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北京日报:需要"硬核大白话"的不只是科普

何若
2020年03月31日07:24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需要“硬核大白话”的不只是科普

  医疗圈新晋网红张文宏,以一句“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走进大众视野后,一发不可收拾,各种金句信手拈来,一时间圈粉无数。很多人煞有介事地分析其语言艺术,给他“封”了“硬核张爸”“最佳辩手”“公关达人”等一堆头衔,更有人汇编了各种版本的“张文宏语录”,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张文宏为什么能红?在笔者看来,就在于他讲得一口“硬核大白话”。先说“硬核”,普遍理解是直爽、真性情,但内涵显然不止于此。“注射血浆患者立刻康复?那是电影!”“你相信我就好了,我的预测一定是对的。”作为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大咖,他的话少有情绪渲染,也不全是“好消息”,但都是基于自己丰富经验的专业判断。而这,正是被焦虑情绪以及芜杂信息笼罩的民众,所急需的。

  再看“大白话”,说起来,传染病防治是相当专业的领域,要向公众科普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内容,并非易事。但这位大咖,就是有本事将复杂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你觉得很闷,病毒也被你闷死了。”“试用药就是你的女朋友,等结果出来后,你就知道她是不是你的老婆了。”他从来不作高深、不打太极,讲的都是接地气又极富智慧的“大白话”。于老百姓而言,这些话实实在在、生动形象,听起来利落,一听就明白,听完能记住,自然爱听想听。难怪有人直接将他的演讲视频转发给家中老人,据说“张爸”一语,胜过自己千言。

  人们喜欢“硬核大白话”,并非自今日始。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些像古代网红,其诗也有些“硬核大白话”的味道。他受欢迎到了什么程度?他曾给好友元稹写信,“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憎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

  据传,“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老妪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难道仅凭几句老太太都能明白的话,就能让老百姓喜欢?显然不是。看白居易诗,讽刺宣城太守时他大胆直言,“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描写穷兵黩武下的深重苦难他写道,“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毫无疑问,言辞平白晓畅、浅易近人只是表象,道尽民生疾苦,为普通百姓代言,所谓“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才是关键。

  与此同理,纵观广受欢迎的“硬核大白话”,或提供了受众迫切需要的信息,解疑释惑;或戳中了受众的艰难处境,触发共鸣;或说出受众想说而难启齿的话,代言发声。而这所有情况归结起来,那便是:要让人们喜欢听你说话,先得明白受众的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索一番。白居易请老妪解诗,也是这个道理。这种与公众沟通时的“用户思维”, 其实正是尊重公众、以人为本的体现。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古往今来,这沟通上的学问,还真是“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