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王刚>>会议发言

汇聚传递“正能量” 同心铸就“中国梦”

——在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第四届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上的发言

王  刚

2013年09月22日16: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尊敬的白润生名誉会长、赵丽芳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论坛组委会、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感受新疆的金秋时节,分享大家的真知灼见,心情格外舒畅。在此,谨向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致力于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新闻媒体同行表示崇高敬意!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56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使我们民族文化研究者、民族新闻传播者倍感荣耀,深受鼓舞。

使命光荣而责任重大。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在新媒体格局剧烈的变化中,如何进一步搞好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和政府领导者、新闻媒体传播者、民族文化研究者一个共同的重大课题。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始终高度重视民族新闻报道和民族文化传播,并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2009年8月1日,人民日报藏文版创刊,这是我国第一份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发行的党中央机关报。创刊4年多来,运行平稳、出版正常,已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和广大藏族农牧民了解国内外资讯、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维护西藏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以及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灾中,宣传报道及时准确、充分有力,在特殊情况下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受到藏族同胞的普遍欢迎。一位名叫甘丹多布杰的藏族同胞在创刊周年座谈会上表达喜悦心情时说“像雄鹰捎来喜讯,像格桑花报告幸福,藏文版给我们带来了中央的声音!”

在加强传统主流媒体民族新闻报道和民族文化传播的同时,人民日报注重向新媒体的拓展和融合。人民网于2006年7月开通藏文网页,12月开通朝文网页,2007年8月开通蒙文网页,2009年6月又推出了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彝文、壮文四种民族文字网页,形成了少数民族语网站集群,实现了与全国党代会、人代会文件、选票规定使用的七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全覆盖。人民网民族文字网页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反映民族区域地方发展为宗旨,开设高层动态、时政要闻、中央和地方领导人活动报道等栏目,解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提供政策信息、法律法规知识,开设反映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大型资料库,以多媒体形式提供音乐、MTV、相册下载,注重为广大网民提供传统文化、民族医药、民俗节庆、文学艺术、旅游交通等方面资讯服务。各网页还开设了互动交流区,开通论坛、博客等功能,邀请少数民族嘉宾与网友在线交流,力求打造各民族语读者了解政策、获取新知、评述时事的网上通道。2009年6月,人民网还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发行了藏文手机报、维文手机报,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青年读者为目标受众,设置了“速读天下”、“领导动态”、“反腐倡廉”、“世界看西藏”等栏目,以及“藏人风采”、“雪域生活”、“高僧大德”、 “西域之旅”、“伊斯兰之光”等民族特色浓郁的栏目,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针对年轻读者热情活跃、参与性强的特点,还开设了“卓玛在线”、“阿娜尔汗在线”等手机互动平台,用时尚的视角、生动的形式、积极的互动,搭建起民族地区群众与党和政府沟通的平台。

人民日报藏文版、人民网民族文字网页和手机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从国家利益出发,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为基调,为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各方面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舆论支持,得到民族地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受到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欢迎。

实践证明,做好民族新闻报道和民族文化传播,要强化三个意识:

第一,导向意识。具体内容有:“唱响“一个梦想”——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坚持“两个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发展进程。坚持“三个离不开”原则——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坚持“三个统一”——坚持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相统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相统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搞好舆论监督相统一;坚定“三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决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四项根本要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营造“五个有利于舆论”——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发挥“六个作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舆论导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搞好民族新闻报道和民族文化传播的生命线。我们要牢固树立导向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文化观、新闻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切实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使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不断形成实现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力量,形成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有力揭露、回击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制造分裂的各种图谋,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二,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现实的反映。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的一个根本任务。目前,我国8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地区,民族地区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8%,东西部人均GDP的差距更是高达2.1万元;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短板、难点和重点。党的十八大和今年的全国“两会”对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来了空前的战略机遇。这就要求我们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既要关注党和政府加大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又要关注党和政府加大的政策和感情投入;既要关注中央现有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关注围绕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特殊困难和深层次矛盾研究制定的新政策;既要关注完善覆盖所有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又要关注根据各民族地区实际量身定做新的专项政策;既要支持条件好的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又要支持特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牧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等加快发展步伐。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反对以保护民族文化为由拒绝一切发展的狭隘的“文化保护主义”,坚持反对以破坏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牺牲子孙利益为巨大代价的不可持续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要把握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大众性的统一,以民族文化发展促和谐团结稳定,以和谐团结稳定保民族文化发展,不断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三,创新意识。创新赢得未来。客观地看,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是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变。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日益增多,民族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的大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就是“进城”了——关注重点从边疆和农村牧区延伸到城市和东部;“下海”了——体制环境从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入世”了——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密切交织在一起;“上网”了——网络世界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工作必须不断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

人民日报总编辑杨振武指出,办好人民日报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吃透中央政策精神,准确传达;立地,就是接地气,摸清基层情况,用事实说话。顶天,对政策理论的要求高一些;立地,对尊重实践的要求高一些。一是要知天高地厚。了解国情、熟悉民情是做好“顶天立地”报道的基本要求。要知天高地厚,就必须刻苦学习,吃透中央精神,弄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知天高地厚,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时代呼唤,摸清群众脉搏。知天高,就会有敬畏之心,尽喉舌之责;知地厚,就会有感恩之情,为人民鼓与呼。不知天高地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不能胜任人民日报的工作。二是重天地对接。人民日报既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既要当好喉舌,宣传好党的主张,也要做好耳目,通达社情民意。我们要善于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吃透两头,是为了沟通上下、连接两头,这中间,我们要做的、可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党的政策主张贯彻落实中有什么问题,群众有什么愿望和要求,需要我们反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有哪些新的创造,也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宣传,等等。三是求天地融合。就是我们常讲的“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也是我们做好“顶天立地”报道的目的。让党放心,就是要使我们报纸真正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让人民满意,就是要让我们报纸真正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报道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事实第一,深入、深入、再深入。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新闻、发现典型,写出具体鲜活生动的新闻。这些阐述,对于我们进一步创新民族新闻报道和民族文化传播工作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做好民族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传播的动力源泉。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以使我们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三贴近,深入走转改,把服务各族群众同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汇聚传递“正能量”,同心铸就“中国梦”。中国梦,是我们56个民族共同的梦理。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搞好民族新闻报道和民族文化传播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3年9月14日)

 

 

 

 

分享到: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