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8期

驻地记者应具有怎样的新闻视角

梁国瑞

2013年11月18日13:34        手机看新闻

近年来,浙江日报先后开辟“民生连连看”、“亲历——来自基层联系点的报道”等栏目,为党报记者视角向下、报道基层提供了更大平台。其中,驻地记者无疑是基层民生新闻报道的主力军。

驻地记者该如何接地气、抓活鱼,写出更多鲜活的民生新闻?

“全局”视角——跳出地方看地方

居高声自远。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看地方发展,是驻地记者应有的思维模式,也是省级党报定位下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

驻地记者长期派驻地方,生活、工作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最怕出现的情况就是丧失全局观念、缺少全局视野。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时刻提醒自己,跳出地方看地方,一是及时跟进全省发展趋势,二是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优势、特殊难题。

去年7月,笔者被派驻到浙江日报台州分社。台州是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最早诞生的地方,对于全省甚至全国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到台州驻地以来,笔者就一直关注当地的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并尝试了解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果不其然,去年9月,台州传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消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多数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相互之间无序竞争,面对大型市场主体又丧失话语权,这是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弊端。

台州农民酝酿的又一次创举,是一次新的尝试,或许将是全省甚至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的方向。这也是关系到全省农民生存发展的重大民生新闻,意义非凡。笔者马上开始走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析十年发展以来显现的困境、整合突围的可能性,撰写了《台州农民试水联合社》的长篇分析性报道。

如果不是运用“全局”视角,站在全省角度分析,“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领到营业执照”完全可能被处理成一条常规性的消息,淹没在版面中。

“微观”视角——走入基层写基层

民生在基层。除了一些在全省有借鉴意义的地方发展趋势、亮点做法以外,对当地群众形成普遍影响的民生事件,更应该成为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这也是驻地记者民生新闻报道的主阵地。

走入基层写基层,就是要求记者视角向下,走入广大的基层一线,在田间地头、村居社区、车间工地寻找“活鱼”。微观的视角,有时候可以让民生新闻更加鲜活动人。

去年11月底,温岭市数万亩甘蔗滞销,5000多名蔗农一年辛苦眼看着要打水漂。对于这类既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又具备硬新闻特质的民生事件,浙江日报向来比较关注。

是什么因素导致甘蔗滞销、多少蔗农遭受损失、可行的出路在哪里、农产品频繁滞销原因何在?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者一头扎进了温岭的甘蔗地里,跟着蔗农收甘蔗、和蔗农谈心、和经销商一起算账……几天基层调研下来,一篇鲜活的报道《多重因素导致数万亩甘蔗滞销——温岭蔗农急盼买家》见报了。

来自田间地头的新闻,带着泥土的芬芳,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全省读者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甚至打电话要求认购。记者通过浙江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更是引发了大量的转发和评论。

以“微观”视角看基层、找民生,笔者先后采写了《台州治水:还一汪清流》、《清泉何日入村来》、《台州挥剑斩恶臭》、《温岭:告别城东之堵》等一系列鲜活的民生新闻。

“亲历”视角——换种方式说民生

记者走基层、访民生,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其中,浙江日报推出的“亲历”栏目,换种方式说民生,别具一格,形式新颖。

亲历式民生新闻,在题材选择上,应该找准读者并不熟悉的领域,现场感好、故事性强、有一定时间跨度的题材。这些题材在“亲历”栏目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行走在大山里的乡村医生、走南闯北的养蜂人等等。

今年1月底,农历新年将近。笔者走街串巷时发现,黄岩老城区开了一家高山土特产店,备受城里人喜爱。高山特产如何进城?高山上的山民们得到了怎样的实惠?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坐上高山特产店的运输车,跟着老板李德兴来到黄岩最偏远的乡镇富山乡,一家一户收集土特产。

高山特产进城之路,也是山里农民致富之路。如果就事论事,尽管同样是民生新闻,也难免枯燥。而以记者亲身体验的方式呈现,第一视角呈现,则多了种亲切感、参与感,所见、所闻、所想亦能穿插其间,行文更加活泼生动。就这样,一篇《高山特产进城来》出炉了。

与此类似,今年清明假期,笔者跟随乡村医生吴仙富体验行医生活,走遍了长潭水库附件的近10个村庄几十户人家,《一根扁担走深山》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带着泥土气。

(作者单位:浙江日报)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