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选秀节目的又一次成功来袭--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选秀节目的又一次成功来袭

——以《中国好声音》试探中国电视节目的突围

乔瑾璞

2012年12月05日15:0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如果说2012年有哪个词能和世界末日相媲美的话,恐怕要数“中国好声音”了,在这场“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冠名赛中,造就的不仅仅是“加多宝”,也是中国选秀节目的又一个巅峰之作。2005年的《超级女声》迎来了中国选秀节目史上的高峰,一时被众多学界和业界誉为巅峰之作和一次完美的冠名营销,时隔六年,虽然期间中国的选秀节目一直未曾间断,但总也是不温不火,再也没有哪个选秀节目像《超级女声》那样声势浩大的引来“全民参与”,这个被誉为“全民参与”的节目一时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神话,当我们以为这个神话就这样孤独的存在下去时,《中国好声音》犹如平地的惊雷,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全民参与”的力量,也领略到了这次选秀节目的魅力。本文试从国内外节目的具体例子着手,来分析这次颠覆神话的选秀节目成功的所在用对比的手法揭露它的独特所在。

关键词:选秀节目、模式、突围

一、中国选秀节目的发展。

中国娱乐节目从《综艺大观》开播起,经历了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游戏娱乐时期、益智博彩时期和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在真人秀时期,以2003年中国电视举办“真人秀”论坛为标志。前期电视真人秀节目除《完美假期》外,其他节目几乎前篇一律是“野外生存挑战”类的“野外真人秀”,而后期是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室内真人秀”,即所谓的“电视选秀节目”。

电视选秀节目经过一两年的发展,终于在2005年以《超级女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参与、全民狂欢的娱乐高潮,同时它也开启了中国电视的“选秀”热。

2006年,电视选秀节目在各地电视屏幕上遍地开花,当《梦想中国》和《超级女声》激烈对峙已决高低之时,上海东方卫视凭借《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两档节目异军突起。除平民选秀之外还邀明星加盟,东方卫视办起《武林大会》,江苏卫视推出《名师高徒》,湖南卫视开创《名声大震》。然而,当选秀旋风无处不在时,选秀节目呈现出纷繁杂乱的无序状态,观众也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

自2007年开始,在广电总局的禁令和民众舆论的双重压力下,部分电视选秀节目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当然,也有电视台还是期望娱乐选秀节目再一次“春暖花开”。《绝对唱响》、《快乐男声》、《快乐女声》、《加油、东方天使》等节目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的也确实收到了实际的成效。

2012年1月1日,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简称“限娱令”)和《<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简称“限广令”)正式实施,一些相亲类节目立马改头换面,硬是把实质相同的节目声称综合类生活服务节目。经过“限娱令”和“限广令”的来袭,中国娱乐节目依旧生机勃勃,并未达到所期望的“新闻节目增加三分之一,娱乐节目减少三分之一”的目的。

二、电视节目的受众需求。

受众的需求实际上就是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目的或动机。受众收看电视节目,从节目中获取信息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所谓收看需求,是指受众通过电视节目获取某些信息以消除存在于自身的“不确定性”的心理欲望。关于受众的需求,一种划分方法认为,受众收看电视,一是为了解闷消愁,二是为了人际关系,三是为了自我确认,四是为了监视环境。还有一种划分方法将受众需求划分为知识、新闻、消遣、娱乐、参与五个方面。划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毫无疑问、无论受众出自哪种或哪些目的收看电视,都是与其心理需求分不开的。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精神状况却截然相反,呈现白色。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人们产生了一种“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心理。往日那些经过训练的事先安排好的节目不再吸引人,人们开始追逐这种带着生活原味的节目。电视选秀节目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的真,它采用纪实的手法,将摄像机对着一批并非受过专业训练的真实的人,他们根据节目的游戏规则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才艺,同时被真实地记录并呈现给观众。

一个电视节目开始播出,如果正巧这时一位观众打开了电视机,此时会有几种可能:第一种,他看了几秒钟,对内容没有兴趣,于是换台;第二种,内容还算合乎口味,于是他看了几分钟,但发现环节设置并不是那么吸引人,最终换台;第三种,他对内容比较感兴趣,看着看着觉得愈发有趣,于是跟随节目产生心理期待,其情感也受到节目中的感染而起伏,直到节目结束还意犹未尽。任何一位电视节目创作者都希望观众在收看他所制作的节目时呈现第三种情况。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