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传媒叙事和民族想象--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传媒叙事和民族想象

——保钓运动中传媒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

王丹

2012年12月05日14:5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民族主义是一种可以被建构的“想象的共同体”,一种可以外化为特定行动的观念体系。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布与大众传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媒建构了自我认同和群体想象,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时空描绘。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华人共发起过四次大规模的保钓运动,为维护中华民族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利益而斗争。本文以保钓运动的传媒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时段的文本观察和分析,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媒介文本,对传媒的整体性话语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考察大众传媒是怎样建构出民族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

关键词:民族主义,保钓运动,大众传媒,建构

一、引言

萨义德曾经说过:“我们所有人毫无例外地都属于某个民族、宗教或族裔社群,不管多么高声抗议,都无法超越个人与家庭、社群( 当然也包括民族) 的联系。”1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民族,同样,我们也无法超越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人类行动的一种深层动机,正如德国哲学家赫德所说的:“乡愁是最高贵的痛苦”,“民族总是被设想为一种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爱。最终,正是这种友爱关系在过去两个世纪中,驱使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甘愿为民族——这个有限的想象——去屠杀或从容赴死。”2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布与大众传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媒建构了自我认同和群体想象,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时空描绘。

钓鱼岛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具有关乎民族命运和民族尊严的重大意义,保钓运动也正是这种民族主义抗争运动的典型。半个世纪的保钓运动,总是伴随着大众传媒的报道。随着社会环境和保钓运动的发展,传媒在其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民族主义这一叙事主题却从未动摇。

本文以1971年以来发生的四次大规模保钓运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时段的文本观察和分析,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媒介文本,对传媒的整体性话语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考察大众传媒是通过怎样的叙事框架建构出民族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

二、钓鱼岛问题和保钓运动概述

1、钓鱼岛问题

地理上钓鱼岛距离台湾彭佳屿约140千米,距离日本石垣岛约175千米。钓鱼岛是中国在明朝或更早先发现的,此点不存在官方争议。故此中方无论是北京还是台北在正式官方声明中均坚称钓鱼岛列岛是自己的固有领土。而日本政府的观点是,中国虽在明朝或更早先发现了钓鱼岛,但至甲午战争开始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三个月前,即1895年1月,经过日本政府的考察,钓鱼岛定义为无主地,认为中国只凭先发现或因地理原因并不可作为拥有主权的充分证据,而将钓鱼岛纳入日本版图。3

1968年10月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底大陆架为一大油田,引起台湾、日本与中国大陆的注意。1970年9月10日,美日两国达成协议,准备在1974年把美军二战时所占领的琉球交予日本,当中包括钓鱼岛。之后,日本开始对钓鱼岛进行管辖,并驱逐来自台湾的渔民,引发了全球各地华人抗议。自此,保钓运动开始在华人民间兴起。4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中、日、台三方因为钓鱼岛问题而纷争不断,保钓运动也一直延续至今。

2、保钓运动和传媒报道

1970年11月开始,台湾留美学生开始积极开展保钓活动。1971年,留学生保钓运动达到高潮,他们出版了大量保钓刊物,并在全美组织了多次大规模游行示威。5这一阶段,海外留学生是保钓运动的主体,他们创办了很多刊物,极力宣传和鼓动,为保钓运动吹响号角。留学生既是保钓运动的主力军,也是这些刊物的新闻工作者,借助于此类刊物,他们得以宣传保钓思想和政治观点,这一现象与王韬、梁启超等政治家的办报活动有些相似,都是希望“通过办报来教育民众、唤醒民众、组织民众,以实现某种政治理想。”6

1972年,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处置,中方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日本政府也对右翼分子的活动加强了控制,钓鱼岛问题暂时得以平息。

1996年是钓鱼岛问题的转折之年。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登上钓鱼岛修建灯塔,日本政府也把钓鱼岛划入日本领海范围。世界华人掀起了第二次保钓运动,香港和台湾方面开展了出海保钓的大规模行动,港台保钓人士于10月7日成功登陆钓鱼岛,并在岛上展示了五星红旗和台湾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次保钓运动以陈毓祥、金介寿等社会知名人士为主导,他们领导着港台两地的保钓联盟,发动了数次登岛行动。90年代的大众传媒对保钓运动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了,很多媒体工作者参与了保钓人士的登岛行动,但多保持着记录、旁观、挖掘新闻素材的立场,力图对保钓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2000年以后,保钓的重心转移到中国大陆。2003年12月26日,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成立;2004年3月24日,中国内地的7名保钓人士成功登陆钓鱼岛,这是全球范围内保钓运动开展以来大陆保钓人士首次登上钓鱼岛。7第三次保钓运动的参与者以童增、冯锦华等著名爱国人士为代表,“中国918爱国网”、“爱国者同盟网”等爱国论坛成为他们活动的平台,这些论坛发挥了组织、联络、募捐和宣传的重要作用。

2012年8月15日,7名香港保钓人士成功登岛并插上中国国旗。9月11日,日本野田政府签署钓鱼岛“买卖合同”,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面对日本右翼分子的购岛行为,9月12日起,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台湾多地民间发起反日游行示威8,掀起了第四次保钓运动。与前几次保钓运动不同,此次保钓运动没有明确的领导者和组织化的行动,很多普通民众自愿加入到保钓队伍,成为行动的一员。这一阶段,大众传媒对保钓运动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了,网络讨论贯穿了此次运动的始终,很多网民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保钓运动的参与者。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