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大数据时代微博问政的类型和特征

李佳佳

2014年04月22日15:42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微博问政的发展关系到政府转型和治理创新。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微博问政的类型和特征,提出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中的政府建设方向——建立整协性和开放性政府。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政府;微博问政;特征

微博2006年诞生于美国,作为一种信息分享的新媒体,它迅速渗透到了政治领域,促使网络政治参与发生新的变化,尤其在形成公民的政治话语权方面开启了新的时代,甚至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秩序,推动政治变迁的风险因素。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积极应用微博拓宽组织竞选的新渠道、宣传政见和政策等[1];伊朗2009年大选中的“Twitter”革命[2];英国政府主动开通Twitter与公民进行政治互动等[3]。在我国,微博使公民问政打破了公民与政府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政治参与的场所由物理性公共领域局部性扩展到公共领域,公民通过微博参与公共事务,针对公共问题,向政府机构和官员表达意见,政府对公民诉求进行回应,这种现象叫做“微博问政”。微博问政不是传统的问政,如上访、上诉、质疑、质询等,微博问政是就公共问题或公共政策所带来的网民与政府的双向互动。

随着自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微博问政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使公民不再以传统的抽样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和分析,而倾向于更加全面精细的数据。公民的思维不再停留于印象流的界面而是更加相信数据和事实。公民更加侧重在事实和大数据的前提进行自我理解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微博问政因而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微博问政的文献评估

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将微博问政置于媒介新技术带来政府管理与公民参与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主要可归纳为五种观点:一是优势价值论。认为微博问政弥补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缺位,在政治民主制度建设和增强公众议程和影响力方面具有优势[4]。二是工具价值论。认为Web2.0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微博问政的工具选择,给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来新的基础性影响,使得网络民主、直接民主变成可能,促进微博问政的出现[5]。三是开辟非制度性问政途径论。认为微博问政开辟了公民进行民意表达、参与公共事务、甚至参政议政的新途径,解决了传统行政体制下公民参与门槛高的问题[6]。四是民意倒逼政府转型论。认为新公共服务下的政府角色转变为微博问政提供了民主的社会政治环境,而微博问政的出现,也给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民意倒逼政府转型[7]。五是公民时代觉醒论。认为微博问政的出现,是由于公民意识到微博可以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参政渠道,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8]。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微博问政的实质是公民实现其言论自由和监督权的新形式,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和追求。基于这点出发,国内学者从新闻学、传播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出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单一的视角切入,只能获取微博问政的个别剖面,而当前研究的一个缺点是现象描述多,本质和探讨少,而以综合研究为主线,兼取新闻学、法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可为微博问政的研究搭建一个独立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入探讨微博问政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微博问政的核心因素是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微博问政具有民意凝聚和整合的影响力呈现一种打破固有行政流程,从体制外发力的网络问政情境。国内学者对于微博问政的研究还是对于现象和问题的描述和提出对策,缺乏深刻的解释框架。因此,需要在本土化视角下,剖析中国式微博问政的内在原理。

第三,微博问政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层面上,从网络问政和电子政务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未能以实证的方法,全方位针对性的描述具有本土特征的微博问政现象,难以理清微博问政的内在逻辑。微博民意如何转化为政府动力,微博问政的政府和公民互动方面存在哪些行为逻辑,政府对于微博问政如何规制。对这些问题能否正确回答,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和引导日益增多的微博问政行为,亟需理论界作出清晰的回答。

二、大数据时代微博问政的类型

一般而言,微博问政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问政发生在虚拟微博平台上,与现实物理问政情境处于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二是公民具有参与公共议题的具体行为体现,或是问责监督政府部门对公共问题进行处理,或是声援政府反映;三是政府对于微博舆论的回应或关注,即相关负责人通过各种形式对民意进行回应。

从微博问政的主体出发,微博问政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政府的微博问政,政府构建项目和出台方案,主动听取百姓的意见,问计于民,主要体现为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其主要实现方式为公民通过政府机构和官员开通的政务微博与政府沟通和交流,体现民主。这是政府微博问政的主流形式。二是公民的微博问政,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公民个体的微博问政,包括两个类型:第一类是普通民众,第二类是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和意见领袖,此类问政的影响力比较大,对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有一呼百应的影响;第二个层面是公民组织的微博问政,如民间团体、大众传媒等,官网和民间的大众传媒。其主要通过公民个体对公共问题的民意表达,微博舆论通过微博的扩散和聚集形成较为集中、统一的民意,对政府形成压力,迫使政府对公共事件进行回应,或是制定出台政策,或是修改、废除等,对于政策制定者的决策产生造成影响。

公民组织的微博问政是值得关注的焦点,这些公民组织包括大众传媒、民间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等。在公民的微博问政事件发生时,某一事件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大量的微博舆论聚集形成一个公共舆论场,政府在强大“场力”的作用下,势必做出相应的回应:或是表明政府态度,或是表示将公开信息,或是承诺将查清事实真相。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组织通常会变得非常活跃,与公民一起对政府施加影响,媒体、民间组织、专家学者等频繁表达自己的看法,支持民意。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府以较为积极的姿态和公民对话、合作和协商,推动事件的进程,甚至促成公共政策的变化。

三、大数据时代微博问政的特征

一是微博问政的可测量性。这也是大数据微博问政最重要的特征。微博问政的意见和观点不仅完全公开、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且其强度和范围还是可以测量的。微博问政的出现,使得民意的形态和特征发生了改变。由于微博的公开和匿名,公民对于公共事件的意见和观点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公民表达的内容和态度是直观呈现的,也是比较容易测量的。例如:由北京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政法机关微博问政热度排行榜》,统计一定时间段内,最受关注的微博问政事件。“全国政法机关微博问政热度排行榜”是就某一微博问政事件的网民的转发数和点击数来确定的,是反映微博问政的一种十分直观的方式。

二是微博问政的整协性。它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网上政府或电子政务,其与博客问政、论坛问政等其他网络问政方式也有显著不同。微博问政是作为一个整体、开放的平台,与民众进行直接的互动进而沟通,象征着政府在执行上的一个根本性改变,从条块分割、封闭的架构迈向一个开放、协调、协作的架构。 在这一进程中,技术和社会工具充当了重要的催化剂。微博问政使政府透过科技更直接地与公民进行沟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在现阶段社会分层日益复杂的趋势下,微博问政在微观上满足了公共参与的诉求,在宏观上对于政府及时全面获取信息、提供有效公共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履行着监督和约束公权力作用。从这一点上而言,微博问政的公民参与价值远远高于传统的参与形式。

三是微博问政主客体的角色互换性。在传统问政方式上,政府是问政主体。而微博问政背景下下政府主动问计于民,使主客体关系发生一定转变。例如:出台了新的政策,政府主动问百姓行不行,此时,公民是问政主体,政府是客体。公民可以对城市规划建设发表自己的建议,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公。公民与政府之间的问政角色互相渗透,由于微博的本质特征是“去中心化”,微博问政里就没有话语中心的严格区分,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单一问政主体或受体,它与传统网络问政所表现的中心化、权威化有明显不同。

四是微博问政的直接互动性。这是微博问政的最突出优势,微博实现了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互动,公民不再受传统行政环境下公民参政议政的诸多条件限制,每一个公民都可以透过微博直觉表达自己的意见。微博互动的主要方式有发布、评论、转发和@等。

五是微博问政的全时性。全时性是由大数据技术上的原因带来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带来史无前例的即时的特点,微博问政不仅可以通过电脑实现,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实现转发、评论等,使公民网络问政摆脱了电脑硬件的束缚。微博问政时代,公民利用微博文本内容短小精悍和表达多样化如视频、图片、语音等,可以持续不断地更新信息内容,甚至形成“直播”,例如:郑州管城法院微博直播庭审,成为司法公开的新风景,实时更新,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这是博客问政、论坛问政等所不具备的。

六是微博问政的便利性。微博问政成本比较低,包括参与门槛低,问政成本低,个人安全成本低等。上访和听证会,都需要复杂的程序和关节。微博问政的参与门槛低,成本、方便快捷。首先,微博文本限制在140个左右,而博客、论坛的篇幅较长,编辑需要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语言,而且微博问政的匿名性,使公民在发布言论时无所顾忌。因此,博客、论坛的公民参与远远不及微博。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的方向是建立整协性和开放性的政府。微博问政的发展使大数据的的采集、分析和加工更加具有可行性,而公民通过微博问政可以更好地行使公民对政府的监督权。微博问政带来政府治理的创新,使政府可以制定出更加利于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政策,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作者系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

参考文献

[1]Derrick L. Cogburn, Fatima K. Espinoza-Vasquez. From Networked Nominee to Networked Nation: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Web 2.0 and Social Media 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Civic Engagement in the 2008 Obama Campaign[J]. Journal of Political Marketing, vol. 10, no. 1-2, pp. 189-213, 2011.

[2]Burns A, Eltham B. Twitter Free Iran: An Evaluation of Twitter’s Role in Iran’s 2009 Election Crisis[R].Record of the Communications Policy & Research Forum 2009, 2009.

[3]Fabio Franch. (Wisdom of the Crowds): 2010 UK Election Prediction with Social Media[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olitics, vol. just-accep, no. just-accep, 2012.

[4]屈涛. 新媒体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运用:以公安微博为例[J].东南传播,2011(5):1-5

[5]陈潭,王灿辉.微博问政与公众政治[J].人民论坛,2011(12):18-19

[6]中国迎来“政务微博元年” 微博问政倒逼政府转型[EB/OL]. 中国新闻网,2011,http://www.chinanews.com/it/2011/12-13/3526565.shtml

[7]夏劼. 论网络参政与公民意识的觉醒[J]. 今传媒,2011(6).

[8]喻国明,欧亚等.微博:从嵌套性机制到盈利模式——兼谈Twitter最受欢迎的十大应用[J]. 青年记者,2010(21).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