷地锻炼,每周要跑5—10公里。

践行“四力”的典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周泉泉真正做到了迈开双脚丈量大地,打开镜头记录时代,开动脑筋深入思考。”7月10日,央视短评《在增强“四力”中勇担使命》这样评价。当天,《新闻联播》以《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用镜头记录时代》为标题,用4分14秒播出了周泉泉的事迹。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网、中新网等媒体通过多种方式追忆这位新闻战士。

7月10日,新华社发表文章《追记用生命践行“四力”的央视女制片人周泉泉》。文中记录了她最后48小时的工作日志,日志印证了周泉泉同事兼闺蜜李文娟对她的印象“永远如上紧了发条一般不知疲倦”。在文中,《热血边关》制片蔡郁说跟着泉泉出差,肯定没“好地儿”。因为她最会“自讨苦吃”,上高原、下海岛、横穿无人区,只为践行那始终不变的新闻理想。

7月11日,《人民日报》用近整版篇幅以《踏访边陲 生命定格终无憾》为题,报道了周泉泉的事迹,并配以短评《践行“四力” 为新时代抒怀》:46岁的人生、23年的新闻职业生涯,周泉泉用行动诠释了这份可贵的“普通”,诠释了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7月12日,《光明日报》在时评《让每期节目都“成色十足”是一种担当》中写道:纸笔书写时代,镜头向着人民,周泉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取向,在努力践行“四力”的过程中谱写了精彩人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关于向周泉泉同志学习的决定》中指出,周泉泉同志始终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工作态度、坚定果敢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职业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新闻工作的无限热爱,是新闻战线践行“四力”的优秀典型。

决定要求总台全体干部员工以周泉泉同志为榜样,用双脚丈量土地,用镜头记录社会,用思考实现创新,用本领书写时代。(见习记者 陈妙然)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