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10期

身入,更要心入

——从浙江日报政治新闻部记者下基层所想到的

周咏南

2013年11月19日10:39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新闻界有一句名言:“活鱼总是在最基层”。群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主体,新闻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又要回到群众中间接受检验。让群众成为媒体的主角,用镜头、笔触来充分表达和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情感诉求,让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科学引导大众舆论,传递社会正能量,是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应当承担的光荣任务和应尽职责。

在走基层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广袤的大地上转作风、接地气,在乡间地头和企业车间采写群众。多年来,浙江日报政治新闻部的记者以扎实的作风,践行“走转改”,坚持“身入更要心入”,把新闻作品写在无垠的田野乡间。正如一年轻位记者所说的,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到基层,因为只有到了基层,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会有更深刻的人生感悟,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增强意识:新闻就是在路上

新闻是用脚底板踩出来的。“新闻在路上”应该成为记者的常态。

6年多来,不管是冰天雪地的严寒,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我时任主任的浙江日报政治新闻部记者持之以恒地,每周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记者深入到各地乡村、社区和企业采访。

有人会问:你们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因为我们部门的采编人员已经形成共识:只有真正到基层一线,才能开阔视野,最大程度地逼近新闻事实,找到最鲜活的新闻;只有真正在基层一线跑,才能切身感受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写出最真实最感人的新闻作品。

辛苦总会有回报,我们在基层发现、采写的一批典型,得到多位中央和省领导批示表扬——

2011年“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半小时内,我们就从微博上获得准确信息,并马上选派记者余勤、廖小清等连夜奔赴事故现场,连续27个小时不休息,坚持守在现场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为整个事故的报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持续多日的一线现场报道中,不仅及时向公众报道救援情况、事故调查情况,满足读者的知情权,而且不断深入现场挖掘救援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寻找闪光点,弘扬社会大爱精神。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批示,浙江日报对“7.23”的报道“准确、迅速、全面”,“展示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2012年3月10日凌晨,诸暨一家超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600余平方米。在基层采访的朱海兵、廖小清等记者及时获悉后,迅速赶赴火灾现场。前线记者并不是简单地报道这起火灾事故,而是本着媒体的责任感,用心寻找救火背后的故事。当获悉消防官兵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抢救疏散了65名被困群众,其中副指导员田思嘉壮烈牺牲,副中队长陶国杰和战士杨万东身负重伤的情况后,他们立即展开了细致入微的采访,当天发回稿件,在浙江日报头版刊发了典型报道《青春,在烈火中熔铸》。

除了平时勤于下基层,就连节假日,记者回乡期间也不忘到基层走走看看。今年春节期间,浙报政治新闻部每位记者都利用回乡探亲的时机,积极采写稿件,平均每人发稿两篇以上,大部分是来自基层的报道。节后上班,记者又分赴全省各地下基层采访,暗访机关、乡镇节后的上班情况。2月19日,浙江日报在一版刊发的报道《本报记者探访部分乡镇街道机关作风——比比看,为民服务谁更勤》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被监督的乡镇来信来函欢迎和感谢浙报的舆论监督,并表示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泽民看了浙江日报连续3天针对作风建设的暗访报道后,给予批示肯定。

今年2月19日,全省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但大雪没有阻挡记者下基层的脚步,当天就有7名记者冒雪在基层乡镇、社区采访。记者廖小清冒雪赶到杭州汽车南站,买好去青田县的车票,可由于受大雪的影响,当天下午3时许他才到达青田。为了不让被采访者久等,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目的地采访,一直到晚上8时,他才回宾馆处理稿件。当天,在德清出差的记者何苏鸣,听说每到下雪天,乡镇干部们上班都要大费周折,于是她决定跟着去看看。可没想到,从县城到筏头,原本半小时的车程,那天却足足用了2小时47分钟。雪厚路滑,两旁的竹子还因为积雪横倒在路中央,好几次遇到险情。乡镇干部们经常得下车扶竹子开路,一路上,乡镇干部不断打电话了解村里的情况。当天下午,她将这一路的见闻写成稿件《干部踏雪下乡来》发回报社,让更多人分享这一路的感动。正在绍兴县出差的年轻女记者张丽,当天正准备到该县夏履镇莲东村采访,因为大雪打不到车,她只能边走边拦车。等到采访地,通讯员见到满身是雪的她,惊叹道:“天哪,你看你都成雪人了”。随后的几天,张丽完成绍兴县的采访后,又赶往诸暨采访学雷锋的典型。

主动策划:引导记者下基层

平时的工作中,浙江日报不但积极鼓励记者下基层,而且经常推出有针对性的策划,引导记者到基层去。

去年恰逢建军85周年,我们策划了《记者走军营》报道。记者分别走入驻杭空军某部、驻浙某师“硬骨头六连”、海军东海舰队某部、武警钱塘江守桥模范中队、省军区某通信连、杭州西湖消防中队、省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等部队体验采访,在高温下,记者与子弟兵一起训练、执勤,体验他们的艰辛和生活,感受他们的精神。走近这些最可爱的人,记者们不仅感受到军人风采和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更磨练了意志,激发了对国防的热爱,这也锻炼了我们的记者队伍,较好地体现了“走转改”精神。

今年建军节前后,我们再次策划“八一军旗红”体验活动,记者再次冒着酷暑走进军营,体验新时代军人的酸甜苦辣,锤炼采访作风。

去年七八月份,正值高温肆虐,我们特地策划了“记者高温体验报道”,两个月里,浙报政治新闻部所有部主任和记者都积极参与,以亲历的形式,跟踪采访烈日下“蜘蛛人”、炼钢工人、铁路工人、外卖送餐员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并原汁原味地体现,真情实感地表达,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今年,前所未有的高温再次席卷浙江大地。为此,我们推出“抗高温 送清凉”特别策划,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为群众送清凉的活动中来,我们及时跟进报道。政治新闻部记者更是深入全省各地基层,反映酷暑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报道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关爱关心群众,及时送清凉的情况。

完善机制:改进作风谋长远

走基层不能一阵风,联系群众不能走形式。多年来,政治新闻部一直致力于完善机制,从制度层面鼓励、引导、保障记者勤下基层。

早在2008年,当时的要闻新闻部就开始建立采编人员联系点制度,倡导采编人员下基层采访。现在,这一制度进一步深化:所有记者(包括部主任)至少到两个基层单位,包括乡镇、村、派出所、企业、工会基层组织等担任一定职务,并且每年至少前往挂职单位蹲点调研两次。

也正是从那时起,政治新闻部坚持每周有三分之二的记者在全省各地基层采访,发回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稿子。有时候,部门只剩下两三人在杭州,会议采访任务多的时候,部主任都要出去跑会议、写会议报道。在考核中,政治新闻部也体现基层导向,凡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每篇作品的奖金上浮50%。

有主动作为,有积极策划,有制度保障,如今,“以好的作风采写新闻作品,以优秀作品反映好的作风”——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位记者心中。

(作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