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中移动打破僵局 手机支付重塑产业商机--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银联中移动打破僵局 手机支付重塑产业商机

 陈偲

2013年06月26日08:34    来源: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案例】近日,中国银联与中移动宣布正式推出基于NFC-SIM卡的移动支付平台业务——手机钱包。该业务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个城市推行。

  除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等8家银行已完成了针对该移动支付平台系统的对接外,其他银行也在陆续接入。届时,用户可通过指定银行对手机钱包进行充值,并在全国范围内的逾130万台带有银联“闪付”标示的终端上进行快捷支付。据悉,该手机钱包可将用户的银行卡、公交卡,及企业类、校园类等实体卡电子化,便于用户进行商户消费、公共交通系统费用支付、门禁刷卡等。

  事实上,“移动支付”并非新鲜词语,但因受限于技术、模式、政策等诸多因素,中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至2009年3G牌照发放后才有所好转。

  【解析】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员田思雨看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仍具上升潜力,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的扩大及手机网民的手机支付需求增势也值得肯定。”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且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40%左右。与此同时,手机支付需求也呈现上扬趋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2亿,中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74.5%。在此基础上,中国手机端电子商务应用使用率也整体大幅上涨,手机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增长了6.6%,用户量是2011年的2.36倍,而手机在线支付比例提升了4.6%,用户规模增速超过了80%。

  此次中国银联与中移动的合作,意味着金融机构与电信运营商在经过博弈后,终于迈向深度合作及共赢模式。据悉,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历程中,运营商及金融机构都曾试图在移动支付领域独占主导地位,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中国移动曾在2006年开展手机支付试点业务,却因缺乏足够商户支持最终不了了之;而金融机构及银行体系早先在移动支付领域所进行的一些积极尝试,虽有大量商家的POS终端做保障,但也往往由于针对用户方面推广的失利而难获成功。

  “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中,运营商在移动用户上占有优势,金融机构及银行则在商户支付终端系统方面较为擅长,只有两者深度合作,才可在共赢的基础上真正推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前进。”田思雨称。

  据记者了解,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的179项通信行业标准中,有6项涉及手机支付,其中4项标准对基于13.56MHz近场通信技术的移动终端、智能卡和内置安全模块、非接触式销售点终端、非接触式射频接口等进行了统一规定。业界亦纷纷猜测,若无意外,13.56MHz将作为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统一支付标准,相关政策也会随之出台。

  田思雨指出,标准的明确统一,必将为中国移动支付领域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础,令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规模化、集中化发展进程得到有效提速。

  不过,田思雨认为,中国移动支付领域在发展前进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安全问题就是移动支付消费者普遍担心的首要问题。还有,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金融、通信、商务、服务等多个领域,相应软硬件环境的完善仍需时日。另外,除了金融领域与通信领域的联手需多加磨合外,金融机构之间、运营商之间的协同合作亦是中国移动支付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验之一。”田思雨分析。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