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7期

细节决定传播力——电视时政新闻创新三法

 陈 婕

2013年11月15日14:37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时政新闻是新闻栏目的“主菜”。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变革,时政新闻的总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仍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之处。时政新闻程序化、严肃化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视传播率和受众到达率。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推进时政新闻改革,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需要从“细节”上寻找突破口,并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时政新闻的多种报道方式中,以此来实现视听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一、 在时政新闻中突显“画面细节”

电视时政新闻如何在通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视化的表达语态,释放传播效果的正能量?央视《新闻联播》在最近的时政新闻报道中,做出了探索性的尝试。近期,李克强总理到内蒙古调研的一则电视新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李克强来到某棚户区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这户人家的大人与李克强交谈时,家中小孩由于没穿裤子,躲进了房间一侧的衣柜里。但随后憋不住,小孩又爬出柜子,钻进了被窝,并露出了一个光屁股。这个瞬间的细节镜头,恰巧被摄像捕捉,并在后期编辑中被大胆运用,在当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见下图)

按照以往的时政新闻编辑经验,出现光屁股小孩这样的“毛边”镜头,编辑完全可以用别的镜头替换、过渡掉。但在这条新闻中,整个镜头就这样真实地播出了。从这个细节画面,可以真实地反映出,领导人对棚户区的造访完全是随机的,没有任何事先安排,是真正接触社会底层的访贫问苦。而这则时政新闻播出之后,立即在网上疯狂转载。对于这段不作秀、不修饰,原本被称为“毛边”的画面,居然在央视《新闻联播》的时政新闻中大胆亮相,广大网友予以热情的肯定。

这样的细节镜头,非但没有损害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更体现了中央领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亲民作风;非但没有给新闻报道“减分”,反而给新闻传播效果和领导人形象“加分”。

笔者认为,这个细节画面,是编辑有意识地“留毛边”,有意识地让领导人形象不那么遥远和高大。为何要把这样的细节充分放大?这正是从观看者的角度出发,充分满足了受众的收视需求。回归原生态,贴近民众,就无需做作,也无需“预演”,而是实事求是到“光屁股”。这使得观众的主观感受发生了转变,从过去一贯的仰视到现在的平视,领导人的形象显得更生动、更亲切、更自然,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也更加入脑入心。一位业内权威说:“把宣传效果放第一位,怎么做都不为过”,这种时政新闻传播理念的转变,正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借鉴的。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