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的地方嵌入与平台聚合的发展趋势研究--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人民网奖学金>>武汉大学

政务微博的地方嵌入与平台聚合的发展趋势研究

张梦洁

2012年11月07日14:29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点击进入人民网奖学金专题

●2012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揭晓

2012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10月30日揭晓,武汉大学张梦洁同学的论文《政务微博的地方嵌入与平台聚合的发展趋势研究》获得三等奖,以下是论文全文:

摘要:微博由于具有强互动性、亲民性以及短小精悍的特点,在近两年在政治沟通领域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在信息沟通功能上,政务微博发挥了其他信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迅猛的发展速度,政务微博相应管理制度的建设出现了滞后于现实应用的状况,其发展趋势也由于政治环境与应用技术的不断变化而难以做出十分准确的预计。本文选择了政务微博平台较为成功的腾讯微博网站所开通的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结合湖北省的具体运营情况做分析,得出政务微博地方嵌入与平台聚合发展的两大趋势,结合嵌入理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相关论证。

关键词:政务微博、地方嵌入、平台聚合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极大的扩展了信息流动的领域,在人们获得更大的信息自由时,信息内容与地理空间的脱离已经成为被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但信息游走范围的极大延展与人类生存发展要被固定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又构成了现实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技术还未能发展到允许人类也如同信息一样能够不受空间限制随意游走之前,要解决信息自由与空间限制之间的矛盾,只能将信息重新固定在特定的地方空间上。由此,当问题需要深入解决时,必然涉及到地方嵌入的问题。在信息的地方嵌入之后,互联网所造成的信息的海量与碎片化特点又要求以地方为场域的信息能够有效的汇聚与整合,从而减少信息庞杂所造成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的损耗。本文从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问题出发,就这两方面发现有益的结合点,依据相关学科理论探究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

一、政务微博的地方嵌入性发展

“嵌入性”曾经是经济领域研究的基本范式,最早出现于经济史学家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的《大变革》一书中,是审视社会经济生活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结构的基本理论。“嵌入性”(embeddedness)在汉语中,有时被译成“镶嵌”、“根植”、“深埋”,就字义而言,指一事物内生于或根植于他事物的一种现象,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密切程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他的《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中将“嵌入”的概念引入社会学,使其成为研究人类行为与制度是如何受到社会关系影响的跨学科话题。本文进一步深化格兰诺维特在社会结构领域的嵌入研究,从政务微博在地方场域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环境的影响的角度进行考察,进而得出政务微博地方嵌入的发展趋势。

微博在地方发展的嵌入趋势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结构的基础之上的。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认为。互联网的“脱域”(disembedding)作用,将人们聚集于流动空间内,使互动距离与物理距离分离,将社会关系从现实的互动场景中“挖出来”(1ifting out)。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条件,使时空得以分离,互动距离不再等同于物理距离。地方因此脱域,世界成为被移除了“地方”的地球村。但同时卡斯特也指出,流动空间并没有渗透到网络社会里人类经验的全部领域,因此,地方空间依然无法回避。卡斯特认为,与流动空间的扩展性和延伸性不同,地方空间的形式、功能和意义都自我包纳在其物理边界之内。事实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传统社会,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地方空间里,其感知到的空间,也都是以地域为基础的空间。微博作为一种互动性很强的媒体,成为重新将人们从流动空间定位与地方空间的有效工具,使得许多流动于公共空间的信息尽快的在地方场域得到解决。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电子政务的理念提出后,政府网络办公经过了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实施、“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四个阶段的发展。在社会化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政务微博的出现为政府的网络问政,公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真正可用的信息通道,逐步推动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缔造新型公共空间 促进地方直接民主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地方政府对传统的“公共空间 ”的把控能力必然降低。政治信息传播系统中的各级把关人的作用也随之“虚化”。当传统媒体几近失语,仅有的传统表达渠道受阻之时,微博这种社会化媒体打破了僵局,市民在各级政务微博的平台上,传播和讨论与其利益切身相关的事务,最终促成问题在地方层面的解决。这一有效的互动平台为公众参与利益博弈提供了可能性。政务微博渠道的通畅,可以使各级政府之间的“可互相观察性”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中央政府的政策效果的“能见度”也得以增强,政府间的沟通更具有透明性。这也使得低层级政府(与百姓打交道的政府和执行政策的政府)和高层级政府(管理政府的政府和决策的政府),即决策监督型政府和反馈执行型政府之间的可观察性大大提高。它们之间不再是一种金字塔形的等级关系,而是一种可以互相“看得见”的网络关系。微博的出现使得一度被移除的“地方”再次出现。政务微博的地方嵌入式应用也成为解决以往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地方脱节与信息滞后的有效途径。人类在虚拟空间的行为与在物理空间的行为交织一起,真实的“地方”被政务微博上所反映出的镜像嵌入,并影响、作用和重构。空间上贴近的镜像信息同时反过来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各项决策与行动。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务微博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与政府进行有效的互动创造了一个新的“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中,公民在虚拟的公共社区中自由交流意见,表达观点。由于在政务微博平台上,带有讨论性质的表达中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促进了直接民主在“深度”、“广度”、“效度”三方面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由于时空等诸多因素限制而无法实现的直接民主在地方层面的发展。

例如,政治领域的“微博上墙”,就为公众参与地区民主政治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公共场域。“微博上墙”最初产生于企业以商业目的的企业方与受众方互动的活动中,其良好的社会效果很快被引入到民主政治建设领域当中。所谓“上墙”,是指在活动发生的过程中,网友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互动信息,提出意见建议,发送良好祝福的网络行为。在政治领域,微博平台便充当了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由于信息发布主体的自由性,国家政治体系更多是从微博平台上获取信息而非直接干预,这样便提高了民主的自由度,在直接的民主意见表达过程中也更有意义。2011年湖北省两会中,政协会议首次通过微博上墙的形式在会议期间征集民意,让公民参与到与自身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当中。自2011年2月9日起,腾讯大楚网?楚天都市报微博直通2011年全国两会的联合报道过程中,在腾讯微博平台上发起的#楚天两会#号召公民在微博上为两会献言献策的话题,在数量参与上共发布647条广播,相关话题101243,内容涉及到驾驭改革、退休制度、交通管理等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2012年两会继续利用政务微博平台,进行“两会微访谈”“捎话上两会”等多种政府与公民互动形式,就地方关心的食品安全、电网建设、民办教育等多个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制作了“微博达民意 网络聚民声”的两会报道专题。这种信息收集方式这正突破了以往公民有声无处传,有意无处说的民主局限,在便捷公开的平台上形成民主的讨论参政之风,公民可以就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增加了直接民主的参与深度,帮助两会提出的建议更能服务群众,惠及大众。由于参与主体范围的扩大,公民提出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的拓宽了直接民主的广度。充分的信息沟通也扫除了以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盲点,提高了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更好执政为民的效果,从效度方面推进直接民主的建设。

(二)、改善各级政治监督 推动地方民主政治进步

政务微博的地方嵌入式发展让长久以来“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的监督窘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在公权力的组织结构中,层级越高的组织规模越小、人员越少,难以承担庞大的监督任务,在信息收集以及注意力聚集方面都有很大的难度。但公民可以将自己关注的地方性热点在网络空间内形成舆情映射,使以前难以捕捉的街头巷议以文字形式较为真实的记录下来,形成聚众效应,有效到达权利层级,使问题得以关注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缩小上下级监督之间的距离,让以前“天高皇帝远”侥幸心理得到纠正,上级监督可以无处不在,使严重科层化的等级制度扁平化,打破了舆情流动上严格的层级体制,让上级监督更为有效有力。

同时,在网络监督日益成熟的情况下,政府政务好似被放在无影灯之下,政务微博的互动性,让公民广泛的参与到政治问题的讨论当中,来自于各个角度的多元价值观针对同一地方问题相互碰撞,呈现出真理越辩越清的态势。面对这种监督形式的发展,政府相应的做出调整,加快政务公开,提高政务信息的透明度,强化自身的被监督意识。权利监督在背后舆论监督的压力下不得不由软变硬,变得更加透明,便于政府同级权利机关、执政部门,乃至同一层级不同地域的政府之间相互比较参照。保证社会公权力行使机关所担负的权力在正当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在变革最为深刻的大众层面,地方性政治话题讨论让大众的监督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首先,微博作为短小精悍的网络媒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容易获取大量社会信息,地方民众在政务微博平台上共同贡献资源线索,往往能够最快取得政治事件的真实面貌,产生更加知情的大众。微博的操作简单,相对提高了公民的政治技能,在处理政治事物的技巧、能力,它包括了一些能力如政治见解、形势分析等方面都起到了教育普及的作用,解决了公民“不会参政”的困境。鼓励公民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参政姿态。

其次,政务微博影响到公民的监督文化。对政府的监督政治文化大致可以分三大类型:第一是蒙昧型政治文化,处于这种文化之下的公民,既不关心政府的执政行为,也不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第二是服从型政治文化,其特点是在公民心中,政府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是至高无上的,公民只负责执行,并不参与决策的制定,几乎没有政治参与;第三是参与型政治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公民参政意识觉醒,摆脱了以往“不知参政”和“不想参政”的两种困境。同时,政务微博的地方嵌入发展,有利于政治问题在地方层面的有效解决。一旦公民发现自己的参政行为在地方区域内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并且造成了社会影响,便会极大激发参政热情,再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最后,政务微博上舆情的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的特点让各种观点在舆论的公共空间自由碰撞,在这个公共空间上,公民之间相互激发。并且“多种声音共同表达”的参政情况也为公民在政治议题方面“壮胆”解决了政治监督中“不敢监督”的困境。

可以作为电子政务的新平台,政务微博一方面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节约政务成本、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赢得地方民众的广泛参与,加强社会民主政治监督,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

微博在政务网络问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也得到了迅速是发展。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以行政区域和微博主体为划分标准,腾讯微博中的政务微博达21000个,包括13000个政府机构微博和8000个公务人员微博。

图1-1 中国政务微博区域分布统计

如此庞大的信息平台使得微博成为汇聚民意、反应民情的重要通道,同时也为政务微博的又一发展趋势——平台聚合,提供了足够的用户条件。

二、政务微博的平台聚合性发展

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主张:政治发展就是政治功能的发展,强调政治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把结构分化当作政治功能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结构分化调整,达到社会政治的体系、过程和政策三个层次功能的完善,最终实现整个政治体系的发展。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下,政治发展的问题被归结为结构如何适应功能的需要,并不断调整自身以实现功能的问题。

政务微博发展过程中平台聚合的发展趋势,很好的印证了结构需要不断适应功能的发展而做出调整,以促进社会政治的发展这以理论。政务微博在地方化嵌入之后,局部区域的功能聚合与重组是执政工具结构专业化的表现。这种专业化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政治沟通工具的独立与细致分化的表现,体现出结构功能注意理论中的结构调整过程。在该过程中,结构分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新角色和新结构的出现。在结构分化层面,新分化出的角色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专门化,出现或创造新的专业部门以及专门化的结构和次体系。二是结构或者角色之间的自主水平的提高。在政务微博的应用中,更多的是表现出结构分化的第一个层次。

在政务微博地方嵌入发展之后,在地方场域出现了在各部门政务微博以及从政人员政务微博平台聚合的现象。这类平台既是一种新角色,同时也相应的带来的政治沟通领域的新结构的变化。在聚合性的发布平台上,信息的传递与接收表现得更加专业化,有效的提高了政治要求转化成政治政策的能力,最终推动政治体系、过程功能的发展完善。

依旧以腾讯微博的政务平台为例:截止2012年2月,腾讯微博已经先后建立起十余个区级、市级和省级政务微博聚合平台。

其中,以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平台——湖北省民生微博服务厅为例。该服务厅是湖北省委宣传部于2011年12月13日召集湖北省各行政部门以及主要媒体,总结湖北省政务微博运用过程中有益经验与出现的问题,对湖北省政务微博进行更为规范专业的的整合。在此之前,武汉市交管局就已经在小范围对其下的24个交通大队进行整合,在“交管微博圈”的公共平台上集中呈现武汉市交通实时信息和阶段性热点话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湖北省政务微博平台开通规模不断扩大,但发布内容不够规范,信息联通不够有效的情况,湖北省宣传部联合新浪、腾讯两家大型微博平台搭建统一管理,关注民生的湖北省民生微服务厅,成立专门的政务平台对湖北省各级政务微博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截止2012年5月,湖北省民生微博服务厅共计入驻233个官方微博账号,听众310124,其中关乎公民政治权利、社会生活利益的“湖北发布”、“健康湖北”、“民生湖北”所占比例靠前。这很好的说明了结构的调整是出于功能的需求。

平台聚合能有效的形成多方联动,包括:政府机构间的微博联动、政务机构之间上下联动、政务机构与政府官员的联动、政务机构与意见领袖的联动、政务机构与媒体的联动和政务机构与草根之间的联动。无论在信息传递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都能最大程度上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尽量避免信息分散所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损耗。湖北民生微博服务厅成立过程中的2011年“12?1”恶性爆炸案件的迅速侦破就能够说明这一点。在恶性爆炸案发生后,武汉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武汉”利用微博平台发布犯罪嫌疑人通缉照片以及现场监控视频,传播犯罪嫌疑人的体态相貌特征。当天就在“武汉消防”“武汉交警”等多个政务微博平台传播,有效转发17151次。并在全民动员下于12月16日12时在广州军区武汉省医院成功擒获犯罪嫌疑人王海剑,大大提高了提高案件侦破效率,可作为平台聚合优势的典型体现案例。

小结:

政务微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应用环境与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存在时刻进行调整的可能,并且由于应用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不同,必然会有更多的发展趋势值得探索。笔者仅从地方嵌入与平台聚合两方面对政务微博的发展进行研究与论证,并且受到个人对政治传播的理解以及政务微博现实发展程度的限制,提出有限的发展趋势预见。

参考文献:

[1]《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光斌主编,2004年北京。

[2]安东尼?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0-61页

[3] [英]纽博尔德《媒介研究的进路》汪凯,刘晓红译,新华出版社2004版

[4]熊万胜. 分工网络与人际网络的相互”嵌入”---- 对“弱嵌入性”命题的转换和证明[OL].社会学视野,

http://www.sociologyol.org/yanjiubankuai/fenleisuoyin/shehuixuelilun/2007-05-20/1936.html.

[5]王建民.从主客二元论走向互构的嵌入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社会学考察[OL].中国社会学网,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shll/t20050414_5668.htm.

[6]潘祥辉.去科层化:互联网在政治传播中的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48期8版.

[7]G?Almond&James Coleman.The Politics of the Developing [8]Area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0.

[9]Steele F.The sense of place[M].Boston:CBI Publishing,1981.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晓越、赵光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