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地方媒体如何报道本地突发新闻

——以2014年普利策突发新闻报道奖为例

方 洁

2014年07月07日15:17    来源:新闻与写作    手机看新闻

    2014年4月15日,2014年普利策新闻奖揭晓,波士顿环球报团队凭借一年前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系列报道获得了“突发新闻报道奖”,评委会在授奖理由中评价该报对爆炸案及其后追捕嫌犯的报道“详尽”且“有人情味”,“采用摄影及一系列数字工具完整地记录了这场悲剧带来的所有影响”,是“地方媒体报道突发新闻的卓越案例”。①

     2013年4月15日下午,波士顿国际马拉松赛事现场发生了连环爆炸案,造成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奥巴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声称将全力追缉波士顿爆炸案的凶手。4月1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了爆炸案两名嫌犯的照片,并于19日晚将在逃嫌犯拘捕。从爆炸案发生到拘捕嫌犯,波士顿人经历了惊恐、愤怒、哀痛、紧张的5天,民众对该事件的信息需求量激增、情绪亟待安抚。这时,作为“社会瞭望者”的媒体肩负着满足受众知情权,疏导受众心理的重要责任。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波士顿环球报对之做出了及时、积极的回应,其对事件持续和全面的关注使此次报道成为突发新闻报道的典范之作,并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如何报道本地突发新闻提供了诸多借鉴。

    一、快速反应和持续关注是突发新闻报道的基础

    媒体需在突发新闻报道中做出快速反应看似老生常谈的常识,但要付诸实践并不容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民众亟待从媒体获取关于事件的各种信息,这时会出现庞大的信息缺口,而率先填补这个缺口的媒体则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短暂的信息稀缺时期获得大量的受众关注。在报道本地突发新闻时,地方媒体因其接近事件发生地而更具报道时效的优势,更适合做填补信息缺口的角色。

    波士顿环球报创办于1872年,是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牌报纸,该报在波士顿地区销量最大,具有很强的地域影响力。2013年4月15日是美国的“爱国者日”,当天的波士顿马拉松赛事吸引了大量媒体记者的报道。与诸多媒体聚焦于报道参与赛事的成功者不同,该报体育部的摄像记者史蒂夫?席尔瓦(Steve Silva)想为一篇以比赛中跑得较慢的选手为对象的特稿故事搜集影像素材,在终点线附近拍摄,恰巧记录了爆炸发生的现场情景,同时记者遭遇灾难时的真实反应也被记录在视频中:“我们被袭击了,哦,我的上帝!”这段视频成为此次事件报道中最珍贵的影像记录,被迅速上传至波士顿环球报官网,在爆炸案发生后的一周内就被浏览了600多万次。

    作为爆炸案发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波士顿环球报在此次报道中成为民众和机构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爆炸发生于当地时间下午2时49分,仅仅4分钟后,该报就发布了第一条推特信息;7分钟后,在终点线的另一位记者大卫?亚伯(David Abel)撰写的快讯在网站发布;9分钟后,该报博客发布了第一则相关报道;16分钟后,一篇充满现场感的完整报道出现在该报网站上。爆炸发生后一小时以内,该报已派出了24名记者参与采访报道,其中包括11名在比赛终点线的记者。

    波士顿环球报拥有两家网站,分别是免费的boston.com和付费的globeboston.com。爆炸案发生后,他们果断决定暂时放弃globeboston.com 的“付费墙”制度,为公众利益服务。据该报称,在事件发生当日,两家网站的访问量高达750万次,5天内的综合浏览量超过8000多万次。

    快速反应是突发新闻报道的起点,它意味着报道的开启,而非终结。因为突发事件往往以危机的形式呈现,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具有破坏性的,民众除了需要获知发生了什么,还欲了解谁是这起事件的受害者?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谁应该为事件负责?事件结果怎样?所以,媒体需对事件给予持续关注,以满足受众对一场公共危机事件的知情权。

    爆炸案发生之后,波士顿环球报除了最初的及时反应之外,该报印刷版和网站不断的连续报道为波士顿民众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信息。(见图1)

    首先是对事件受害者的报道,记录和讲述事件受害者的故事。如派往医疗中心的该报记者派翠西亚?文(Patricia Wen)报道了一位母亲的两个儿子在爆炸案中同时受伤,都需截肢的报道,这是媒体第一篇关于受袭重伤者的报道。在此次事件中遇难的3人,该报除了在网站上给予较多篇幅进行报道之外,分别于4月17日和18日的报纸头版刊登3人的照片和纪念报道。

    其次是连续报道对嫌疑人的追踪消息。4月18日早晨7时51分,波士顿环球报发布独家消息,称FBI已经掌握了嫌犯的面部清晰图像。晚上10时30分,两名嫌犯在位于波士顿剑桥市的麻省理工学院枪杀了一名校警,盗窃一辆汽车逃往沃特敦地区,还与警方发生了交火。当晚,该报派出14名记者参与报道,这些记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推特信息,告知受众最新的追捕进展。次日凌晨2时16分,波士顿环球报记者通过推特发布消息确认警方在剑桥和沃特敦地区追踪的嫌疑人即为爆炸案嫌犯。一经确认后,该报编辑迅速联系外派记者,并赶在报纸截稿前将4月19日见报的头条新闻改为警方追踪嫌犯的最新报道。19日上午8时45分,嫌犯被捕,该报两家网站发布新闻。20日,由61名记者参与贡献的20篇相关报道在网站更新,详尽回顾整个事件和阐释影响。

    最后是关于事件原因的探寻。波士顿环球报将重点放在还原两个嫌犯的身份和生活经历上。4月20日,该报发布了长达3200字的关于两兄弟的人物报道,对其家庭历史和成长历程做了全面的扫描,从而诠释了两人从事恐怖袭击的缘由。

    在上述持续报道中,单兵作战和团队协作相辅相成。一方面,爆炸案最初的诸多报道来自于记者的独自采访和报道;另一方面,随着事件的延续,建立报道团队和协作提供信息与写作综合报道则成为后续报道进展的关键。波士顿环球报后期追踪嫌犯的诸多报道都是团队协作的新闻产品,这也是兼顾报道时效和深度的理性选择。

    二、多种媒体平台的整合运用拓展报道的范围与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多种媒体平台的整合运用拓展了报道的范围与影响。这样的整合运用体现在两个层次:

    第一,尽可能开放更多的媒体平台提供报道并获取信息,覆盖最广泛的受众群。在爆炸案报道中,民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事件信息,除了印刷版报纸、两家网站外,还包括媒体推出的直播博客。后者整合了推特信息,弥补了报纸和官网完整报道的时距,使报道处于不间断的更新状态中。

    以直播博客为例,该博客创建于爆炸后几分钟,第一篇报道来自前面提及的在爆炸案现场的体育记者史蒂夫?席尔瓦。博客不仅快速更新来自波士顿环球报社的信息,还整合和发布其他社交媒体的资源:如发布来自于执法部门、其他媒体和公 民记者的推特报道。当报社网站遭遇流量冲击时,报道博客为民众获知信息提供了另一条通道。在一周内直播博客的综合浏览量达到660万次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普利策突发新闻报道奖的获得者多在报道中开放社交媒体平台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连续报道,保持和受众的不间断传播与沟通。如2011年,塔斯卡卢萨新闻报道龙卷风时在推特上连续直播,完整记录了龙卷风持续20多个小时的行进路径。

    第二,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群对信息的不同需求,该报在多种媒体平台上形成梯次化的报道。在博客、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的报道以快捷、简短、便于互动为特征,消息来源多元化,以文字为主,结合现场图片和微视频。

    在媒体官网平台发布的报道相比前者更为完整,可被视为前者的升级版。网站好像一个庞大的蓄水池,可容纳数量更多、形态更丰富的多媒体报道,除了文字报道以外,推出视频、照片和互动图表等多媒体报道成为突发新闻网络专题报道中的“标配”。这类多媒体报道体现出媒体编辑对社交媒体碎片化信息的整合能力。以该报网络专题报道为例,其中的互动图表报道的内容广泛,包括:1.通往比赛终点线的道路;2.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是如何发生的;3.爆炸案的时间轴;4.爆炸案嫌犯的时间轴;5.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的受害者们;6.爆炸案中的被调查者们;7.沃特敦地区的交火;8.爆炸案和追捕的时间轴等八篇梳理、整合事件信息的报道②,这些由报社编辑团队整合的信息用多样化的可视化形式呈现,设计颇具匠心。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是如何发生的》报道为例(见图2),该互动图表将页面设置为左右两边,左边是运用google地图做的爆炸案现场定位,其中两次爆炸发生地被以大圆形色块标注,其他相关区域标注以小圆形色块,点击不同色块可以看到爆炸案发生后与之相关的现场报道,与左边以发生地点梳理信息不同,页面右边的框架内是以时间逻辑梳理的报道。

    受出版时间、容量和形式的限制,报纸印刷版发布的报道以深度和精炼为特征,是对网站报道的精选和提炼。许多报道从网站初次发布到印刷版发布需历经十几次修改和更新,而报纸头版刊登的重磅文章往往是由多个记者合作完成的长篇综合报道。

    三、告知事实与传递价值并重使地方媒体更具亲和力

    地方媒体在报道本地突发新闻时不但要提供事实信息,还应传递价值观信息。前面谈及的主要都是告知事实层面,这是媒体报道的首要责任。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告知事实必须坚持报道的准确性。正如波士顿环球报编辑给普利策评委会的信中所总结的:“虽然我们致力于提供有时效性的报道,但是确保报道的准确和公正一直是我们的首要职责。”③

    该报的报道以原创信息为主,即使是直播博客中的报道,也是求证后的信息,并会在引用其他来源报道时清晰地注明消息来源。

    在告知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地传递价值观信息,疏导民众情绪,塑造社区归属感和地域归属感,这使地方媒体报道显得更具亲和力,更易被民众认可和接受,从而形成媒体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在爆炸案发生之初,民众处于受惊吓和痛苦的情绪中,波士顿环球报在报道受害者时突出了事件的接近性,让人们感受到事件对整个地区带来的巨大影响,使民众产生强烈的带入感,似乎每个生活在波士顿的人都不能身在其外,而是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悲剧。如报道8岁遇难者的《马丁?理查德:许多人的代表》一文中引述了一位受访者的话:“每一场类似的悲剧都有其特别之处,但是如果你认识受害者,受害者是你生活中、学校中的某个人,悲剧就会实实在在地打击你的家庭。”另一位受访者表示:“我的心都撕裂了,这个城市再不可能回到从前。”媒体报道传递出波士顿人对该事件的真情实感。

    表达痛苦只是疏导情绪的起点,唤起民众的信心、鼓舞民众的情绪是此类事件发生后媒体传递价值观信息的第二个层次。在一篇名为《“你们会再次奔跑”,奥巴马在宗教仪式上表态》的报道中引述奥巴马的讲话,重申“这座城市的精神是顽强无畏的,美国精神不会因之而遗落。”类似报道能唤起民众的社区归属感和地域归属感,激发他们团结应对危机。

    最后,当嫌疑人被逮捕后,媒体又适时地传递出欢庆的情绪,并对事件下“定义”,将之视为一场对恐怖分子的成功之战。如在《噩梦终结》的报道里,一位警察告诉其下属:“这是波士顿警方值得骄傲的一天,感谢你们所有人”,奥巴马从白宫发来道贺:“恐怖分子失败了,因为波士顿人民拒绝了他们的恐吓。”④

    可见,在本地突发新闻报道中,地方媒体因其在本地民众心目中的接近性和长期积累的依赖感,在“定义”事件的社会属性、疏导民众心理、实现社会动员等领域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综合上述,波士顿环球报对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报道充分发挥了地方媒体的优势,也履行了媒体在一场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社会责任。他们的报道方式、理念和运用多媒体的整合能力对于我们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释:

①参见普利策官网:http://www.pulitzer.org/citation/2014-Breaking-News-Reporting

②参见globeboston.com对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报道专题,http://www.bostonglobe.com/metro/specials/boston-marathon-explosions。

③参见普利策官网:http://www.pulitzer.org/works/2014-Breaking-News-Reporting

④此处提及的三篇报道可参见普利策官网,http://www.pulitzer.org/works/2014-Breaking-News-Reporting

分享到:
(责编:董慧(实习生)、燕帅)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