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党报评论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以《人民日报》“任仲平”系列文章为例,探索党报评论新要求

刘宇轩

2014年04月22日15:2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当前,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迅猛发展。从 “一杯茶、一张报”到“全民围观、我在现场”,媒介生态和受众的接受习惯都发生了急遽变化。从以往“社论、评论、读者来信”到现在人人享有麦克风、人人争当评论员。传统媒体评论业务,特别是党报评论面临着多方观点、多元声音的新挑战。党报评论如何顺势而动?如何争当舆论浪潮的弄潮儿?在这一新形势下,2013年8月19日,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并具体结合《人民日报》“任仲平”系列文章,探索党报评论的新要求。

【关键词】党报评论;任仲平;人民日报;党性;人民性

“任仲平”系列文章是《人民日报》推出的长篇重要评论,是《人民日报》评论的重要品牌。“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自1993年《人民日报》首次发表署名“任仲平”文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2013年10月14日)一文,共84篇。其中荣获历年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共有10篇。“任仲平” 系列文章以其深邃凝练的思想、高屋建瓴的视野、豪迈大气的文风成为党报评论文章的执牛耳者。

党报评论坚持党性,就是要坚持“政治家办报”作风

在中央传达有关“走转改”和“三贴近”等精神后,各级党报纷纷贯彻实施,写出一批生动活泼、占得市场的好文章、好评论。党报评论一方面紧紧围绕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听取群众呼声,主动放下身段,这的确是很大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党报评论不能完全依市场而动。坦率讲,有少数地方级党报评论“政治家办报”意识不够强。在赢得市场和读者的同时,党报作为政论阵地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战斗性、引导性功能被弱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党报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是党的喉舌。党报自身的定位天然地要求其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履行正确的政治指引和舆论导向职能。.政论是党报评论必不可少的一环,党报因其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发表政论的“最佳阵地”,党报的新闻工作者能更好地知晓、掌握党的理论、政策,政治素养也相对较强。在这些方面,党报更具有先天优势。

全媒体环境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舆论场好似一块未经耕种的田地,一旦主流声音、官方声音放弃“播种施肥”,杂草荆棘便会悄然生长。以10月28日发生在天安门金水桥的恐怖袭击事件为例,袭击造成众多无辜群众流血死亡。而美国CNN网站却对此事恶意报道。其新闻标题是《天安门冲撞案:恐怖主义还是绝望的呐喊?》。在CNN眼里,恐怖分子却成了“值得同情的被压迫者”。美国媒体对中国政治指手画脚、对待国内外恐怖主义“双重标准”的行为遭到央视、《环球时报》等官方媒体的强烈抨击。试想,此时主流媒体如果噤若寒蝉、默不做声,就等于主动退出舆论场,外国媒体混淆视听、干涉中国主权政治的行径便会轻易得逞。同样,党报评论也必须胸怀大局,时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风格。党报评论决不能主动放弃先天政治优势、让出政论阵地。

相比之下,《人民日报》在应对政论文章时显得更加娴熟。任仲平文章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作风,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不动摇;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典型事迹;始终坚持宏大叙事与深挖细节的融会贯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梁启超曾在《变法通议自序》一文中提到“大政治家不可不洞察时势之真相,唤起应时之舆论而指导之,以实行我政策。”可想而知,作为主流舆论“引航者”的各级党报更应该敢于讲政治、善于讲政治。

2013年10月14日,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火热展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任仲平文章《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面对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后的巨变,提出一系列问题:共产党人究竟要不要深化改革?改革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文章通过呈现当前社会上所面临高房价、就业难等问题,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回溯长征北上,人民应者绵绵、汇集如流;改革初期,群众牺牲小我、几无怨言。文章最终得出结论:改革只有“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稳步推进,才能守护住“人民正当的生命线”。

这篇文章的关键之处在于:正确地处理好“党、群众、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大局出发,论证严谨、入情入理,令人折服。正是因为任仲平文章的创作者们“吃透”了党的有关精神、扎实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写出的文章才更加活灵活现,有深度、有内涵。

然而,少数地方党报不敢涉足政论领域,恰是一些作者没有把“马步”牢牢地扎在马克思主义身上,对党的有关理论政策的学习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写出来的政论要么是“大话空话”,要么是“隔靴搔痒”,甚至是照搬照抄、胡乱套用相关文件、政策规定。本来可以发人深省、引起讨论的一个好主题,读者看过后却往往感到索然无味、味同嚼蜡。

新华社驻江苏分社副总编辑郭奔胜,曾经在就如何写好地方新闻中谈到:“要跳出江苏看江苏、站在全国看江苏、面向未来看江苏”。的确,写好党报评论也必须胸怀大局、身系整体。坚决区分某地区、某群体的小利益与全党、全国的大利益。坚决区分个别人、个别理论的小智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智慧。坚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政治家办报”作风。

党报评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三贴近”原则

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海者得蛟龙”,新闻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考虑读者感受、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曾经有人评价党报是“官办、官订、官看”,这反映出党报与人民群众间的距离。就党报评论而言,这种距离感具体体现在:评论关注的焦点群众不关心、评论宣传的理论群众不理解、评论运用的语言群众不悦耳。

总的来说,《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内容较为贴近群众,虽“高屋建瓴”但绝不“居高临下”,虽“气势磅礴”但绝不“颐指气使”。比如,以下是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作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文中的一段话:

“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现在,在有些党员干部群众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交通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生活条件好了,对群众感情却淡了;通讯方便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传统却丢了。这些现象表明,不是群众不亲近党,而是有的党员脱离了群众;不是群众不拥护党,而是有的党员伤了群众的心;不是群众不热爱党,而是有的党员没有展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有人曾谈到,限于党报的定位,写出的评论文章必然是生涩和干瘪的。但上述评论没有讲述百姓故事,也没有大肆煽情渲染,只是通过浅显易懂的论证说明了一个道理: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鱼水关系,全体党员只有一心一意对老百姓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读到这里,相信读者心里一定是热乎乎、暖洋洋的。这便是人民性理论的升华与转化。几乎所有党报都明白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但写出的文章往往是生硬和说教的。这便是没有注意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没有注意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没有注意学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最终也自然写不出人民群众想要听到的心里话。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同志曾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文刊发后这样点评到:“要以先进性的要求写先进性的文章”。而有一些报纸却没有注意先进性的要求,而是找到了一些所谓的“捷径”。在另外一篇任仲平系列评论文章----《论三贴近》中提到了这样一些曲解“三贴近”的行为:

“偏离生活的本质、脱离生活的主流、远离人民的愿望,把低级趣味当通俗易懂,把迎合媚俗当喜闻乐见,把哗众取宠当生动活泼,以致所谓的‘宾馆文学’、‘身体写作’,热衷于炒作,沉溺于戏说,这也不是‘三贴近’而是曲解‘三贴近’。”

毫无疑问,这些所谓“诀窍”不仅没有真正贴近群众,反而损害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仅没有赢得市场,反而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扰乱媒介市场秩序,其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真正要写出打动人心的好评论,必须原原本本、实实在在地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工厂社区;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结论:党报评论必须辩证对待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

“我国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实质上是党和人民的关系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党和人民的关系,决定着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和人民的关系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报评论创作时也必须辩证对待二者关系,人为割裂党性和人民性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为地在党和人民间设置障碍。

党报评论创作必须从整体出发、全局出发、长远出发,讲党性、讲政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报评论创作者不能怀揣狭隘的地域主义思想,为一己私利,逞一时之快,不能用个人的观点代替党组织的意见和看法。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同志曾强调:“严禁宣传同党的方针政策相悖的错误观点和做法,严禁片面地、错误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更不能信口开河,胡乱评点、歪曲党的方针政策,同党的方针政策唱反调。不能把有些人内部讨论的同党的方针政策不符的观点公开报道出去。”

为了保证评论体现党的意志、体现人民的心声,任仲平文章编写组下了大力气。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曾用“七八条枪,七上八下、七嘴八舌”来概括任仲平文章的写作机制。

“七八条枪”指的是一种组织架构,任仲平文章的创作人员并不固定,往往是跨部门选人组合,实行项目负责制。“七上八下”指的是一种工作态度,任仲平文章往往要反复修改,有时一篇文章出炉竟要几年时间;“七嘴八舌”指的是一种民主风气,任仲平文章的写作过程伴随着激烈的内部讨论,创作人员不论职务、年龄都可发表意见,有时为了一个词的选用,无法统一意见就由投票决定。在这种严格民主集中的创作模式下,任仲平文章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保证文章在内容和思想上辩证对待党性和人民性之间的关系。

在信息社会条件下,维护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不仅仅需要靠党员干部切身发挥先进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把党报、官媒看作是一条连结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正确处理好新闻宣传、舆论导向中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党报会就成为紧密联系党和人民关系的纽带。相反,没有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甚至完全将二者对立开来,党报就会成为阻隔党和人民关系的篱墙。

同样,党报舆论引导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作为报纸“旗帜与灵魂”的评论上,党报评论无疑也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在坚持党报的先进性的同时守护住“人民政党的生命线”。

当然,鉴于任仲平文章自身定位以及评论话题的难度,任仲平文章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评论语言更注重宏大叙事,不够具体化、形象化;弘扬正面的主旋律较多,监督性不足;引用国际社会赞扬声音较多,引用批评建议声音不足;报网结合不够紧密,评论文章不能及时有效地引起网络讨论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如张研农社长在《人民日报任仲平60篇》一书中的序文的题目一样“任仲平在路上”。相信任仲平文章将会一如既往地见证这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一同成长。(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资料:

1.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8/21/c_132649109.htm

2.张研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新闻战线》,2013年第10期

3.人民日报评论部编:《人民日报:任仲平60篇》;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

4.范敬宜、王君超主编,乔申颖等著:《党报艺术新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