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手机客户端拓展新闻传播的思考

戈银银

2014年06月12日14:1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手机客户端作为新兴的新闻传播渠道,越来越成为各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巨头数字化延伸的一个重要战略高地。各类手机客户端的层出不穷、用户量的迅猛增长,也都展现出其强大生命力以及在新媒体集群中的重要地位。手机客户端的普及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并对用户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此外,手机客户端一定程度上在新闻传播的五要素方面,拓展了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影响了整个传播格局。

文章将基于对手机客户端迅猛发展这一现象的观察,通过下载使用和体验,探讨其对于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与拓展;通过对手机客户端的对比与分析,笔者发现,当下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存在不少的问题。文章的目的在于,通过剖析手机客户端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手机客户端赢得用户、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的对策,以实现手机客户端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新闻传播;拓展

引言

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媒体都相继推出了基于自身媒体平台的手机客户端。作为个性化的新闻阅读应用,手机客户端凭借自主化的阅读、实时的新闻推送、丰富的资讯信息和新型的互动社交等功能,通过生产、推送、互动、反馈等环节,满足用户阅读新闻资讯的需要,成为越来越多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

据艾媒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中国手机客户端用户规模达3.44亿,同比增长48.3%,环比增长9.2%,手机客户端在中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60.4%。手机客户端近几年里的迅猛发展以及在网民中逐渐走高的渗透率预示着,其在未来的新闻阅读潮流中很可能将会占有绝对的地位。

一、探讨:手机客户端拓展新闻传播

手机客户端这一新兴的传播平台通过新闻内容的生产、推送、接收和反馈等环节,一定程度上对“新闻”生产线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新闻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即5W模式来看,手机客户端拓展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

(一)传播者角度:传播主体更加多元

手机客户端通过向用户推送信息,淡化了传播者的身份。而每个用户都可以借助评论和分享功能,主动转化为传播者的角色。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每个用户都是一个独立的传或受的中心,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新的信息发送者,并处在不断地转化之中,使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传播和接收新闻的随时随地化,也使传受双方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具有一种开放的互动传播特征。

(二)传播渠道:拓展渠道,双向传播

手机客户端作为传统媒体传播新闻之外的新兴平台,拓展了传统传播媒介“传声筒”的新闻传播模式,变为公众的讲坛,改变了“传者”和“受者”之间传统、固定的“传”与“受”的关系,拓展了单一的新闻传播渠道,使受众通过邻里、家庭等生活圈接受新闻成为可能,推动了新闻信息与知识的传播和分享,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新闻向双向传播形式地转化。此外,手机客户端使随时随地传播成为可能,实现了传播与互动方式的即时化和碎片化,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传播体验。

(三)传播内容:多样形式满足需求

手机客户端为用户提供的海量新闻,拓展了传统新闻传播承载的信息量,符合手机客户端的本质。配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的新闻高效直观,拓宽了传统新闻单一的文字传播形式,满足多层次用户的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用户对于新闻内容的理解。新闻版块的分类化设置、字体大小的自由调节,以及订阅版块的开设,更是凸显出手机客户端在传播新闻时的人性化设置,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带来更为享受的“私人定制”般的新闻阅读体验,也使新闻的传播更高效。另外,手机客户端追求原创栏目,从速度战转向“内容为王”的战略,为用户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新闻内容,开始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品牌和竞争优势。

(四)受者角度:转变地位,主动参与

手机客户端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体现出美国传播学者J·A·巴伦所提出的受众社会参与论。用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动选择和接受自己喜欢的信息,是有强烈参与感和积极发言权的用户。从“被动”到“积极”,用户在新闻阅读中的参与感和主动性不断增强,魔弹论和“沉默的螺旋”式的新闻接受方式也趋于主动表达个人观点,形成观点自由的掌上舆论场。用户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开始走出传统媒体传播的新闻时代。

(五)传播效果: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手机客户端的普及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并对用户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拓展了整个传播格局和信息传播模式。

当下,越来越多的手机客户端推出直播频道,这使能指图景和所指文本达到高度契合,不仅保证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也促进了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理解。而收听功能的设置,印证了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说法。按照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任何媒介形式都可被看做是人体的延伸的说法,听电视功能则可以看做是耳朵的延伸,它解放了眼睛和双手,使新闻资讯的接受变得更加方便。手机客户端依托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地普及得到迅猛发展,它像人类的器官一样,延伸了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系统。它既有报纸得便捷,又不用守在电视机、电脑前,其巨大的便携性把受众从阅读新闻的固定场中所解放出来。[[ 靖鸣,马丹晨:《新闻爱好者》,《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第2013年第10期,第75页。]]

使用新闻客户端的场景分布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3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中,使用新闻客户端的场景分布的数据显示,用户大多在乘坐交通工具、睡觉前、等待时等碎片化时间内通过手机客户端浏览接受新闻。手机客户端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传统媒体对于受众的限制,使受众接受新闻的模式,从传统地坐在电脑电视前接收,变为随时随地可以打开手机阅读新闻,从而在时空上获得解放。相较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手机客户端得随时随地传播也体现出对碎片化时间得充分利用,满足了受众碎片化的新闻阅读习惯,适应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并使新闻信息从只关注“大空间”,转变为关注随时变化的“微空间”。未来,随时生产新闻的全媒体生产方式将占据主流。

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印证了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全球资讯互联互通,地理上的区隔被进一步打破,地球村进一步变成现实,形成了新的交流环境。

手机客户端体现出“受众本位”的理念,即重视受众心理,以受众的视角为切入口,尽力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各种差异化需要,这也拓展了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传播者本位”的传播理念。手机客户端的迅猛发展证明了,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倘若一味按照自己的意图去传播,不考虑受众的真实需要,只会失去受众市场,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手机客户端融合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更是打破了新闻信息制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界限。从技术和社会进步的角度看,手机客户端的终极发展方向不仅仅是各种媒介的融合,更是人与媒介的趋于融合。

 二、剖析:手机客户端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聚合,缺乏精准化

手机客户端邀请自媒体入驻,并与多家媒体形成合作,通过引用、转载各类媒体的报道,将各类媒体的新闻和资讯汇集到自家门下,在内容上形成了信息的聚合。这虽然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新闻信息,但单纯的信息转移却导致手机客户端推送的新闻信息在内容上与各类媒体有一定的相似性。此类缺乏精准化地制作和推送,使手机客户端在内容上缺乏较其他各类传统媒体而言独有的特色,却更像是对媒体新闻报道的复制和粘贴,成了媒体的翻版。虽然手机客户端实时推送新闻,但内容聚合下形成的千篇一律现象,却使其对新闻传播的拓展变得局限。

此外,聚合下形成的海量信息,存在“一次性阅读”的弊端。如果用户连续数天没有使用该手机客户端,那么前几天所有的信息就会全部“死亡”。因此,查看历史新闻信息就需要在海量的信息源里,如同大海捞针般寻找。

(二)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

各个手机客户端不仅在推送的新闻内容上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在界面的设计、版块设置和功能定位以及内容分类上也显得大同小异,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缺乏鲜明的特色。

搜狐、腾讯、网易、新浪手机新闻客户端界面截图

从上述的搜狐、腾讯、网易、新浪手机新闻客户端页面截图中可以看到,手机客户端在界面设计上极为相似。清一色的界面下,缺乏独具特色的设计,难以在众多手机客户端中吸引受众眼球。此外,在内容分类上,各个手机客户端都根据新闻的内容,分为头条(要闻)、娱乐、体育、财经等类别。

新闻客户端十个中九个像

从上图可以看到,各个手机客户端在版块的设置上,都具备导航、互动、订阅等版块,并具备视频播放、下载图片、个性化设置等功能。

搜狐、腾讯、网易、新浪手机新闻客户端订阅版块截图

板块的功能定位也极为相似。上图中可以看到,各个手机客户端的订阅版块都以订阅各类媒体、原创栏目、新闻为功能定位。从推送的订阅内容而言,除了新闻类别出于用户的喜好而不同外,对于同一类别的新闻内容,依旧未能克服大同小异的弊端。再如互动版块中,都可以查看发表评论,并转发分享到社交媒体。

从界面设计、版块设置到版块功能定位,市场上的手机客户端呈现出十个手机客户端九个像之景。出奇的标准化,实则都是为了让用户能够快速、准确、方便地获取新闻,进而以壮大市场占有率。手机客户端的本质是传播工具,而工具具有较强的可代替性。在各类媒体相继推出手机客户端的当下,受众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且转换的机会成本很低,如果手机客户端没有足够吸引眼球的特色或独特的品牌粘性,那么受众很可能将使用的手机客户端替换,而获取的新闻内容差异性也不会很大。因此,手机客户端存在的同质化弊端,使其难以拥有较高的用户粘度,进而难以形成忠诚的受众群。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