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城市低收入阶层网络使用行为探析--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城市低收入阶层网络使用行为探析

——以济南市流动商贩的家庭网络使用分析为例

张宝砚

2012年12月05日16:4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本文采用访谈和资料、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济南市流动商贩家庭网络使用分析,观察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在面对自身文化水平与经济收入水平双低的境况下,在对未来生活充满焦虑与希冀的日常生活中,购买和使用电脑与网络的现状、动机与具体使用行为。并了解他们是如何以此来获取休闲娱乐、网络资讯、实现子女控制教育与表明自身所属阶层的。本论题旨在探索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阶层分化不断加深,互联网技术在低收入群体中的使用是如何来实现他们运用有限的力量来打破僵化的阶层划分,并在没有完善制度保障下寄托自己全部希望的。

关键词:低收入阶层 流动商贩 互联网 阶层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处于收入结构底层的低收入群体由于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强烈冲突,他们的消费行为显得尤为尴尬。在低收入群体中,城市流动商贩是较为典型的一个群体,他们身份构成复杂:可能本身一直居住在城市,也可能来自农村,但是无论他们之前的身份如何,现实情况都将其纳入了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成为现代化最为集中的城市中的“非现代化人群”。以流动商贩为例,他们每个月利用倒卖低价值产品,如水果、廉价工艺品等,获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从事的几乎属于纯体力劳动,而直接经济收入偏低。同时,在倒卖和流动经商过程中,他们不免受到消费者冷眼,甚至还会受到城管的驱逐,极度缺乏安全感。在如此尴尬的夹缝层中生存,他们的消费行为乃至整个生活状况都形成与其他阶层较为明显的区别表现。

从《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看,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4%。[1]这说明尽管我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很大,增长速度快,但普及程度较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国上网用户中高中及其以下的文化层次的网民约占77.5%,究其原因,高中及以下的网民初涉网络,更多的是迷恋网上的音乐、游戏、交友聊天等娱乐活动,并将其视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途径的多样化,上网费用的降低,为低收入者涉足网络提供了便利。

笔者获得的大量一手采访资料和观察资料均来自对济南本地低收入群体家庭网络媒体使用状况进行的调查和采访,并对其进行分析。采选的对象主要为济南市内流动商贩代某、刘某及其家人,获知在面对高水平都市生活与自身较低消费能力的矛盾冲突情况下,他们如何使用新媒体来获得低成本休闲娱乐消费、获取信息咨询、实现对子女教育的教育和控制。

一、城市低收入群体网络使用分析

低收入群体是一个长期的、恒久的、发展的概念,在该群体的产生的复杂的社会原因中,过剩劳动力无法与工作岗位接轨,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逐渐转化成低收入群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笔者所调查的对象代伯伯和刘阿姨,两名受访者,一人配偶无业,一人配偶从事与流动商业相关行业(为妻子提供流动售卖的货源)。在子女情况方面,代伯伯儿子小代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刘阿姨有两个女儿,分别上小学和初中。

从访谈结果来看,两名受访者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浮动。两名受访者家庭均使用电脑,且均为二手台式组装机。从对两名受访者的访谈和分析来看,他们家庭对网络的使用用途只要集中在“休闲娱乐”、“了解新闻”、“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控制”以及“改变自我阶层认识”等方面。

1.使用网络进行休闲娱乐

此次访谈的一位受访者,刘阿姨今年46岁,祖籍山东菏泽,靠自己在摆地摊收入养家糊口,贩卖低价劣质树脂工艺品所获得的收入几乎是全部的家庭开支来源。在消费目的方面,刘阿姨说,当时买电脑是为了自己的大女儿在增长见识和教育上的方便,由此可以发现,尽管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均较低,他们仍然重视子女教育。刘阿姨表示, “绝对不允许”女儿们在上学期间接触家里的电脑。倒是自己无业的丈夫,平时只负责为自己的流动摊点供货(低价工艺品),空闲时间较刘阿姨而言更充足。家里的电脑没有了女儿的使用,刘叔叔几乎主要使用者,通过自己学习使用电脑和网络,进行一些简单的网络游戏和QQ聊天,休闲娱乐成为家用电脑的主要用途。

2.有限的了解国内和国际新闻

在跟踪受访者中,刘阿姨的丈夫拥有较长网龄,同时对网络的使用熟练程度也最高。刘叔叔对电脑的使用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前述休闲娱乐,另一个是浏览门户网站上的主页新闻。前者所占用对象的网络使用时间较长,而后者则是每次使用网路所做的“第一件事”。他所关注的网络新闻主要还是国内和国际新闻,尤其是国际新闻这类从表面上看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信息,笔者猜测,这可能是城市低收入人群实现自身精神解放的一种可用途径。

3.利用电脑和网络完善子女教育,实现控制子女的目的

代伯伯是山东聊城人,小学文化,今年50岁,独子今年26岁,无业,初中学历,偶尔跟父亲学习做生意。2002年,代伯伯一家来到济南后,从事水果批发零售生意,对儿子的看管无能为力。2006年,代伯伯在亲戚家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电脑与网络,当时主要是亲戚家小孩使用电脑上网,加上经常看到电视上播放的电脑学校的广告,他开始考虑购买家用电脑,让小代在不做生意的时候在家使用网络。

用代伯伯的话来讲,购买电脑,主要还是为了让小代能够接触网络,通过网络学到更多东西。作为消费的决策者,代伯伯在实施购买行为时,依靠亲戚介绍,购买了一台组装的二手台式电脑,当时(2006年)的价格是近4000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代伯全家两个多月收入。另一方面,还出于希望家里有了电脑,小代就“不去网吧玩游戏”了,通过物质条件的满足来防止小代受到“不良教育”。代伯伯称,在来济南之前,小代经常混迹在聊城老家小镇上的网吧里,和“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混在一起。代伯伯表示,就算小代不是用家里的电脑上网学习,“只是玩游戏,也要比在外面混着好。”

4.通过使用网络媒体,重塑社会角色

从2008年买回第一台组装电脑并安装网络开始,刘阿姨丈夫就逐渐培养了自己的网路新闻浏览习惯。刘叔叔使用网络看新闻尽管与众多网民看门户网站新闻的行为从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差别,但前文中提到刘伯在从门户网站对新闻的选择性点击主要集中在国际新闻上,这种行为似乎并不是完全建立在个人新闻偏好上。实际上,他在跟街坊聊天过程中,国际新闻成为他最大的谈资,一些“电视上没有的新闻”成为刘叔叔与街坊邻居聊天中最经常由他引导的话题。他会津津有味地向街坊邻居谈论最近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并对其评论。在讲述这些话题的时候,刘叔叔会有意识的提到“昨天网上新闻说……”、“但是网上的新闻说……”,因此,刘叔叔也成为同龄人中傍晚聊天时的“意见领袖”。由此可见,网络媒体的使用直接为低收入阶层带来“身份的提升”。同时,笔者认为这种信息获得与通过其他媒介获得的咨询在内容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网络这一形式只是为其“包装”。同时也可以看出,低收入阶层整体对网络的接触和使用仍处于较为浅显的阶段。

另一名受访者代伯伯购买电脑给小代,让自己对子女的付出与其他经济环境更好的家庭没有区别,是一种对自己履行父职的慰藉。代伯伯并不希望别人看不起自己,更不希望别人看不起自己的子女,因此通过购买电脑和使用网络去削弱这种“看不起”的情况,代伯伯一方面希望通过将网络引入家庭,实现对子女的教育,另一方面,自己的子女和家庭能使用上网络,本身也是重塑自身社会阶层地位的方式和手段。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