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两会报道背后的网络编辑新理念--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学者专栏>>詹新惠>>新媒体研究

透视两会报道背后的网络编辑新理念

詹新惠

2013年08月02日10:4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早期的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理念

1987年,美国《圣何塞信使报》创建电子版,成为全世界第一家发展网络新闻产业的媒体,1995年《神州学人》杂志通过互联网发行电子版,成为我国第一家走上互联网的媒体。早期的网络媒体大多是纸质媒体的翻版,只是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和版式原汁原味地搬移到互联网上,作为传统媒体的电子版或网络版的形象出现。可以说,新生儿时期的网络媒体并无成型的编辑思想,也未建立网络媒体自己的编辑理念。

伴随着互联网“门户网站”的出现,以新浪网为代表的商业网站面对没有原创新闻资源的劣势,开创出一条依靠整合、堆砌来搭建新闻聚合平台的道路。新浪网认为“信息整合是网络媒体最重要的工作,是提供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根本”,因此他们提出,网络媒体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海量存储空间和页面无限扩展的优势,集成各类媒体、各种形式的内容,走新闻整合之路,最终建成为网络新闻的发布平台和各类信息的集散地。

新浪网新闻整合理念的树立和推行,成为其他几家门户网站及各大新闻网站效仿的样板。几乎所有网站都萧规曹随,跟进模仿,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新闻海量罗列,标题制作雷同,页面结构相仿,网站风格全无的状况。

除了新闻整合理念之外,早期网络新闻编辑的理念重点在快速上,即利用互联网超时空、无疆界的优势,力争抢发新闻,实现快速发布、快速传播。1998年两会期间,人民网通过在人民大会堂现场的人民日报记者,第一时间报道朱镕基当选总理的消息,开创重大新闻网站首发重大新闻的先例;2001年,新浪网第一个发布美国世贸大厦被撞的消息;2003年新华网第一个向全世界发出美国空袭伊拉克中英文快讯。

可以说,整合、快速既是网络新闻编辑早期的理念,也是网络媒体优于传统媒体的两个支点。整合体现出网络媒体的内容覆盖宽度,快速体现出网络媒体的渠道传播速度,传统媒体由于版面空间、播出时长、出版和播出周期的限制,内容容量与传播速度一直是其短板。因此,在网络媒体的发展初期,整合、快速的编辑理念成为其与传统媒体抗衡的利器,而且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打败了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类的报纸、杂志。

在网络媒体发展早期的理念建树中,缺少一个重要的理念——互动。互动应该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本质的、最有价值的特征,不仅可以快速与网民、受众沟通、交流,获得第一手反馈,而且可以从中获得新闻线索、现场信息以及观点意见。但是,网络媒体因早期用户积累有限,网民上网尚未普及,因而互动理念、重视用户体验的思想是缺失的。

网络环境变化带来 “两会”报道新气象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带宽速度、网民数量、信息容量、用户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已达5.38亿,手机上网人数达3.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国际出口带宽 家庭宽带 网民规模数以亿计,内容从稀缺到过剩,渠道从单一到多元,这也是意味着网络媒体所面对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庞大的用户群和不断增长的市场占有率决定了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对互联网的内容和应用提出了要求。网络媒体在贴近基层、反映民生、推进社会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网络媒体通过传递信息、交流互动、提供服务来满足网民的需求,但网民成份复杂,知识水平不一,层次参差不齐,其需求是多样化、动态变化的,已经从单纯地浏览新闻、搜索信息等被动的、客观的需求转移为抒发情感、表达意见、价值认同和建立关系等主动的、主观的需求。这就要求网络新闻传播要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编辑思路和理念,针对新的传媒生态环境和舆论格局,树立网络新闻编辑的新理念。

观察2013年网络媒体的“两会”专题中我们看到,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新闻网站,“两会”新闻报道不再是碎片化、海量新闻的罗列与堆砌,而有了精耕细作和精约特色的深耕精编;不再是一味转载、摘编传统媒体的新闻、图片和视频,而有了主动设置话题和议程的若干独家策划和原创报道;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文字和图片,而多了文字和数据的可视化,多了幻灯式和联播式的高清图片与视频整合;不再是简单的“问总理”、“问部长”、“问省长”,而多了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等多种互动渠道,在互动中了解网民心声,主动引导舆论;不再是单一的、恼人的硬广告,而多了与栏目结合的嵌入式广告、直接投放到新闻中的精准广告。从 “两会”网络报道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网络媒体正在践行着网络新闻编辑的新理念,即深耕精编的理念、策划原创的理念、可视化多媒体的理念、互动引导的理念和新闻营销的理念。

“两会”网络报道中的编辑新理念

深耕精编的理念。网络媒体发展初期,网络新闻内容是有限而稀缺的。但现在,网上内容呈现出泛滥、过剩、碎片化,面对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和数据,网络新闻编辑不可能抱持传统的理念,而必须要树立精耕细作、简约精编的理念,注重对新闻的选择和整合,为网民的浏览进行二次的筛选和过滤。2013年“两会”报道中,重点新闻网站和大的门户网站都无一例外推出“两会日历”、“两会每日速览”、“两会每日要闻”等聚焦当天热点、重点新闻类似日报类的栏目,新颖者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采用metro界面的聚合阅读,普通者如凤凰网的标签切换,新浪网的视频日报,成为“两会”当天新闻的简约版、精华版。另一种深耕精编体现在程序性直播内容的编辑中。以腾讯网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编辑为例,不仅仅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精心摘编,结合网络图饰一目了然呈现,而且做到图片、视频、重要数据和独家解读多个板块融为一体,运用网络新闻特有的编辑手段实现政府报告的全景呈现和深度解读。

 

图1:新华网“两会”每日聚合日历的截图

 

图2:腾讯网“两会”政府报告深耕精编解读的截图

策划原创的理念。浏览各大网站的“两会”专题页面,“策划”、“独家策划”、“独家大策划”赫然呈现于导航条或页面其他重要位置。所做的策划报道中,最突出者莫过于搜狐网的“总理有话问人民”,网易网的“变革之路——网易新闻两会特别策划”,共有“医疗篇”、“住房篇”、“户籍篇”和“法制篇”组成一个系列报道,腾讯网的“全国两会十年启承”,由“回顾篇”、“展望篇”、“百科篇”、“视觉篇”、“影像篇”和“我的十年”五个板块构成,在“回顾篇”和“展望篇”中又分别策划组织了五篇报道,重点梳理过去十年赢得的成就与未来十年面临的问题,在“我的十年”中利用微博的互动策划出“愿景篇”、“职业篇”、“爱情篇”共十辑内容。策划报道中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虽然大多都传统媒体已报道过的内容,但经过网站编辑全面策划主题、重新组织内容,就好比一个高明厨师对普通的原材料重新配菜、又采用新的煎炒烹炸方式,呈现出一道道完全不同的“两会硬菜”。而在原创方面,拥有时政新闻采访报道资格的网站屈指可数,但是网络媒体又拥有一个独特的、面对面的新闻采访方式——嘉宾访谈。从普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专家学者、政府高官,都被各网站纷纷邀请,网站将嘉宾访谈与微博、直播等方式结合,打造出具有网络特色的新闻原创。

 

图3:网易新闻“变革之路”两会特别策划截图

可视化多媒体的理念。严格意义上说,多媒体并不是网络新闻编辑的新理念,但如此大量使用高清图片、高清视频、亿像素图片,将枯燥、单调的文字、数字可视化呈现,却让我们看到网络新闻编辑从文本互联网向影像互联网的一种转变。一方面技术水平在提高,电脑屏幕越来越大,家庭上网速度越来越快,为影像的传输和浏览创造了条件,一方面网络时代快餐式、扫描式的阅读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简单、直白、高清的影像资源更能吸引网民的眼球。可以说,网络新闻编辑的可视化多媒体理念贯穿“两会”报道始终。人民网“两会”开幕之前就推出的“图解两会”,新浪网用“现在开会”可视化资讯普及“两会”常识,凤凰网“数读两会”将“两会”中的重要数据用图表解析的方式呈现,网易的“两会亿像素”更是可以让网民“一张图看清代表们投票细节”。一些网站更是将可视化多媒体与网络海量空间无缝对接,网易网的“影像胡锦涛”集纳整合了63张过去和现在的图片,凤凰网的“胡锦涛的150个瞬间”图片幻灯则夸张地用到了154张图片。

 

图4:人民网“十年两会图解”截图

互动引导的理念。过去,网络媒体人的身份标签是拷贝+粘贴的“搬运工”,网络媒体是对传统媒体已发布内容的二次传播,网络媒体的声音是传统媒体的“传声筒”,拥有“第四媒体”称号的互联网似乎很难被认可其拥有独立的、独到的、独家的媒体特质,充其量是一个信息整合和用户聚合的平台,一方面承接来自传统媒体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所营造的“主流舆论”,一方面反映网络互动空间里网民在论坛、贴吧、留言板发表言论后所形成的“民间舆论”。在两个舆论场之间,网络媒体相对比较被动,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也比较有限。但在2013年“两会”报道中,各网站的“微两会”开得风生水起,新华网的“向总理微建言”、“写建议”、“微愿景” 、“粉丝团”、“给代表委员捎句话”、“两会E言”在全面互动中设置网民的议程,人民网的“微播报”、“幸福计算器”、“G族看会”、“@人民网”则将互动引导覆盖到微博、手机媒体,腾讯网的“2013两会发布厅”俨然一个网上“两会”,“网友议政”、“记者会直播”、“新华社发布”、“点评报告”、“人大代表”、“上会记者”多个互动板块都是来自各类微博的实时参与和沟通、交流。全方位调用网络互动工具,主动设置话题、巧妙构建议题、灵活运用各种网络编辑手段,实现了在互动中引导网民的最高境界。

新闻营销的理念。所谓新闻营销,是指通过编辑高品质的新闻频道、栏目和专题,赢得用户的高访问和高点击,广告主直接针对频道、栏目或专题进行广告投放。在2013年“两会”报道专题中,我们看到,除了有传统的形象广告、弹窗广告,还多了栏目冠名广告、视频贴片广告。栏目冠名广告一般放置在“两会关注”、“两会热议”、“视听”、“影像”等访问量较高的栏目上,视频贴片广告也是放置在热播的新闻和记者招待会视频之前。这些栏目和视频之所以能吸引到广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闻内容和编辑质量得到认可,高访问量的背后自然会带来相应的广告。新闻营销还体现在新闻推广上,即在编辑过程中利用各类网络工具和网络应用,为网站的新闻、专题、栏目、频道以及网站本身做营销推广工作。2013“两会”报道中,我们看到通过桌面弹窗直接推送的快讯,通过新闻客户端让用户随时接收的热点新闻,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的周刊类、杂志类新闻,通过在文本层页面添加分享工具引导用户转发新闻,通过开设微博帐号在微博中定时发送带超链接的新闻资讯等。多方式的推送模式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关注新闻,强化用户的主动阅读。

树立在多元传播格局中做有责任主流媒体的理念

总体上说,网络新闻编辑新理念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要从过去无选择、海量堆砌的编辑模式转变为精耕细作、精约特色的深耕精编,从过去简单的“二次传播”和“传声筒”角色转变为以我为主的深度策划和网络特色的新闻原创,从过去从文本为主的编辑形式转变为依托高清图片、高清视频和文字、数据可视化的多媒体立体编辑,从过去被动围观、反映和观照舆论转变为调动网民参与、在互动中设置话题和议程的引导编辑理念,从过去单纯经营转变为统筹编辑与经营、编辑与营销结合的新闻营销理念。

这五方面的理念,从表面上看是网络新闻编辑业务模式和思想的改变,但从根本上看是网络媒体面对多元传播格局树立有责任主流媒体理念的体现。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生态的时代。具体到新闻传播领域,则出现了从传播思想到传播内容,从传播形式到传播载体的各类多元特征,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在传播信息内容方面,丰富的资讯,海量的信息,几乎无所不包的内容,既给用户带来了广阔信息选择空间,但也带来了判断传播内容、甄别虚实信息和选择性接受的难度;在传播方法形式方面,单向式、双向互动式、多向交互式、延迟式、现场即时式等各种传播交织并行,传播无方向、多角度、无模式都增加了传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在传播载体方面,各种新兴媒介和新媒体层出不穷,人人都拥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多元主体不仅带来了舆论的复杂性和调控难度,也带来了主体间残酷的竞争与角逐。

面对多元化的传播格局,网络媒体作为受众覆盖面广、传播时效性强、影响力呈上升趋势的新媒体需要对自己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需要明确自己的性质和定位,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网络媒体一方面要顺应互联网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的潮流,用最先进、最科学的编辑手段呈现出有价值的新闻资讯,一方面要主动策划,设置议题,引导思潮,在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和纷杂的社会舆论声音中表现出社会担当和中流砥柱作用。树立有责任主流媒体的理念,不仅是网络媒体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更是国家、社会、民族、大众和网民赋予网络媒体发挥正能量的使命。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宋心蕊)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